杨梅花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程进入到中考的范畴之后,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增大了一码。作为历史老师,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学的习惯,并能集思广益,借鉴别人好的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这种学习的理念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指导;自学;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79-02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去获取知识和本领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我面对的是一群非常有个性的“90后”学生,对于占学科分数很小的历史学科来讲,让学生喜欢它,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教会他们学习,是一股强大的动力。
一、在学生的思想上,我会通过努力让学生打消这个念头,让他们感知历史的魅力,从而灌输学生自学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
记得今年接班初三历史课程时,第一节课上我借鉴了王小丫的“开心辞典”节目,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链接。当然,里面的题目都是非常简单的,是大多数学生通过不同渠道都可获知的。当时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也觉得新鲜,历史课原来可以这么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我会趁热打铁,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安排,由学生自主进行下一次比赛,他们会分工协作,自己去找寻材料,圆满完成任务。这一次的尝试,我让学生挖掘出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很多孩子甚至第一次被别人关注,他们学习历史的劲儿一下子提了上来。有一次历史测验,一位学生试卷上只得到29分。但平时她在历史学科方面很努力了。我就在她的卷子上打了30分,并在分数旁边写上“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当时,我是这样决策的:一是不想让她回家难堪,二是充分相信她的能力,三是借此机会激发她的进取心。如果孩子没有发现其中的分数存在差异,那么我就会找她,就当我借给她一分。过后学生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她很是感激我的用心。我告诉她:“当你来找我时,你的这一分已经拿到手了。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希望你下次继续努力!”没有想到,她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给我。正是这份信任的帮助,这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表现越来越好,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懂得地方课后及时消化。我也针对她的情况,指导她在掌握历史基本史实的情况下,理清历史线索,把知识嵌进去,进行综合记忆。态度决定一切,很快,她的历史分数直线往上,中考考出了41分的好成绩。
二、以此为例,我会告诉学生,如何来学习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也就是说,将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懂得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后,才能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与新技术,才能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的新需要,迎接挑战,战胜自我。这在学生的心理上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当然,在落实这些学习方法时,由于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很高,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历史基础太差,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水平不高,同时有的个别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比较懒散,认为历史不是主要学科,可以不学,因此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历史教学中,我会用心理暗示积极地向同学们灌输“脑子越用越灵”、“你一定能行”的思想观念,走出了认识上的误区,就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扶是为了不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初中孩子,掌握历史知识,不仅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始终要面对的是我们的中考。针对初中历史知识的特点,纵横上下五千年,中外历史相结合,面广线索长,内容丰富,需要记忆点多,学生想学又怕学的心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上课前,和备課组一起精心编写历史教学练案,让学生进行预习工作。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本的精髓,以便能更好地适应会考的灵活多变性。每一节课的学案我们都是提前发给学生的,学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案明确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回去自学,掌握本课基本的知识点,并能在下次上课前检查出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哪部分掌握的较差一些。我会采用幻灯这种教学手段出示提纲,去引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然后进行巡视,检查自学的情况。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去学习,学生也有底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老师积极探讨。课堂中,我会利用每一节课上的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准备“历史今日说”,结合每一天的日子去找寻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感知原来历史就在身边。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也会予以点拨提高,完善他的自学成果。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精心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场面,运用各种艺术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情感材料,使学生具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在学生自学后,我也可以采取多种的小结方式,如讨论式小结、答对式小结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性认识。在分析秦朝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成绩很差的李同学很快就回答出了是“和平”、“统一”,由此自然就总结出了秦统一的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也就是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三、指导学生接受历史课程的兼容性
我也会指导我的学生在自学历史的过程中认识到,虽然历史有过去性,但我们不可以就此让它真的“过去”,而应把历史知识与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应学以致用。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音乐、绘画、自然科学上各种学科的发展史,在自学过程中,要保证自己的全方位发展。历史课后,我会指导学生自编自学提纲,梳理历史知识,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把学生自学能力落到实处。对于学生记忆知识,也能提供方便。让学生自己能找到重难点。每次单元课程结束后,在测验前,让学生根据所学、所掌握情况,指导一组学生整理出单元知识梳理,挑选优秀的我再加以改进,同学共享。下次再轮到另一组学生进行另外的专题梳理,学生彼此感兴趣,也会在别人的成果中学到不少好的方法。指导学生出好小型的历史试卷,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已经到了一个学生比较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的,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转变他们的思维。在你已经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如何学会在老师的角度,把这些知识的重难点转变成习题。所以,在我的学期课堂上,我会根据一个专题,比如三次工业革命,让学生翻阅已经做过的习题、试卷、书本、插图,再给学生讲解出试卷的注意点,不要在试卷中有自相矛盾的题目或重复的题目,甚至是材料题的给分点,在此基础上,我跟学生在同等的时间里面一起出好这份试卷,再指导大家在众多的试卷里面挑出好的试卷,进行课堂联系,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学会从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知识的重难点转变成习题。
四、指导学生会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知识的存储和记忆
同时我也指导学生自学运用现代技术,制作各种历史小报,让所学变成所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这些特别的日子,我会专门给出主题,让学生找好资料,根据每个学生的家中情况,自己完成或组合完成,在电脑上把相关的专题做成课件。然后进行评选工作,让大家的自学成果得以在同学中得到认可。这对初中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往往通过老师的指导,马上就可以找到方法。比如记忆年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他们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学生把它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也许,学生的方法不是非常科学,但是非常有效,所以学生身上有着无穷的潜力可挖,关键在于老师有目标、有方向的指导。在这里,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观之,我想作为老师,应该从“教会”学生丰富的知识转变成一个“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老师。这一美丽的转身,也必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