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雄军
摘要:计算机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经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将计算机专业作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中,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基于此,该文就主要针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高校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70-02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计算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被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列入国内的教学体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就是计算机教学的首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是当前计算机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
1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算机基础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阻碍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速度也十分惊人,电脑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中的必备品,学生也或多或少的掌握一些计算机简单的操作技巧,但是在系统的理论学习方面,仍然离不开学校教学。而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却无法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如Window8操作系统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了,但是很多教材中仍然在介绍Window XP,这必然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显著的问题,包括:一方面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通常都没有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而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的需要进行设置,所以导致学生除了学校里掌握的知识之外,其他的一无所获,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另一方面是不能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操作空间,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建设的现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也将更多的课时安排在理论教学方面,却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手段单一
计算机学科与其他的基础学科不同,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计算机课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体系,更加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养成,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但是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由于单一理论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
4) 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很多高校都实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缺乏的影响,使得课程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如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内容上,通常只是照搬教材中的内容,其他方面的素材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针对上述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能够将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具体而言,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次教学法、构建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要遵循教育大纲的要求之外,还要了解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能力需求,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一方面,要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网络资源的应用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也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课堂;另一方面,坚持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质和操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实践操作的内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明确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课程之间的有效配合,提高计算机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 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
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题目,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题目,并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度,使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既能够检验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综合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实践课程中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相信学生的判断力,坦然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学术问题,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中给学生以方法论的指导。
4) 完善教学评价手段
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实现,而考试又大多以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能使教师完全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学习似乎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自然而然的也会忽略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学评价手段必须要进行更新和完善,对学生的考核,除了理论知识的评价,也要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平时表现进行考核。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资金,并且能够避免为了盲目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加强, 同时学生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对人才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作为高校的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也是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要为教师创造更多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机会,从而使教师的业务水平获得提升。
3 结束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科学的发展策略。而作为教学工作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掌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点,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着力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吕歆.谈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国际英语教育研究:英文版,2014(01).
[2] 王连忠.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J].网友世界,2014(04).
[3] 何伟超.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
[4] 陈森,付娟娟.刍议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互动式教学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
[5] 党闰民,宁勇,孔德生.浅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J].科技资讯,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