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巴特尔
随着中俄、中蒙以及东北亚国家之间和东北亚国家与欧洲之间经贸往来关系的日趋频繁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内蒙古口岸必将成为连接东北亚各国以及东北亚国家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但口岸经济发展不单单是通道功能的发达,更重要的是口岸经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沿边经济带。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对蒙口岸发展地位与特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口岸建设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目前蒙古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物流还很不发达,阻碍了中蒙经贸发展。
一、重点口岸建设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根据实地调研,近几年,当地政府对口岸交通、通信、口岸管理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极为重视,且常年开放口岸,设有工业园区、经贸区、物流园区、居住区等项目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边境贸易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地方财政,还是边贸企业的经济实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点口岸区分不清、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口岸经济建设应在国家宏观战略指导下,运用科学发展观原则,制定区域内的“发展优势战略口岸”制度,集中力量,重点口岸重点支持,按照二连浩特铁路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策克口岸、阿尔山口岸、满都拉口岸、额布都格口岸的排序,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应包括口岸发展所需的增拨专项资金、进行贸易税费改革、设立边贸专项贷款等;而地方政府和边贸企业应采取“自主经营、自找货源、自找销路、自行谈判、自负盈亏”的经营策略,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找准项目、发挥优势、拓宽市场。
二、中蒙对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对称
中蒙对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特点是“中强蒙弱”。中国政府实施延边开放战略,经过近几年的对公路、铁路的投资建设,内蒙古境内口岸交通网基本建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尤其是新兴开放口岸建设,基本按照“高标准、信息化、数字化”的通关条件建设,“一关两检”基本做到“便、捷、通”。而蒙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过境货物滞留在口岸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口岸的通关能力。蒙古国矿产资源富集的南部各省基础设施落后、运力不足,产品通过草原路或简易公路运输,运量小、成本高,严重影响中蒙贸易发展。
蒙古国的交通运输中,公路和铁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蒙古国优良公路总长为6734.4公里,其中柏油硬面公里总长3015.6公里,砂石路为2071.6公里,其余均为自然碾轧硬面土路。铁路的基础设施老化,有待更新。铁路网络没有覆盖全国,辐射面积严重不足。截至2011年,蒙古国铁路线总长为1815公里,全部按照俄罗斯铁轨标准修建。其中从南大门扎门乌德经乌兰巴托向北到纳什乌基的铁路总长为1100公里,为国家主要干道,承担蒙古国铁路运输90%以上运载量。全国21省的首府城市中只有位于中东部地区的5个城市有铁路通过,其余则靠公路连接。蒙古国现有铁路的年运载能力是2200万吨,其中70%以上是过境运输,满足不了运输量日益扩大的局面,成为制约蒙古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蒙方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有其历史和现实、人为与客观的原因:蒙古国人口少、市场经济容量小,口岸大多位于人口稀少且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缺少发展口岸经济的物质基础条件;另外,蒙古国考虑到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对发展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存有疑虑,尤其是与中国口岸铁路对接,蒙古国一直担心铁路对接后会威胁到蒙古国自身国家安全。
因此,蒙古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中方投资,只具备“通道”职能,无法快速形成具有口岸特色的口岸经济模式。在中蒙口岸设施不匹配的模式下,中蒙双方应协调解决口岸的通关能力差异,相互理解,彼此互容互让。
三、蒙方政策法规不稳定
蒙古国希望通过资源开发走上富国之路,其矿产政策也成为国内政党争论的焦点。《矿产法》于1994年制定通过,1997年进行了重大调整,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两次修订,对矿产证颁发、国家入股战略矿比例、矿产开发投资额等进行了规定,逐步加强了国家对战略矿的控制,但这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据悉,蒙古国可能再次修改现行《矿产法》。不稳定的法律环境给外国投资者带来一定风险。在法律执行过程中,蒙古国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2010年,蒙古国一度停止颁发新的探矿权证,停止探矿权证、采矿权证转让。塔本陶勒盖煤矿股权的反复调整,也体现了蒙古国政策的多变。此外,蒙古国法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开矿企业录用非蒙古国籍员工超过员工总数的10%时,每个岗位每个月都要缴纳失业补偿金。另外,中蒙经济关系中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如蒙方市场和我方企业本身的成熟度不高、战略性产业不多等。
同时,蒙古国因历史感情上的缘故(清朝统治、苏联“附庸国”、内蒙古问题等)和现代化所带来的弊病(环境污染)等矛盾心理所出台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对中国在蒙投资仍持消极、戒备的心理,体现了蒙古国国家安全考虑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矛盾。
蒙方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蒙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投资竞争资本的扩张。但我们应该理解蒙方的顾虑,政策上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不断弱化蒙古国对华“戒心”,不断扩大中蒙经济合作,以合作谋安全。经贸合作上,我们不能只顾中蒙贸易关系,只局限于两国关系上,应该观察了解他国对蒙关系动向,并探索有效途径和措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四、口岸加工出口环节薄弱
内蒙古对蒙9个陆路口岸2013年的总物流量为3293.2万吨,其中出口仅有495.15万吨,占总量的15%。内蒙古出口主要陆路口岸是二连浩特铁路和公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和甘其毛都口岸,占出口总量的约95%,是内蒙古主要的出口口岸。而且内蒙古的出口商品主要以依托资源优势的初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缺乏品牌,制约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endprint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质量
目前,我区对蒙古国出口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小,虽然出口工业制成品占到57.1%,但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仅占4.2%,其他主要是纺织品、服装、工艺品等初加工产品。我们应从全球化带来的新的分工体系出发,根据内蒙古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内蒙古的产业分工位次为目标,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一,培育出口型大中型企业。从内蒙古对蒙投资企业现状看,私人企业多,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蒙古对蒙出口额的不振。从先进国家案例看,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对本国出口额的贡献极高。我们应培育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出口骨干企业,发展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化经营。鼓励支持我区企业与国内外竞争优势企业合作,借助外力、壮大实力,逐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出口型大中型企业,保持果蔬、建材等传统产品出口增势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家用电器出口规模,鼓励优质原生态动植物源性产品出口,努力开拓蒙古国市场。扩大煤炭、废旧金属、原油、其它新矿产品进口,实现规模化、常态化。
第二,绿色产品、生态产品出口。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与健康意识的加深,“安全饮食”、“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等概念大举进入国际社会,世界各国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日渐扩大。我区的加工食品、纺织品及服装的污染测试和毒理检测起步晚、监督薄弱、技术落后,对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重视不够,这会对我区出口产品销售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我区企业应牵头经营“绿色产品”,把好货源关,政府严格检测监督,形成一系列出口“绿色产品”品牌,取得国际市场信赖。大力推行绿色产品、生态产品出口是有效的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之一。
(二)不断扩大内蒙古与蒙古国市场规模,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内蒙古沿边地区与蒙古国毗邻地区多地广人稀,市场规模小、需求量低,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针对蒙古国市场需求,内蒙古应在产品结构调整和出口产品多元化经营方面有所选择。内蒙古农业和畜牧业产业虽然绝对量上排在全国前列,但是加工工业还很落后,第二产业增值率很低,属于提供资源为主体的省区。依赖矿产资源与农畜资源拉动经济不是能长期发展的战略,必须做到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产业结构调整见实效,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
我区企业应以立足当地资源,依托优势产业,特色品牌为核心理念,提高产品增值率,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实施出口产品多元化经营。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粮油加工品种和产品结构,龙头企业牵头,重点建设西部河套平原、东部松嫩平原和西辽河流域的加工生产基地,为出口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原料供给。呼包两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应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生产和加工高质量的蔬菜。轻工业产品出口主要布局在呼包鄂与通辽、赤峰等盟市所在地。家用电器生产和重机械生产与出口,应有效利用呼包两市原有的较强工业水平、资金、人力资源,达到产品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五、建设自由贸易区或双方边境贸易区的进展缓慢
边境口岸是直接而集中展现边境效应的核心空间,是腹地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枢纽。目前内蒙古对蒙古国,除呼和浩特和海拉尔两个航空口岸,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两个双功能口岸(铁路、公路)已经发展成为口岸城市以外,其余口岸的功能只起到商品出入境的“通道”作用。建立中蒙区域合作是以两国口岸、口岸城市和由此辐射的边境城市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目前俄罗斯和蒙古国对接口岸的基础设施陈旧,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适应口岸对外开放和使用,直接影响到中俄蒙的经济合作平台的搭建。
据蒙古国经济发展部报道,扎门乌德自由贸易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于2014年10月份完工。目前在实施自由贸易区278.6公顷面积水电暖供应项目及公路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已于7月份投入运营,公路建设将于8月份完工。蒙古国财政已为扎门乌德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66亿蒙图,该项目利用已借贷款和获得的赠款进行的投资已达5880万美元。同时,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全国重点开发开放区的逐步落实、二连浩特口岸对接的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自由贸易区建设也应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此外,我区进口商品主要为资源类商品,而我区自主加工能力与消耗力有限,很大程度上扮演者过货点角色,进口商品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偏小。若想改变这一现状,我区就要在主要边境口岸城镇或距口岸较近,交通、资源上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商贸物流园区、进出口加工区等,发展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也可延伸口岸加工产业链条和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这样,一方面,通过口岸的辐射效应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产业升级提供良好契机。
一般来讲,口岸的能级功能越高,吸引和扩散的腹地范围就越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强。所以,加强边境口岸的能级度,提高口岸地区的经济基础,改善口岸软硬件设施,促使口岸功能与城市功能结合,是内蒙古在搭建中蒙经济合作平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与蒙古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