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容
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是我常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要打破机械、沉闷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③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④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让学生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进去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这样就避开了对人物形象分析贴标签的传统套子式做法,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学会积累。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学好语文关键在平时,学生不妨准备三个归纳本:现代文归纳本,主要归纳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文言文归纳本,主要归纳文言词法和句法,即常见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摘录本,主要把日常学习中精彩的句、段和热点问题汇总,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悟。这项工作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若能坚持,则对语文学习大有好处。
提前思考。高一语文以课文为例子和依托,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初中教材不同的是,高中阅读教材信息量大,层次多,篇幅长,如果不提前预习和思考,课堂上就会处于被动状态,降低听课效率。因此,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熟读课文,在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打上记号,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给课堂学习带来动力和求知欲。
勇于表达。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学生在高中阶段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的讨论,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和同学、老师辩论。同时要勤动笔,及时写下自己的点滴思考,日积月累,语文素养就会显著提高。
二、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品尝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能担此重任。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予人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叙事,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掌握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题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模仿《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写作,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架构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写作信心。
四、运用音乐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在一次全国性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大赛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一中的来凤华老师执教《我与地坛》一课,在赏析过课文并和学生深入探讨了“地坛”的象征内涵及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对民族和母亲的爱之后,授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母爱的认识,意在点拨学生懂得母亲、懂得母爱。因史铁生的文章开启了学生的认知,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各抒己见,谈得十分动情,教学现场十分感人,台上台下热泪盈眶。这时,音乐响起,来老师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总结道: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出家门
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诵读声未落,“花,轻轻地绽放……”满文军《懂你》的歌声在不知不觉中轻轻响起,并且越来越响亮,课堂在《懂你》的歌声里结束,但母爱的旋律却久久在学生和听课教师心中回荡,此课在强手如云的比赛中力拔头筹。
《懂你》这首歌曲本身就十分感人,用于这堂课的收尾,似乎更增添感染力,原因何在?
试想,在歌声响起前,师生已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关母爱的心理效应场,这个效应场里有师生共同挖掘营造的思想深度和心理高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聆听这首歌颂母爱的歌,心理感受自然不同,这就像电影插曲和MTV往往比单纯的歌声更能打动听众一样,这和在一种心境下忽然发现一支熟悉的歌曲原来如此感人是一个道理。这种前摄影响使得母爱这块情感的海绵吸取了歌声中的艺术水分,更滋润丰盈,这时,歌声成了授课内容的延展,成了授课内容另一种艺术形式的阐释,既丰富了文本内容和授课方式,又增加了课堂分量和艺术的张力。
总之,语文课堂是挖掘人性美,让人在美的熏陶下沐浴知识、提升审美的价值观课程。我们深知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才是培养人的课堂,而要打造这样的课堂,老师需要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因此,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性,通过激活、引导和激励,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参与和投入,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本领,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