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1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
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共同点:
首先,他们基本上都成长为了“官”,尽管有的职务并不高。这些人中,有人当上了镇长,有人做了省级国企的副总,有人在基层部门副职历练后提拔到地市。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摆脱了科员身份,成为部门领导或者单位的副职,成为这个庞大体系中最前沿的“娃娃官”。
其次,我接触的这些人中没有一人有强烈的政治诉求。他们参加公考时,正是就业形势变难、而公考成为热点难度却不大的时候,有人甚至形容自己为官是“阴差阳错”,但他们都没有考虑辞职。
此外,他们考虑得更多的似乎是经济收入,几乎与每个人谈得最多的就是钱。一些灰色的福利待遇被消减后,有人月实际收入从4000多元降到2000多元,“我工资第一次低于我老婆”。
这并不是说他们对钱有多大的需求,而是说他们对自己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一人正在纠结应该买哪款车,他给自己定下的标准是不能低于20万的越野车。“我的第一辆车就10多万,总不能比之前的还差吧”。
当然,也不乏个别人正在走上歧路。一人有过“一把手”的经历,已经在外成立了一个公司,暗中操作,将自己的资源与人脉转化为公司项目。“我也知道這违规,甚至违法,但官员经商的情况在我身边太普遍了。”
前几年,曾有专家分析官场“80后”时称,“80后”经历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经历,更具塑造为专家型官员的潜质;他们赶上了信息化的起步和发展阶段,观念与全球同步,更具现代的管理思维;他们也成长在独生的家庭环境中,思想上百花竞放。
希望我所接触的,只是这个群体中的“少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