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25-01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视频技术对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极大的作用。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在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历史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的单调变得生动有趣。
那么如何才能使多媒体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地显示其重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内容来粗浅谈谈:
一、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在思维特点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在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和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要让学生了解战争全过程,仅仅让他们侧耳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只是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与视觉、触觉有机结合在一起。没有观察、缺乏想象的思维只能停留在认知的初级阶段。
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先让学生欣赏与这几个战役相关的历史影片片段,然后在用FLASH动画显示双方进军路线,一边不断出现亮点并显示一些有关的动画和声音讲解,在巩固复习时用电脑软件设计出一系列选择题,运用电脑手段、游戏方式,请学生选择,并显示得分情况。最后进行思考、研究。通过多媒体视频,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海战役、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历史情景场面,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上课时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来强化学生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了的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形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过程时,我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的有关剪辑片断,让学生了解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激烈的海战之一,同时用电脑动态来显示出战争过程中的路线、地点,教师解释相关的知识,使史实与地图相结合,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加强时空概念,化难为易,节省时间,突出重点。学生感到真实、生动、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空白概念。同时使学生思考:中日两国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会遭此惨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对这段历史在记忆中打上烙印。
三、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
历史教学的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手段“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其效果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由于电影剪辑、电视录像、历史革命歌曲录音碟等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如《邓世昌》《甲午风云》《马关条约》等许多影片都可以通过剪辑,联系教材内容,把历史上许多光辉、高尚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情感震撼,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视频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它的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我们面前,它还有更多的内容和优势等待我们去开发,去探索。我们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发挥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