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茹
随着包头北方重工、北方奔驰等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区现代装备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业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对优化内蒙古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大意义。
一、 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意义
(一)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
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传统能源产品市场需求井喷的行情逐渐终结,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产能过剩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双重约束下,主要靠能源产业支撑、大型企业主导、少数地区领跑就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从产业结构看,传统能源重化工业面临生产超压、企业盈利困难等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配套能力弱、创新平台滞后等约束,经济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我区面临的发展要求的多元性、发展环境的多变性前所未有。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经济增长培育新的动力,经济下行的趋势还将延续。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区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优化国家产业布局的战略选择
从国家层面看,在内蒙古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优化产业布局。我国产业空间布局不尽合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重化工产业大多数布局在能源资源短缺、空间狭小、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使得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近年来北京、华北、华中等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也与这种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高度相关。同时,目前我国的产业布局中资源和市场脱节严重,导致资源长距离运输、电力长距离输送,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还人为推高了经济运行成本。在我区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能够充分发挥内蒙古资源、能源、区位和环境容量等方面优势,也有利于促进国家加快实施重化工业“西移”战略,优化产业布局。
(三)推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内蒙古经济增速下滑,表面上是受到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实质上暴露出来的则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素质不高、产业层次较低、产业之间关联不够紧密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进入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就难以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既包括大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也包括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推动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现代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产业关联度大,对相关产业带动性强,不仅涉及机械加工业,还涉及到材料、电子和机械零部件加工等配套行业,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不仅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资源型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从产业基础看,通过积极引进大企业和成套技术,我区重点发展了以汽车、铁路车辆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挖掘机、大马力推土机为主的工程机械制造,以乘用车为主的汽车制造,以大型风电设备为主的清洁能源设备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和通辽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引进和培育的一批骨干企业中,包头市一机集团、北重集团、北奔公司、北方创业等等大型企业已成为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企业,新引进的华泰汽车、奇瑞汽车、轻型飞机等企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01户,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主营业务收入1345.9亿元,占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7.5%;利润4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2.8%。全区已形成20万辆汽车、30万台柴油发动机、7000台风机制造、4000辆铁路车辆的年生产能力。
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看,一机集团、北重集团等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国内同类大型企业水平,机械加工精密设备均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产品零部件检测手段、产品处理工艺已达到国外同类企业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北重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挤压机及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技术打破了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技术垄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内蒙古高速液压油缸、稀土永磁电机、煤矿液压支架等产品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一是产业、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内蒙古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规模仍然偏小,市场占有率低,还不足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尚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仅为全国的0.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在全国位于第24位。龙头企业不多、不大、不强,带动能力还比较弱,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只有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全区工业20强企业中,仅有两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内蒙古24家上市公司中有两家装备制造企业,根据2013年5月20日的统计数据,北方股份总市值在全国同行业中居第57位,仅相当于三一重工的4.2%,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位于第33位,仅相当于国机汽车的4%;北方创业总市值位于第27位,仅相当于三一重工的5.5%,主营业务收入位于27位,仅为国机汽车的5%。
二是协作配套能力不强。装备制造业是对产业关联要求较高的行业。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协作配套能力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规模的扩张。从产业层面看,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较弱,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汽车、风电设备、工程机械主要是组装,零部件本地化程度明显偏低,产品配套能力不强。从企业层面看,还没有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配套的集群化发展格局,由于专业化和社会化协作不够发达,企业之间的协作程度一直较低,部分企业各自为战,中小企业不专不精,缺乏特色,形不成专业化的生产优势,无法为龙头企业提供服务,骨干企业的很多零部件需要采购区外产品。同时,大企业对相关企业带动力较弱,导致中小企业无法聚集在大企业周围进行配套生产。endprint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内蒙古装备制造业总体科技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能力偏低。二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力度不足,导致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较少,高精尖产品所占比重较低,核心关键部件产品在内蒙古尚属空白,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发达国家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5%—10%,内蒙古研发投入较高的一机集团、北重集团也仅为3.8%左右。四是现有企业缺乏集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组织还处于分散、零星状态。
四是人力资源保障不足。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各类人才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内蒙古装备制造业人才总量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层次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提高。多数企业由于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短缺。据北方股份反映,近几年我国南方部分企业以高薪、提供发达地区住房、解决家属工作等条件到企业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技术工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一般工人过剩。
三、几点建议
(一)立足需求,扩大现代装备制造业规模
一是围绕市场需求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选准突破方向,推动载重汽车、非公路矿用车、铁路车辆等车辆制造和挖掘机、推土机等矿山、工程机械产业不断扩大规模,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扩大产业和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加快发展煤机、化机、农机等特色制造业,在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领域实现突破。二是继续提高市场影响力,内蒙古一些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品牌上,要在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依托品牌优势,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和企业市场规模。三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支持上游有色金属加工、钢铁等行业根据装备制造业对关键零部件的需求,发展配套延伸加工;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整机生产,加快模具、零部件生产,发展配套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协作分工合理、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围绕优势,优化产业布局
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目前,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具备了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要推进资源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支持基础较好的工业园区成为内蒙古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发展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呼包鄂地区要依托产业基础、研发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细化分工协作。包头市装备制造业园区要打造特种车辆制造基地。呼和浩特市要积极打造金川开发区汽车和机床零部件生产基地、金山开发区风电设备制造基地。鄂尔多斯要打造阿镇煤炭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康巴什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东胜车辆制造和工程机械及配套产业基地。东部赤峰市、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要根据当地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农牧业机械,成为农牧业机械生产基地。力争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几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的装备制造业园区,为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基础。
(三)推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集群化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决定着产业的集聚程度和集群的竞争力。因此,要继续扩大骨干企业规模,推动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两个龙头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成套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车辆、煤炭矿山机械、化工机械领域的骨干企业,也要加强资源整合,剥离非核心业务,加速企业联合,实现集中优势资源,做强核心业务和壮大企业规模。同时要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努力做好产业配套。一个地区产业配套能力的高低,是判断产业集群形成和壮大的标志之一,要在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一个园区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中,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配套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推动骨干企业积极实行业务外包,开展分工协作,为大量中小企业聚集在大企业周围创造条件。要建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配套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进行生产服务。要把给予骨干企业的优惠政策逐步顺延到配套企业,积极扶持中小配套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明确发展重点,向“小而专、专而精、精而优”方向发展。
(四)加强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内蒙古制造”向“内蒙古创造”转变。一是要不断推进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围绕增加新品种、改进质量、清洁生产和提高效益等目标,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向先进现代制造业升级,通过产品推陈出新,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要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采取“创引结合,自创为主”的模式,通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机制的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吸收力度,推动自主创新。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优势企业与研究机构加强技术联合,攻克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
责任编辑:代建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