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之“读” 灵动之“写”

2014-09-17 02:49谢利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雷声风云形容词

谢利霞

摘 要 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如何在四十分钟时间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阅读课上实施“巧妙地读,灵动地写”策略,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读写结合 仿写 得“意” 得“言”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99-01

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得意忘言”的现象,也就是阅读课上重理解感悟教材中的“人文性”,而忽略了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即“工具性”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地寻找实现巧妙地读,灵动地写这样的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让“品味词语”练笔舞动起来

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要让学生模仿到位,首先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运用语言甚至创造语言。

案例展示:《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的重点研读仿写。 师:盘古倒下去后,他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 师:这两个变化能交换一下吗?他的气息变成了雷声,声音变成了风云。 生1:不行。云在天上飘,一点声音也没有,风云不能和声音搭配。 生2:气息就是呼吸,呼出气来有风。所以气息才能变风云! 生3:气息就是呼出的气,跟风云相似;声音应该和雷声相似。 师:说得很有道理。虽然是想象,但也要合理!那这两种写法哪种更神奇呢?

课件出示,鲜明对比。

A、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声。

B、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成了隆隆的雷声。

生:因为书上有形容词。把他的变化美化了,更神奇、更具体。 师:是啊!千万不要小看这几个形容词,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身体变化的神奇。在引领学生揣摩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时,主要通过两次比较句子,第一次比较“气息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声”两者的变化能不能交换?学生立马能感受到交换后不合理。第二次运用幻灯片出示概括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在品读中感悟形容词的作用,增加了语言的魅力,凸现了盘古变化的神奇。

看来引导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形容词,才能将事物描写得更为具体、生动、有趣。有了这样对语言的比较、鉴赏、品读,才能规范和美化学生习作中的语言表达。

二、让“精彩句段”仿写自由起来

叶圣陶老师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即得“意”又得“言”,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直到熟能生巧地仿写,这样的形式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人教版五(下)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在作者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街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这一段中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也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自然也把学生们带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抓住这个突破口,引导孩子仿写:“——春天,天晴了,就像天在欢笑似的。云散了,就像云在嬉戏似的。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小喇叭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通过这样的句段仿写,使学生的语言进行自由迁移,进而让这些优美的句子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驻足,并沉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三、让“特殊表达”的练笔自然起来

教材中的课文,在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上各有千秋。比如有的用总分总的方式构篇,有的用倒叙的顺序布局,有的首尾照应,有的借物喻人。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动笔写的兴趣,小练笔就变得“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么简单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巧妙之“读“,灵动之“写”策略有效地搭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在得“意”之下又得“言”。

(责任编辑 易 凡)

猜你喜欢
雷声风云形容词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认识形容词
窃听风云(九)
象甲风云
悲怆者
夜晚的雷声
夜晚的雷声
形容词
闪电和雷声等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