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比较与需求预测

2014-09-18 14:39刘唐宇
关键词: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经济学

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比较与需求预测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产业,也是福建省工业的主体,要把福建省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保证。对2009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九强省市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区域比较后,对“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总量需求预测和分类需求预测,最后提出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建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比较;需求预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制造业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产业,也是福建工业的主体。福建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福建省“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又提出,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福建省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目前,福建省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2012年福建省制造业地区生产总值达7783.36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91.1%。制造业在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当前,制造业知识含量大大提高,要想实现制造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就要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战略开发。但是,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本基础薄弱,先进制造业所需高、中级技工严重短缺,且在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1]。本文首先对2009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九强省市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区域比较,然后对“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总量需求预测和分类需求预测,最后提出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举措。

一、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比较

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2009年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天津、山东、辽宁、福建和内蒙古[2]。另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0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显示,排名全国前10位的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重庆、湖南、山东和福建[3],福建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仅仅超过辽宁省。因此,把福建省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八强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现实意义。

(一)制造业就业人数总量较多,年均增长率较高

2004年,福建省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83.2万人,占全国6%。到2011年,就业人数增加到283万人,占全国6.92%,就业人数总量较多,在九个省市中位于中游水平。2004年到2011年,福建省制造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长 6.4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率较高,在九个省市中处于第四位。见表1。

表1:2004年和2011年全国及九强省市制造业就业人数比较(单位:万人;%)

(二)高学历人才较少,低学历人才比例偏高

由表2可见,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仅占全国1.79%,低于其他八个省市水平。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全国 3.07%,仅仅高于天津市。就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大学本科、大专学历、高中学历和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而言,全国为 0.63:4.70:10.09:33.64:50.94,福建为0.26:3.40:7.42:27.70:61.21。可见,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低学历人才比例偏高。

表2:2008年全国及九强省市制造业从业人员学历比较(单位:人;%)

(三)中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偏少,初级职称人才比例偏多

由表3可见,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2930人,占全国2.78%,仅仅高于天津市。就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比例而言,全国为10.08:32.53:57.39,福建为9.81:29.37:60.82。可见,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偏少,初级职称人才比例偏多。

表3:2008年全国及九强省市制造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比较(单位:人;%)

(四)高级技师和技师比例高于三大直辖市,但低于其他省份

由表 4可见,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和技师技术等级的分别占全国的 3.11%和3.27%,高于三大直辖市,但低于其他省份。就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和中级工比例而言,全国为4.87∶12.88∶29.65∶52.60,福建为5.24∶14.56∶24.15∶56.05。可见,福建省高级技师、技师和中级工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4:2008年全国及九强省市制造业从业人员技术等级比较(单位:人;%)

(五)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处于下游,年均增长率较低

由表5可见,在九强省市中,2004年福建省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3300元,仅仅高于山东省,比全国平均水平少733元。到2011年时,平均工资为33341元,也仅仅高于山东省,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2004年到2011年福建省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幅为14.03%,在九省市中排第五位,低于全国年均增幅。

表5:2004年和2011年全国及九强省市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较(单位:元;%)

二、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总量预测与分类预测

在对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区域比较后,本文还拟对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数量上的总量预测和结构上的分类预测,以了解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总量需求和分类需求。

(一)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总量预测

1.预测方法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定性预测就是将一些技术变化、组织变化和一些无法度量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来进行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现状规划法、经验预测法、分合预测方法、散点图法、对比类推法和描述法等。定量预测又称数学模型预测法,它是运用一定的统计和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分析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方法,它由时间序列预测和回归分析预测两大类组成。常见预测方法如下:

(1)一元回归预测模型[4]92。设因变量Yi为某年份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自变量t为年份。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条件下,设回归模型为:Y =a+bt+ε,a、b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且ε是一个随机变量,均值为0,ε与自变量无关,它的方差为一常数。

(2)就业弹性系数模型[4]93。就业弹性系数就是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是:国民经济每增加1%,就业量相应增加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人力资源需求弹性系数K=人力资源年均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在正常情况下,若先预测出某年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也能预测出就业增长速度和增加量。若确定计划期内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弹性系数K,根据同期GDP的发展速度b和基准年的人力资源需求N0,则可预测计划期t年末的人力资源需求量Nt,Nt=N0(1+Kb)t。

(3)时变增长率预测模型[5]。利用制造业人力资源自身需求动态连续性的特点,根据制造业人力资源往年的历史数据,对其人力资源的年增长率进行模拟,建立时变增长率预测模型如下:Nt=Nt-1(1+rt)=Nt-1(1+a+bt)。式中,Nt为第t年的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r为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年增长率,a,b为待估参数。

(4)移动平均法[6]230。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平均值,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一次移动平均法和二次移动平均法。一次移动平均法只适用于基本呈水平型变动,又有些波动的时间序列。二次移动平均法解决了预测值滞后于实际观察值的矛盾,适用于对有明显趋势变动的经济现象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同时它还保留了一次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其预测公式如下:

(5)指数平滑法[6]241。它以前期的实际值和前期的预测值(或平滑值)经过修匀处理后作为本期预测值,可分为一次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等。一次指数平滑一般也只能适用于没有明显趋势的经济现象,若时间数列呈上升或下降的直线趋势变化,则要进行二次指数平滑,也叫布朗双指数平滑,但其使用却没有霍尔特(Holt)指数平滑法广泛。霍尔特指数平滑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对具有趋势变动的时间数列,不用二次指数平滑,而是对趋势数据直接进行平滑并对原时间数列进行预测。它有二个基本平滑公式和一个预测公式。

上式中,α、β为平滑参数,Yt为实际观察值,St为t期之平滑值,Bt为t期之平滑趋势。式(1)是对时间数列趋势因素的平滑式,式(2)是对趋势增量的平滑式。

其预测公式是:

上式中,T为外推预测时期数。

(6)组合预测模型[6]77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有多种预测方法和多个预测结果,如果仅仅采用一种预测方法和接受一个预测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或局限性。为了使预测结果尽可能精确,可以组合数个有效模型的预测结果。“事实上,研究显示,数个其他好的预测之平均值,常是比个别预测更佳的。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中,最好是将数个模型的预测组合成平均预测。组合预测方法主要有四种:简单平均组合、加权平均组合、权重与平方差之和成反比、以回归方式决定权重”。

2.预测结果

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2000-2011年共计12期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数作为预测的时间序列数,数据来源为2001-2012年各年度的《福建统计年鉴》。

(1)一元回归预测模型预测。运用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数量作为因变量,年份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相关系数0.971,调整后的判决系数为0.936,在一元回归统计方差检验中,F为162.5,其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回归效果显著。自变量年份的t检验值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其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其线性关系是显著的。由此建立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量与年份的回归方程为:

根据上式可得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见表6。

(2)就业弹性系数模型预测。2000-2011年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 7.48%,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5.3%。因此,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弹性系数K=7.48%/15.3%=0.489。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2.5万亿元,再根据福建省提出到2020年地区GDP达到4万亿元推算年均增长率为9.58%,这样,到2016年全省GDP则为2.74万亿元。由此可得福建省201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b=0.093,N0为2011年福建省制造业从业人数283万人。根据预测公式Nt=N0(1+Kb)t,可算出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见表6。

(3)时变增长率预测模型预测。首先计算2000-2011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年增长率,再以年增长率为因变量,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a=0.034,b=0.006。由此,根据预测公式:Nt=Nt-1(1+rt)=Nt-1(1+a+bt),可得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见表6。

(4)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最关键的就是确定最恰当的步长(即移动平均项数),这时可以根据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的原理来确定。经过检验,发现步长为2时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为5.357,小于10,说明预测准确率高。由此可得到第12期的一次移动平均值262.1,运用相同步长可得到第12期的二次移动平均值为247.95。根据公式可得,a12=276.25,b12=28.29,建立预测公式如下:

根据预测公式,可得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见表6。

(5)Holt指数平滑法预测。运用指数平滑法最关键的就是平滑参数的选择,在分析预测结果时,往往采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它更能体现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以MAPE最小为目标,选择最优的模型参数。根据 DeLurgio的方法,选择α=β=1,这时模型的 R2=0.942,RMSE=12.55,MAPE=5.64,MAE=10.87。一般认为,R2越大,越接近1,拟合度越好;MAPE小于10时,预测精度较高。由此可得,S12=236.49,B12=23.64,并得到预测公式:

根据预测公式,可得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见表6。

(6) 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此处我们运用简单平均组合预测方法对以上五个预测结果进行组合预测,可得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见表6。

表6 :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预测结果(单位:万人)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选择简单平均组合预测模型作为最终预测结果。由表6可见,到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为361.38万人。

(二)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分类预测

在对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对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分类需求预测,这样更有利于了解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需求,为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战略开发提供依据。

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分类预测主要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技术等级结构,学历结构主要预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需求数量,职称结构主要预测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需求数量,技术等级结构主要预测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的需求数量。分析数据来源于2004年和2008年的《福建经济普查年鉴》。由于只有两期数据,因此无法使用总量需求的预测方法,在此采用年均增长率的方法来进行预测。首先计算出2004-2008年各类人力资源的年均增长率,假定年均增长率不变,由此可以得到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各类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结果,见表7。

表7:2012-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分类预测结果(单位:人)

由表7可见,到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为1535484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为153599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的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为200648人。由此可见,福建省制造业对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福建省必须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发展步伐,建成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举措

由区域比较可见,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八强省市相比,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存在较大差距。由需求预测可见,“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制造业对人力资源的总量需求和分类需求都比较大。福建省要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要有充足而又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资源作为其强大的人力支撑。为此,需要实施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福建省职业教育事业虽得到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是薄弱环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2012年福建省加工制造类在校生数43353人,占7.4%;毕业生数16937人,占9.6%;加工制造类专任教师1003人,占5.7%,远不能满足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条件保障、建设规划、资源配置、税收优惠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要努力扩大和优化职业院校资源,建设一批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和示范高职院校;改革职业院校评价体系,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评价标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职业教育助学奖学制度,实行中职教育免学费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既有教师资格又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省、市、校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并依托制造业企业、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基本建立起与福建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建设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

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虽然总量较多,但整体素质和技能较低,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又大,这是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瓶颈之一。必须大力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建设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企业要把职业教育和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结合实际制定高级技能培训政府补贴政策,对参加制造业紧缺急需的在岗技术工人,按照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由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经费补助办法;开展订单式、定向式、个性化等各类培训,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选树“金牌工人”、“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加大对优秀技能型人才宣传力度,每年表彰和奖励一批优秀技工,形成群众性学技能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技术培训、岗位练兵、考核鉴定、使用待遇”四位一体的职工技能升级机制。争取到2016年,福建省制造业中具有初级、中级与高级技能人才比例由目前的60.8:29.4:9.8变为50:35:15,建立起一支以初级工为主体、中级工为骨干、高技能人才为龙头的技工队伍。

(三)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从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等级等方面来看,福建省制造业人才与八强省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2008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8.18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5.48万人和R&D人员4.83万人,分别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79%、6.55%和5.78%。目前,福建省制造业最缺的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工程师人才、高级技工人才和国际商务人才等。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要改进人才管理方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引进制造业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引进制造业内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切实提高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对有绝技绝招和突出业绩的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首席技师”等的评选制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和表彰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培育壮大制造业人才市场,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完善制造业人才供求信息和薪酬水平发布制度。鼓励引导高层次制造业人才通过兼职、项目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服务制造业企业,促进人才向制造业及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集聚。

(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民工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制造业是农民工就业的最主要行业。2012年,我国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5.7%,这一比例在东部地区则高达44.6%。然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比例高达76.3%,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也仅占25.6%,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7]。另外,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以受教育程度为例,201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85%[8]。因此,在对现有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必须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工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应设立培训基金,优化培训结构,保证培训工作制度落实、资金到位、管理规范、进展有序;利用现有职业培训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优势,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定点基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农民自愿、实用有效的原则,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信任度和实效性。

(五)加强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

福建省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与八强省市相比存在较大距离,主要是投入不足。2008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的研发经费为81.97亿元,比2004年增长132.3%,年均增幅为23.46%,还不及全国年均增幅水平29.51%。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在九强省市中投入最少,是唯一没有超过百亿元的省份[9]。2008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0.61%,为九省市最低,还没有达到全国水平 0.68%。2008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为 510539万元,占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的 91.74%,而广东省则为 1787947万元,占 96.8%,浙江省为3319434万元,占94.61%。为此,要加强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增加制造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大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型标杆企业的建设和科技政策的落实。要健全完善企业创新平台,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企业与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共建机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根据企业需要设置相关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培训。大力发展制造业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10]。规定今后五年福建省制造业技改投资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抓好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的实施,并积极用好国家和省里的一系列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定劳动力队伍、缓解劳资关系、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总体上来说,制造业是福建省的低收入行业。2004年到2011年,福建省制造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率低于人均GDP年均增长率16.53%。2011年,福建省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仅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与餐饮业,与收入最高的金融业相差65977元。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制造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因此,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要求制造业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增长标准与人均GDP增长率相匹配;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别是三大主导产业或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岗位。另外,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制造业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立法规范企业内部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媒体在职工维权方面的积极作用。

(七)积极推进闽台职业教育与人才交流合作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挥对台区位等优势,在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同时,努力构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平台,采取多种优惠开放政策,鼓励台湾人才来闽创业就业,并对台湾来闽人才的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今后,要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闽台职业教育与人才交流合作。要以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为平台,推进“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和“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引进台湾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建教学资源库和专家库,围绕两岸制造业对接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举办闽台制造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培育一批对台职业教育合作先行先试校,实施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培训师资、高职教师台湾访问学者工程等项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海峡两岸人才社团在闽台人才交流合作中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在闽台湾人才评价政策和办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两岸制造业人才信息交流,建立统一管理、为制造业服务的多层次台湾人才及其研究成果数据库。支持闽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推进两地制造业人力资源市场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建立厦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两个人才交流合作实验区,先行先试人事人才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与台湾接轨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和办法,加快建设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区域中心,推动两岸制造业人才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1] 杜强.福建制造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综合竞争力,2010(5):72-77.

[2] 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

[3] 罗钦文.闽推进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承接台产业转移[EB⁄OL].(2011-07-11)[2013-11-16].http://www.chinanews.com/tw/2011/07-11/3173488.shtml.

[4] 梁阜,王伟红.山东省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与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5] 叶家康,岳家俊.人才预测学[M].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122-132.

[6] DELURGIO.预测的原理与应用[M].许纯君,译,台北:台湾西书出版社,1999.

[7] 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3-05-27)[2013-11-16].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05/27/t20130527_24421909_1.shtml.

[8]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34.

[9]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2009-12-25)[2013-11-16].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091225_402610156.htm.

[10] 方雯,冯耕中,秦娟,等.大型制造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1-7.

本文推荐专家:

吴贵明,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李中斌,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The Regional Comparison and Demand Forecast of Human Resources of Fuj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IU TANGYU
(School of Management,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of the Stra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astal economic zones.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not only the main industry of the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of the Strait, but also the main body of Fujian industries.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of the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of the Strait will be built in Fujian Province.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strategic resources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of the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of the Strait. After the regional comparis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mong the nine-strong provinces of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economic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2009, the paper forecasts the total demand and classification demand of human resources in Fuj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inally,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powerful human resources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of the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of the Strait.

Fujian Province;manufacturing industry;human resources;regional comparison; demand forecast

F240

A

1008-472X(2014)05-0076-10

2014-01-02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比较与优化配置研究”(2011B054)

刘唐宇(1966-),男,江西泰和人,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福建省制造业人力资源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