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智+何良华+袁仲学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抢抓被列为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和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坚持把产城一体、产城互动和生态文明工业新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2013年,大龙经济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8亿元,同比增长61.95%;实现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115.6%。
2013年底,一条喜讯传遍地处“成渝经济圈”和“长株潭经济圈”交汇点,接受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双重辐射的“黔东门户,工业新城”——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快速增长,排名位居铜仁市前列。
2013年,大龙经济开发区累计发展工业企业15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家。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8亿元,同比增长61.95%;实现工业总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115.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88.6亿元,占上级年初下达目标任务(64亿元)的138.44%,同比增长95.08%;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86.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79亿元,同比增长137.95%;完成进出口总额9800万美元,同比增长95.75%;累计工业用电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5%,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16;新增劳动就业4260人,同比增长85.2%,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体制机制活、投资环境优的开发区。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作为铜仁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又具有良好的对外开放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将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进一步提升铜仁的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聚集,切实增强铜仁承接成渝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吸引力,带动和促进铜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更是对铜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持和积极鼓励。”铜仁市市长助理、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明认为。
政策支撑 前景广阔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唯一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大龙经济开发区紧扣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深入实施铜仁市委、市政府“黔东工业聚集区核心区”发展战略,抢抓开发区被列为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和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用好用活两个2号文件及黔党发〔2013〕10号文件政策精神,坚持把产城一体、产城互动和生态文明工业新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出台,大龙经济开发区不断寻求各类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若干意见》,对涉及建设用地、建设规划、环评审批、金融支持等11个方面,就如何支持大龙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23条具体政策措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批示精神以及黔党发〔2013〕10号支持政策,确立了大龙作为万山转型原地的重要地位,整合全省人、才、物资源支撑大龙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铜仁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更是让开发区人信心百倍地甩开膀子大干快干,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武陵山区扶贫开发试点示范园区”和“贵州省四化同步推进示范区”。
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将大龙打造成培养全市工业管理人才基地的要求,大龙经济开发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构筑各类人才汇集洼地。协调省直有关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出台的支持政策,支持打造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龙原地产业转型升级版,推动大龙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立“苏州—铜仁工业园区”。
与此同时,按照“顶层设计”的原则,开发区对未来的发展作了近期和远景规划。决定坚持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发展道路,全力打造“产业聚集之城、绿色宜居之城、滨河生态之城、文化交融之城”。围绕北部区域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域联动物流园;围绕沪昆高速铁路铜仁站规划建设高铁商贸城;围绕 阳河国家5A级风景区规划建设城乡亲和宜居园;围绕湘黔渝3省交汇、文化多元的特点,规划建设荆楚、巴蜀文化交融城……
重点工作 扎实推进
2011年以来,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示范小城镇建设等工作中取得成果和突破。
招商引资及融资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招商方面,3年共派遣900人次赴全国各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邀请近千客商到开发区考察,洽谈项目245个,签约项目184个,签约资金183亿元,项目履约率100%;完成到位资金139亿元,到位率72.5%,开工率100%,投产达产率87.8%。对招商引资产业实行“三个优先”,即招商引资的经费保障优先,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表彰优先,招商引资战绩突出的个人提拔优先。
融资方面,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3年累计获得贷款10.5亿元;通过BT、BOT、EPC等项目承包模式,与香港众彩、贵州水投等公司合作,共融资筹资37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
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3年累计投入33亿元实施园区骨架路网建设,构建“五横八纵”道路交通体系,完成道路基础设施建设6.7公里;启动598公顷工业用地山地整理项目,完成总投资的50%;建成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其中多层4.8万平方米;启动与玉屏同城发展的320国道改造工程;规划布局了1200~1500万吨北部物流园……目前已完成园区“七通一平”基础配套建设,建成7个特色产业园,奇辉压电陶瓷、领航磁性材料、银星汞业、汇成新材料等一大批项目均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3年来,开发区在支柱产业培育上,坚持“向东开放、向东融合、向东借势”的理念,注重以结构调整来提升园区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大力培育以锰、钡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新材料开发利用和装备制造业。随着大龙红星锰业锰钡结合、高纯硫酸锰等新材料的突破以及能矿集团煤电锰一体化项目的全面启动,奠定了开发区在全国以锰精深加工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核心地位。
此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批示精神以及黔党发〔2013〕10号文件支持政策,开发区积极打造大龙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版,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加快打造以有色金属废旧物回收处置中心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园,以新兴产业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
绿色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开发区将城镇建设与“工业新城”规划建设目标进行有效整合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功能布局按照城市标准进行定位组织实施。着力完成“北有茅台,东有大龙”的目标,创造性地实施“8+N”工程项目,完成门户区等5个休闲娱乐公园;按城市Ⅲ级双向6车道的标准规划建设城区、园区主干道路13条;按照侗族建筑风格,完成主城区民居立面改造1628户;完成敬老院、老年人文体中心、计生服务楼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改造;建成园区保障性住房近3000套;启动和达未来城3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等商住楼工程。
优化环境 高效服务
为了提高大龙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即一个工作班子、统一思路、统一政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含金量,念好“简、优、限”三字诀,健全科学的职员考核评价体系,深化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同时,出台《服务流程公开和限期办结制度》,对客商项目原则上1天办结,并主动帮客商上跑办理项目手续。各级各部门当好优化软硬环境的“清道夫”和“守夜人”,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以软环境获取硬效应,将大龙建成客商称心、放心、安心的投资高地。
同时,坚持采用“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的工作模式,为项目单位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简化了企业办理手续的流程和时间。坚持有限的政府、无限的服务理念,优化政务环境,加大开展作风建设与环境建设工作力度,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项目“四率”,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