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传略》(第一卷)出版

2014-09-18 10:22:00
大豆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传略开花工作者

《中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传略》(第一卷)出版

2014年5月,由韩天富、董钻和杨光明主编的《中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传略》(第一卷)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1949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386位大豆科技工作者的简历。全国167位作者参与了编写工作,王金陵教授生前为该书作序。

在入传专家当中,既有我国近现代大豆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也有活跃在基层的草根专家,他们为我国大豆科技事业的建立和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入传专家以出生年份排序。李煜瀛(又名李石曾)是近现代我国以科学方法研究大豆第一人,也是大豆加工研究的先驱。1910年,李煜瀛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大豆专著《大豆》,并于1912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了法文版的《大豆》(LESOJA),介绍了大豆的种植、植株构造、实验分析方法、大豆在人和动物食物链中的位置、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大豆在工业上的应用等。该书的出版促进了我国大豆知识和豆制品在西方的传播。

1892年出生的黑龙江省桦南县农民荆山璞树立了农民选种的典范。他偶然在“满仓金”大豆田里发现了生长健壮的变异植株,精心培育出大豆新品种,被政府主管部门定名为“荆山璞”。该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成为合丰22、铁丰18等著名品种的亲本。

金善宝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小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而且是我国大豆研究的先驱之一。他研究发现在重庆自然条件下,大豆的自然杂交率为0.103%;大豆油分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1963年,金善宝主持召开全国豆类学术讨论会,讨论黄淮海大豆产量和品种改良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会议后来被认定为第一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为国内大豆同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孙醒东是我国大豆研究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现代牧草绿肥作物研究的开拓者。他曾经亲自观察大豆开花的时间、顺序、数量以及影响开花的环境因素,详细绘制了无限、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数百朵花的开花次序图,将开花过程划分为9个时期。孙醒东编著的《大豆》出版后不久即被翻译为俄文,在苏联出版。

万国鼎是中国农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人之一,曾组织整理出版了《中国农业遗产选集·豆类》一书,辑录了各种古籍、农书中所涉及的各种豆类,包括大豆、小豆、赤豆、豇豆、刀豆、藊豆、菜豆、豌豆(豍豆)和蚕豆等,为农学和农史研究工作者检索资料提供了方便。

王绶是我国大豆育种事业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就开始大豆的遗传育种研究,育成金大332,在长江流域推广种植。1948年,他发现了一个花斑隐性基因,后来被国际大豆基因命名委员会定名为Riri。晚年,他在山西开展大豆品种资源与利用研究,收集到省内大豆农家品种830份和国内外大豆品种300余份,并从中选育出“太谷早”新品种,其含油量高达24.5%。王绶还是我国大豆科技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他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他直接指导的学生和助手马育华、王金陵后来均成为著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分别在南方和东北建立了强大的研究团队,做出了重大贡献。

······

《中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传略》(第一卷)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编写的《中国大豆产业技术丛书》的第一部著作。该丛书将陆续分卷出版,目的是查清我国大豆产业的“家底”,记载我国大豆科技各领域的成就。《中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传略》今后也将分卷出版,希望同仁继续参与,互励共勉。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2014年5月

猜你喜欢
传略开花工作者
林泉高致 笔墨强先——书画大家顾强先传略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10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支部建设(2019年24期)2019-09-28 02:12:20
《一棵开花的树》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40
雨开花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06
一双开花的旧靴
大灰狼(2019年5期)2019-05-29 17:45:26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承载历史记忆 弘扬民族精神
青年时代(2016年7期)2016-05-14 0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