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128-01
传统的语文教学旨在儒家思想的渗透,放之现代社会则颇显教条古板,当代社会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是融合时代思想,有独立审美,这在新课标教学中有明显体现。对于教师来说应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从课文入手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编选越来越体现时代气息,课文中的审美内容很多,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和感受,提升审美能力。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美较之现实生活更典型,更具有审美价值,无一不体现着社会生活中的美,如亲情,爱情、友情等,这些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美,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人格教育。利用生活中的丑和反面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东西来教育学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从语言方面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文学作品是使用语言来描述的,也是语言艺术,都要由语言来体现,有些文学作品是由鉴赏开始的,如果学生不理解作品中的语言描述,那么就不能体会和感受作品的美,真正的鉴赏过程是借助文学作品语言文字感知到作品的美才开始的。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建美,有整句美和散句美,还有整散结合的错落美,给人以优美的节奏感。语言的意境美,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的竟境美在于通过具体的形象,激起作者的想象,只有把学生带入艺术境界,学生才能体验艺术美。新教材有些篇章,对学生的审美起着导向作用,真正的艺术品是靠启发人们的联想,才产生巨大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审美的内容,通过适合的教法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体验,而朗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中大意,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美。在读中要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阅读时教师要适时点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身融入其中,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可以让学生推理想象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想象,例如把自己想象成是诗人、画家、建筑家、儿童、牧师等角色感受文中的意境,感受文中的美,此时一幅美景展现在面前,感受自然美,人文美,心灵美,语言美,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四、在理解中欣赏语言美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古文、诗词歌赋、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题材的文章,都蕴含着美。古文委婉简练;散文句式舒畅简洁,优美多样;诗歌用字精练传神;议论文字斟句酌,铿锵有力。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推敲、欣赏,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语文科是一门特殊课程,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提高人的素养,熏陶其情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特色课程,以住的教学重知识教学而弱化了美育的教学。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锐意创新,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