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戒网瘾:致命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2014-09-18 22:16素静
现代家长 2014年9期
关键词:森山电击训练营

素静

【编者按】

2014年4月6日,新乡“问题少女”玲玲被郑州搏强新观念生活培训学校(以下简称“郑州搏强”)派专车接到郑州。在母亲看来,玲玲沉迷上网,忙于事业的她根本管不了,必须找个能管住女儿的地方,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自诩为“问题少年中原教育第一品牌”的郑州搏强。她希望那里是能让女儿改头换面的“理想天堂”。然而42天后,母女再次相见时已阴阳两隔,玲玲遭学校老师体罚、虐待致死,躺在医院的太平间里。暴力戒网瘾致孩子死亡,玲玲不是第一例。2009年8月,广西少年邓森山参加“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时被殴打致死;2010年,乌鲁木齐一名17岁少女因试图逃离强制戒网瘾场所坠楼身亡。血的教训一次次冲击我们的眼球,可为什么仍有家长让孩子以身试险?类似“郑州搏强”的培训学校为何敢明目张胆地残害青少年?家长对孩子该如何切实负起责任,而不是把孩子往集中营一样的所谓培训学校里一扔了之?

戒网瘾学校是“魔鬼监狱”?

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全国12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7%的被调查者经常上网,32.7%的孩子觉得“几天不上网就很难受”。眼看子女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病急乱投医的家长会送孩子去各类训练营或治疗中心,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些所谓的训练营,采取暴力戒网瘾方式,让孩子身心备受摧残,最终网瘾未除又添新伤。

2009年8月1日,未满16岁的广西男孩邓森山,参加“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后不到一天,被训练营辅导员活活打死。在父亲邓飞眼里,邓森山只是爱上网,没什么大毛病,看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广告宣传能有效帮孩子戒网瘾,他决定把儿子送去。8月1日下午1点,学校派教官和车辆把邓森山及其父母接到位于南宁市吴圩镇的起航拯救训练营。邓飞和妻子周某与训练营的管理教官签了协议,交了7000多元费用,于下午2点左右离开学校。

邓飞和妻子前脚刚走,教官就安排邓森山跑步,跑不动了就让别的学生拉着他跑。接下来,邓森山被教官关了禁闭。

这是每个起航新生的“必修课”——通常他们要在禁闭室站两天一夜,不能吃饭和睡觉,中间只有几次半小时之内的休息,能喝少量的水。如果不听话,还会被教官打并延长禁闭时间。晚饭后过集体生日,邓森山被允许参加,当时他的状态还算正常。

活动结束,已是晚上9点左右。其他学生都开始冲凉准备睡觉,可邓森山和另外3名学生被要求继续做体能训练,要绕着比两个篮球场稍大的操场跑100圈。邓森山跑了约30圈就跑不动了,倒在篮球架下不想起来,教官把他拉到国旗旗杆下开始殴打。

邓森山因为疼,一边哭叫一边用手遮挡,教官又用脚把他踹倒。邓森山只好爬起来继续跑,但很快就倒在了地上。教官吩咐学生把他抬到冲凉房用冷水冲,然后抬回了宿舍。凌晨3点,邓森山被送进吴圩镇卫生院。入院10分钟后,邓森山停止了呼吸。

儿子死后,邓飞对媒体记者说了一句让人很心酸的话:“希望我儿子以生命为代价,能唤醒社会的重视。”

可事实证明,邓森山之死根本没有“唤醒社会的重视”,暴力戒网瘾仍然是各类戒网瘾中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的甚至采取电击等更残忍的方式。

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杨永信负责的网戒瘾中心,小雪曾12次被电击,每次电击都有六七个人按着她,给她嘴里塞上牙套避免咬舌。小雪母亲认为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想带女儿出院,中心不许她们走,杨永信提出必须接受电疗1小时。最后母女俩趁外出贴膏药之机逃掉,交的4000多元治疗费也不要了。

电击留给小雪的不仅是恐惧,她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她说:“心里面一次比一次憎恨,越来越强。宁愿一下子突然死了也不愿意再做电疗。”

在网瘾戒除机构,最常见的手段还是暴力殴打,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2010年暑假期间,江苏省淮安市17岁少年佟晨来到一家网瘾戒治中心。按照父母与中心的合同约定,他要在戒治中心住满6个月,直到他戒掉网瘾才有机会申请回家。出去之前,他的个人物品被全部没收,打不了电话、见不到父母,也不能跟同学朋友联络,与失踪无异。

对佟晨来说,戒治中心的生活陌生、特殊甚至“变态”,除了封闭式管理,还有高强度训练,每天先绕操场跑50圈,再做200个下蹲起立,然后顶着太阳静站1小时,动辄被戒尺打手心、脚心。所谓的戒尺,是一根长约20厘米、宽约5厘米的厚竹片。据孩子们反映,被戒尺打到几十下的时候,就有想死的感觉。

后来,14名青少年因为无法忍受网瘾戒治中心监狱般的生活,将教官捆绑后集体逃亡,但很快又被父母押回中心继续“改造”。这些家长坚信,中心能帮他们拯救孩子。

可是今天,有一个人不再坚信,她就是河南省新乡市19岁女孩玲玲的母亲——玲玲在河南郑州搏强新观念生活培训学校戒网瘾仅仅42天,便遭学校老师体罚、虐待致死。

在宣传材料中,郑州搏强号称善于运用和谐赏识教育、心灵沟通式教育,改善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已成功转化3826名问题少年。但与玲玲一同戒过网瘾的孩子却反映,在搏强,他们没有单独行动的机会,哪怕上厕所也得打报告,在教官的陪同下才能前往。该校50多名学生,都像被囚禁在牢笼里的困兽。如果试图逃跑,就要做1000个前倒地。玲玲就是因为试图冲破这张“网”而遭到学校老师的虐待和体罚。2014年5月19日晚上,玲玲被强行要求加训前倒地和后倒地,到后来,几名教官拉着她的胳膊和腿将她高高抬起,背部朝下猛摔在水泥地上。

一同“训练”的另一名女孩欣欣,清晰地听见了自己脖子扭断的声音——寰枢关节半脱位、颈髓损伤、头部外伤。两个孩子向老师跪地求饶,得到的回应却是“摔不死接着摔”。3个小时后,玲玲开始吐血,凄厉的哭喊声也渐渐消失。“他们说她装死,使劲跺她,还往她嘴里灌水。”欣欣回忆道。看玲玲怎么踢打都不醒来,教官才将她拖回宿舍。而欣欣靠着割破自己的手腕才换来了被送往医院救治的机会。

玲玲去世后,她的母亲去过郑州搏强学校,许多学生从窗户防护网里往外扔求救字条,上面写着“救救我”、“我想回家”、“我害怕”、“别给老师说”、“出去后报答”……后面还附着电话号码。有的孩子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又重重地涂掉。

戒网中心这张大“网”,对孩子们来说已经变得比网瘾更可怕。

纠正父母错误认识是关键

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网络,网瘾戒治需求便应运而生,由于相关医学法规与标准的缺失,乱象丛生也不足为奇。据有关媒体报道,网络成瘾治疗已悄然成为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

乱象背后是家长的无奈。“天底下,哪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好心说教不奏效,才硬起心肠送给别人教育,谁知花了钱不算,还有这么大的危险。我都替他们痛惜。”天津市河西区端木女士对笔者坦言,她儿子已经有过两次退学经历,废寝忘食地上网玩游戏,她不知道该怎么把儿子从虚拟世界拉回来。

吉林省长春市一名家长则说:“小孩上网无法当疾病进行医治,只能求助于戒网瘾学校。一段时间后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打死都不肯再去戒网瘾学校,搞得我真是没一点办法。”

在每一个网络成瘾孩子的背后,往往是父母饱含泪水的眼睛。家长的绝望,局外人难以理解。某些父母只要看见有一根稻草,哪怕根本就不是什么稻草,只是某些人为了挣钱而编织的骗局,也会毫不犹豫地抓住。

“既要纠正家长的错误认识,还要对戒网瘾学校进行有效规范,同时还应当在医学方面制订网瘾鉴定治疗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而眼下最紧要的,是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网瘾治疗机构进行大范围普查,及时关停违规办学、违法办学单位,为“治本”赢得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分析,在我国,网瘾鉴定、治疗流程、收费标准都没有统一规范,一定程度上成为治疗单位一哄而上、抢夺市场的诱因。暴力戒网瘾引发青少年死亡事件的处理不能止步于查处涉事人员、关停违规学校,混乱的“戒网”市场亟须进行有效规范整肃,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与高额的收费相比,这些机构办学成本低廉,租个场地找几个老师就能“拉起一支队伍”。监管部门应当提高办学门槛,出台对开展网瘾戒治工作的原则性指导意见,严格审核专业学校、专职教师资质。

陶宏开说,网瘾并不是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使用暴力方法戒除网瘾是不科学的。应采取素质教育的办法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而在不少家长看来,针对这些问题孩子的体罚与打骂合情合理,这也成为戒网瘾机构用暴力为孩子“纠偏”的重要原因。

据陶教授回忆,有一个参加过训练营的孩子的母亲反映,孩子从暴力戒网瘾中心回去后,反而变本加厉,染上了许多恶习,比如抽烟、喝酒、讲粗话等,甚至往父母脸上吐烟圈。接受过电击治疗的许多孩子都表示,戒网瘾过程非常可怕,为了躲避电击,他们只得连连求饶。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巨大的伤害。还有许多戒网瘾方式十分可笑,比如催眠治疗法、针灸治疗法、呐喊治疗法等,简直是没病也能给整出病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王相兰博士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所谓暴力戒网瘾根本不靠谱。就拿电击来说吧,常年极度躁狂的精神病和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我们才建议首选‘电休克治疗,即电击。给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电击时,他们是处在失去知觉的无意识状态。整个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痛苦。但电击治‘网瘾中有孩子明确表示感觉犹如‘100万根针从脑袋穿过。用十分痛苦的暴力感受来惩罚上瘾的孩子,这种手段绝对不可取。何况,我一贯认为患上网瘾不是孩子的错,而在于不合格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来自学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得不到合理疏导,才转而在网络世界寻求逃避,将网络游戏作为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如果家长把孩子送到强制戒网瘾学校,采取简单暴力的方式迫使孩子放弃这一压力宣泄的途径,最终只能使孩子遭受的压力更大,甚至导致孩子抑郁、自杀。

相关专家普遍认为,主动疗法才是根治网瘾的最佳方式。要引导网瘾孩子的家长们认识到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缓解亲子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然后,根据孩子的上瘾程度,采取不同的行为矫正和环境改变方式,一步步地帮助孩子走出网瘾的泥潭。在此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孩子的自我提升同等重要,只有双管齐下,在孩子意识到网瘾的危害后,才能实现孩子的自我解救,最终彻底戒除网瘾。

孩子戒网瘾家长责无旁贷

与厌学、打架斗殴、偷窃、早恋等问题行为类似,青少年网络成瘾也是一个表象,表象下掩盖着某些问题,或反映了孩子的某些需求。网瘾孩子背后常常有一个问题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或者夫妻关系出了问题,或者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当孩子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成长所需的认同、鼓励、安慰等支持气氛时,他们就会自发地弥补这些缺失,在其他地方寻找替代满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孩子们能获得更为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青少年沉迷网络,尤其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心理动因。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同一个班级里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欢上网,但成瘾的只是少数孩子的重要原因。当一味地埋怨网游害人、指责子女堕落时,又有多少父母主动反思过自身的问题,主动了解自家孩子究竟缺什么,思考过孩子为什么愿意待在网上跟陌生人聊得火热而不愿跟父母多说半句?

大多数网络游戏能给玩家营造一种非常友好的环境:游戏规则透明且公平、互动性强、赏罚既公平又及时。如果家庭教育中能适当营造孩子喜欢的这些气氛,孩子即便依然玩游戏,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据美国心理学会研究,大部分人会在上网的第一年成瘾,日后渐渐消退,一天上网4~5小时,一周上网次数达4~5天以上皆属于轻症网迷,用心理指导便可达到治疗效果。对于因学业失败而迷上网络的青少年,要给他们成功的体验,用丰富而充满希望的生活代替网络。

陶宏开教授擅长用心理疗法彻底根除青少年网瘾,他给网瘾少年和家长开出了药方:家长要充分显示出爱心、耐心、诚心这“三心”,解开孩子心中的结。耐心交流,让孩子接受诸如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社会等这些朴素的道理。与孩子交谈时,切忌激动、做作。话语乃至于肢体语言,都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关爱,你和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样孩子才会敞开心扉。

戒除网瘾还需分几步走。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与孩子交流。通常上网成瘾的青少年集中在11~25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与这样的孩子交流时,最好不要直接谈网瘾问题,而是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产生认同感。第二步是努力让孩子视父母为“自己人”,愿意和家长沟通交流。第三步是逐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步步地往学习知识方面引导。

哈尔滨有位母亲原本强拉上网成瘾的儿子看心理医生,结果遭到儿子顶撞,母亲气愤至极,重重地给了儿子一记耳光。结果,儿子更不搭理她,更加沉溺于网络。经专家指导,母亲明白了,孩子沉迷于网络,家长简单地以长辈的权威来改变他的状态,往往事与愿违,应该投其所好,逐步引导,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一步步地帮助他走出心理困境。于是,母亲向儿子检讨了自己的简单粗暴,按照合理的戒网瘾方法,挤出时间陪儿子,找他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交流,经常带他逛街买衣服,和他一起看演出、逛公园……就这样,没有采取任何暴力手段,逐渐让孩子摆脱了网瘾。

我们郑重呼吁:帮孩子戒网瘾,家长要付出爱与真情,用亲情的力量帮助孩子战胜网瘾,万万不可逃避责任,把孩子往戒网瘾中心一扔了之。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森山电击训练营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森山大道的一次“从良”未遂
超级电击武器
摄影与小说的美妙结合
浅述电击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