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审丑”教学语文例谈

2014-09-17 02:49:52李睿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审美比喻美的

李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105-02

有一位年轻的同事,几年前作为优秀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豪言壮语:“大学老师愚弄了我们,浪费了我们宝贵的青春,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不能再去愚弄我们的学生,再去浪费他们宝贵的青春!”

所以,他要高屋建瓴,善待祖国的花朵们,比如给孩子们一双审“丑”的眼睛,教会孩子们审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有了独立的人格与创新的精神。于是《理想》《春》等课文的教学,成了审丑挑刺课,于是一个个不美之处被热情高昂的学生“请”上审判台……

这位同事是个很有才气也很有思想的年轻人。在为他的责任感与不落窠臼、不甘平庸的闯劲喝彩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乃至社会生活,究竟是重在审“美”,还是重在审“丑”?

就拿朱自清先生的《春》来说吧,历来被视为精品散文。文本的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结构美一直为人们所公认,尤其是形象贴切的比喻,引发我们的审美联想与想象,充分展示春天事物的美好。老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如果设置“寻觅美点”的课中审美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文本之美,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发现瑕疵,改进文本,就更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能树立科学客观的评价观。

老师第一课时的授课内容就是“《春》中比喻句的探讨”。在这节审丑课堂上,首先是学生听朗读音频,划出自己喜欢的比喻句。接着是评判这些比喻句。可是,针对学生找出的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排比比喻句,教师并没有为学生设置审美的舞台,让学生谈喜欢的原因,而是牵着学生开始审“丑”了:“你心目中的小姑娘是‘花枝招展的还是活泼淳朴的?”“把春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健壮的青年,是否暗含了季节的推移,超越了春天的范畴?”“与张晓风的《春之怀古》相比,两个比喻你更喜欢哪一组?”……个中曲直是非,一眼看出。至于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沟通,还是老师把个人观念强加给学生,当然也昭之若著。

针对描写春雨特征的比喻句,老师也是采用比较赏析法:“雨是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与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细细的雨丝像一根根银色的绣针,一股脑地扎向地面”以及“南方的雨季,雨丝像纺丝上的细线一样在天地间来回走动”比较。在赏析时,老师又一次否定书本,审出了“丑”——强调所推荐文段比喻的贴切、形象、有涵蕴,批评《春》比喻的浅薄、拙劣、失当。

我很赞叹老师能设置这样的课中活动,注重课堂延伸和课外美文比较阅读,丰富课堂含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审美情趣差异。遗憾的是,老师这样“独辟蹊径”“匠心独运”,却没有很好把握审美与审丑的“度”。老师完全可以告诉同学们,朱自清先生用这些比喻,很准确地写出春雨的特征,引发人们的审美联想,那是他的独创,是他思考探索的结晶,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但前人的创作也并不是尽善尽美,我们可以去不断地翻新或完善。迟子建等人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丰富比喻的内涵,是在创新,让美的更美,给我们更愉悦的审美享受。这样“审美”与“审丑”相结合,不是更好吗?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将事物绝对化同时也就走向极端化。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是不是用模子来铸造我们的学生?看起来,学生的认识“统一”了,行为“规范”了,可是,思维也不可逆转地僵化了,奴性的元素一天天积淀,学生只有接受与积累,只有盲从与随大流,缺少甄别与选择,没了个性与创意,更缺少批判与独具慧眼的创新。审视目前教育的偏差,我们需要给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需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添加催化剂。从“审美”“审丑”角度来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展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审丑绝不是最佳途径,更不是唯一途径,审丑的课堂之所以会活跃一些,只不过是迎合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与反叛心理。

现代丑学开创人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我们当然要客观对待生活,培养学生“精神的明辨力”。所以不能把审美与审丑割裂开来。审美可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审丑当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丑的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深入的思考,但带来往往是怀疑与否定,是失落、空虚与彷徨。这种过多寻找丑、品味丑的做法,易于把孩子们引向失望与虚无。我们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这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审丑才有了价值。

不是吗?神秘的自然界、多彩的社会生活、浩瀚的书籍中蕴藏着太多太多的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令人不齿的假、恶、丑。我们首先应该用审美的眼光去解读,来寻找美、发现美,再运用美的规律、美的标准,来表现美、创造美。同时,注意用科学的态度、客观的眼光反思欠美、伤美的地方,来完善美。这当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处世方式。如果我们把审丑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时时处处都在审“丑”,怎能听到婉转的鸟语?怎能嗅到馥郁的花香?怎能看见照射我们的阳光之美丽?怎能感受抚摸我们的春风之和煦?怎能体味大千世界的旖旎?怎能领略人生之旅的情趣?用审丑的态度来看世界,拿着放大镜来看事物的不足之处,势必扭曲事实或夸大遗憾,错把美丽当丑陋,深爱当伤害;以这种不如意的眼光待人处世,也必然会处处挑剔,事事苛刻,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哪里会有一路观花,一路赏月的诗情画意?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超然豁达?又怎么能有接纳宽容的心胸,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协作更有效率地工作?

“审丑”重要,“审美”更可贵,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创新绝对不能拿审出了多少“丑”来评判。审丑应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会走出失望痛苦的泥淖,化丑为美,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重要的是我们给予学生审美的态度,审丑的方法,让他们懂得不迷信既定结论,不盲从权威很重要;也要他们懂得,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才是个性,不是唱反调就是创新。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评判事物,重点以正面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态度。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审美比喻美的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比喻最爱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05:06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2:30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19:30
什么是比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