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丽
(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丰和小学,浙江 瑞安 325215)
论“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明丽
(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丰和小学,浙江 瑞安 325215)
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存在着“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观念,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长此以往,教学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如今,与原来的小学自然课相比,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已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理应成为这门新课程的积极倡导者,指导学生认识科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小学科学课;教学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前身是小学自然课,是为了顺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而做出的相应调整,改版后的小学科学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与之前有了较大差异,体现了教学理念深层次的变革。与此同时,小学科学课程客观上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传授者,更应该积极倡导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确立“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去。
1.传统教学法教学理念忽略了“学为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和教师的重要性,将教师讲授课本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把握,这在教师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来。传统教学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导了整个教育界,对于教育的发展也做了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理应避免“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灌输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尤其是小学科学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课程,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开设教学任务,完成教学计划。
2.“学为中心”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我国长期以来强调的“以教为中心”已经不适应当今形势下的教学目标,而应该转到“以学为中心”。“学为中心”符合了新课标形势下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应从转变自身观念出发,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起到辅导作用,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教师以学生的需要制定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深入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于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驱动力,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之后,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学习课本知识,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知识、汲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1.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课程设计中要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课件设计上就要明确体现出来这一特点。课件设计时应预留出尽可能多的学生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的时间,课程设计时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以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课堂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已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小学科学四年级的课程中关于花、果实和种子这节课,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去观察各种花和果实,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自组的收获,通过各个组的分享学生初步掌握了花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这时候,老师可以将各个组的讨论结果汇总,纠正其中错误的地方,并进一步讲解花、果实与种子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2.强调情境在课堂中的创设作用。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下“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强调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老师有目的的引入一些含有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以启迪学生心理机能,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为目的。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有开展情境教学法的有利条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尽量多用一些图画、图形等来演示,将课本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教师可利用课本插图、剪切画、挂饰以及生活中的实物来进行演示,如讲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就可以利用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生电的原理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而在讲授花、果实和种子时,不仅可以通过PPT展示各种花和果实以及种子,还能采集真实的鲜花和果实给学生加以展示。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和暗示作用,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正如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所说的那样: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更多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因此,更需要通过多感官的刺激使他们加深印象,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需要再课本知识之外,运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刺激孩子们的感官,丰富他们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小学课程这门课程。如讲授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节课的时候,我组织学生们去郊外观察柳絮、杨絮还有蒲公英都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解,最后让学生们投票选出最有创意最美的故事给予小小的奖励,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学语文中关于蒲公英的课文,通过这种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刺激加深孩子的理解和印象,使孩子养成热爱大自然和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1]王磊钢.“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处理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6):29-32
[2]林美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67-69
[3]尚秀芬.把握新课程理念-推进小学科学教学改革[J].山西教育课程标准与实验,2001,(21):35-37.
G622.41
A
1674-9324(2014)36-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