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笔墨研究对现当代山水创作的影响

2014-09-17 01:13林淳
艺术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石涛笔墨山水画

摘 要:石涛是我国清初成果丰硕的艺术家,同时也是颇为著名的美术评论家,无论是他的艺术创作或者是美学思想,都是十分有特色的,自成一家,不仅在当时已收到人民的普遍重视,即使在今天仍然是一份值得重视的艺术遗产。由于石涛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坚持了从正确的从物到感觉,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的哲学,并用以指导自身的艺术实践,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一直坚持独创并在艰苦的摸索中做出成绩;石涛讲墨色生动与师法自然相联系。并且认为笔墨之法不单纯是绘画的技巧问题,而是艺术家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相联系,因而明确指出,笔墨之法受控于心。本文试图探究石涛的笔墨世界并从中挖掘其对现当代山水画的影响

关键词:石涛;山水画;笔墨;当代山水

0 前言

石涛其人。石涛(1642~1707),清初著名画家。中国美学史上伟大的绘画美学家。俗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广西人。朱亨嘉于南明隆武时期自称“监国”于桂林,为忠于隆武政权的名将瞿式耜等擒获并随即押扑福州“幽死”。他即于此时由喝涛(大概是靖江王府的“内官”)背着逃至全州(清湘)湘山寺出家为僧,法号原济(日后亦作元济),字石涛,号则随各个历史时期境遇的变化而不断翻新,先后用过“小乘客”、“瞎尊者”、“苦瓜和尚”、“枝下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等数十个,以此表白身世、发泄苦闷和倾诉心曲。石涛擅长山水画和花卉画,笔墨奔放,不落窠臼,在画坛与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并称“四僧”。兼工书、诗和印,并精于园林叠石。有绘画美学专著《画语录》以及后人辑录的《大涤子题画诗跋》《清湘老人题记》等行世,对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 石涛笔墨研究

(1)水画之笔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运用笔墨塑造形象,并以之作为语言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天地万物之美与理想之国。山水画是造型艺术,离开笔墨就无法表现天地万物的形态和神气。古人作画,有的人有笔有墨,有的人有笔无墨,有的人有墨无笔。并不是因为山川本来有笔无墨或者有墨无笔的有所不偏离,而是因为画家的秉性和对山川的写其形、摄其神的感受不同。

(2)蒙养对笔墨的影响。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笔墨章》提出:“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儿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这其中,“蒙养”与运墨关系密切,“生活”与操笔关系密切。“蒙养”概念,主要本之于《易经》的蒙卦的卦辞和卦象的相关解释。根据《易·象传》的观点,蒙卦的卦形乃是山水之象。石涛更是根据“蒙”在《易传》可以指人,也可以指山水,在其他史籍中还可以指“气”或者“天气”的先例,讲《易》有关人生道德修养的“蒙养”(蒙以养正)论加以翻新改造。石涛一则画跋所述:写画一道,须知有蒙养。蒙养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不散所养者无法而蒙也。未曾受墨,先思其蒙,既而操笔,复审其养。思其蒙而审其养,自能开蒙而全古,自能尽变而无法,自归于蒙养之道矣。(转引自俞剑华标点注释《石涛画语录》附录“石涛题画选录”)

(3)生活对笔墨的影响。石涛旅居宣城的15年间,期间与书画社友人切磋琢磨,对敬亭山和黄山的纵情游览和深入观察,仰观云海之诡?俯察碧溪之幽秘,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佳作。其中《黄山图》七十二幅最为能体现石涛这个阶段的笔墨特色。《黄山图》所画飞泉巨石,高峰巨壑,两片云海,松竹杂树,遍布山间,貌似荷叶皴又似披麻皴。以重墨勾后用淡墨复勾,然后加浓、淡墨点,远山用墨笔没骨写出,清雅秀润。正因为石涛胸中有丘壑,所以他此时的山水已经呈现出“笔无定姿”。据李驎《大涤子传》载:石涛画《黄山图》七十二幅的时候,“笑而许之,图成,每幅各仿佛一宋元名家,而笔无定姿,倏浓倏淡,要皆自出己意为之,神到笔随,与古人不谋而合者。”现存的《黄山图》上,石涛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题诗:“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山无不有。事实不可传,言亦难住口。何山无草木,根非土长而能寿……”

(4)笔墨的内容。在这段时期,石涛亦提出“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的观点,(《山居图》提拔)意思是在山水画创作中,要充分调动画家的情感,将感情融入笔墨线条之中,灌气于艺术形象之中,使创作出来的山水画具有生气。可见,笔墨的运用与生活的体验是息息相关的。“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操于人,勾皴烘染随之。”用墨,并非为墨所用,操笔,并非为笔所操纵。有了生活,笔墨就能有了内容。

2 石涛对近现代山水画的影响

(1)师古人对现代山水画的重要性。石涛说:“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石涛一方面提倡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不可以抛弃传统,要广泛学习前辈艺术大师的范作,务必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又提倡画家在师法传统的过程中,不落窠臼,务必独出心裁、别树一帜。艺术脱胎于自然,并非脱胎于别人的定型之胎。

(2)在古人的经验中寻找自己的语言。在现代山水画的创作活动中,注意汲取成法中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注意吸收古人笔墨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的实践中。山水画家对自然深入细致的认识过程,是从自然过渡到创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审美开拓和形象意境的创作过程。时代既久,经验既富。历代大家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经过前人的反复锤炼,已然形成相对完善的程式化技法,并在不断的演绎中形成新的经验。很多画家在古人的绘画中找到自己的语言,从以往的文化经验中形成自己的笔墨趣味。

3 结束语

笔为中国画之筋骨,墨为中国画之血肉,有笔无墨不成中国画,有墨无笔同样不成中国画,唯有巧妙运用笔墨,才能创作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中国画。所以精于用笔和善于用墨一样,都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功。中国画讲究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师古人,但不可以泥古不化。山水画家应该致力于天地造化(蒙养生活之理)的感受和体验,超越山水外在形态的刻画表现山水的内在生命力。在创作活动中,画家深入山林,亲身体验山水自然之美,到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去悉心观察,悉心体验,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变化古人的画法,才能把握天地山川万物之美,获得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 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3] 高居翰.王原祁与石涛[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4] 徐英槐.中国山水画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 孙世昌.石涛艺术思想演变的研究[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6] 傅申.明清之际渴笔勾勒风尚于石涛早期作品[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7]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8] 乔迅.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M].三联书店,2008.

[9] 俞剑华.石涛和尚画语录[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10] 韩林德.石涛评传[M].1998.

[11] 曹玉林.王原祁与石涛——清初山水画坛正奇两极[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12] 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林淳(1988—),女,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猜你喜欢
石涛笔墨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苍松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