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
2014年高考理综生物(广东卷)试题一方面延续了近年广东试题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变化,特别是加强了对遗传计算、数据分析等能力的考查,引人关注。对该份试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加强对生物学学科能力的理解以及指导2015届高考备考,都具有借鉴意义。
一、2014年高考理综生物(广东卷)试题特点分析
(一)保持和延续了往年试题的主要特征
1. 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保持不变。
能力立意是当代高考的主旋律。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广东卷)试题继续强调对生物学学科能力的考查,即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试题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提取试题信息,回忆并迁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答案。如单项选择题中的第2、3、5、6题,非选择题的第26、27、28、29题等。一般来说,选择题的能力要求低些,试题难度小;非选择题的能力要求高些,难度更大。
【例1】(2014年广东理综)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反馈调节这一核心概念,但试题没有要求考生陈述反馈调节的定义,而是描述了四种生物学过程,要求考生运用反馈调节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能力立意特征鲜明。
【答案】D。
2. 在试题情境的营造上,常使用图形、表格等信息载体。
试题信息的载体包括文字、图形、表格三种主要形式,2014年广东理综生物试题延续了以往试题的特点,强调对图文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考生必须正确获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才能正确作答。2014年试题共出现示意图7幅、曲线图5幅、表格3个,图表合计15个,与2013年(13个)大致相当。
【例2】(2014年广东理综)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解析】在这一道试题中就出现了4幅不同内容的图形,考生必须正确理解每幅图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才能顺利作答。
【答案】BD。
3. 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关注健康、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广东地域特色。
比如27、28、29题分别以脊髓灰质炎、人类遗传病、铁皮石斛(名贵中药)生物碱的制备研究为背景进行命题;26题涉及柑橘的生长、27题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9题涉及药物生产等实际问题;26题的柑橘是广东常见水果,29题的铁皮石斛也是广东常用中药。
4.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知识覆盖率、兼顾必修与选修。
比如第6题的物质鉴定、26题的光合作用、28题的人类遗传病等多数试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高频考点,但也有部分内容,如第1题的核糖体RNA、27题的神经元分类、28题的交叉互换等知识考查频率较低。整份试卷的12道试题中第4(选修1)、24(选修3)、29(选修1和选修3)共3题是侧重选修本的试题。
除此之外,试题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特点,注意深度和难度逐次递进等特点均与以往保持一致。
(二)新的发展和变化
1. 提高了对遗传计算题的要求。
遗传题历来是高考试题中的难题,但2014届的考生普遍感觉遗传题(28题)难度更大。
【例3】(2014广东卷28)图2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6的基因型是 。
⑵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
⑶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⑷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 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
【解析】这道试题虽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遗传系谱图的形式呈现,但解答试题需要同时分析甲、乙、丙三种遗传病,其中又涉及连锁和互换问题,这种类型的试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广东高考都没有出现过;在遗传概率计算中,将遗传规律与基因型频率结合起来考查,虽然2007和2009年考过,但一直是一个难点,得分率都不高。在同一道试题中同时融合了以上多个难点,对学生分析、处理遗传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往年。
【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ABXab或DdXABXab
(2)Ⅱ-6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XAb 的配子
(3)301/1200;1/1200
(4)RNA聚合酶
2. 重视对数据表格分析处理能力的要求。
第26题和27题均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以往广东试题对数据表的考查多从解读数据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角度进行, 2014年试题除延续以往的考查方式外,增加了对表中数据的数学计算,比如第26题的第(3)小题需要将表格中的平均叶面积与气孔密度两项数据相乘得出结果以此作为进一步判断的依据;第27题第(2)小题需要根据表格计算(或找到)阳性率,并找出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两组数据表现的规律和差异,然后解释这种差异。这种命题思路,显然提高了对数据表格分析处理的能力要求。
【例4】(2014广东卷27)⑵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2)98.8%;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原因:初次免疫时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 以新的视角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
第29题实验题改变了往年考题从“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这一思路进行命题的惯例,第(3)小题第①问在具体试题情境下(ABA受热易分解)找出影响哪一步骤并合理安排实验程序;第②问通过计算实验组数考查考生对实验组、对照组、以及平行重复的理解;第③问要求考生同时考虑双因素的综合效果以及用各重复的样品测定值的“平均值”来反映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论的归纳能力。
【例5】(2014广东卷,29)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 ,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
⑵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 , 。
⑶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 后按比例加入。
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 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答案】(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LBs;细胞的脱分化
(2)生长起始快; 快速生长时间较长;PLBs产量较高(2分)
(3)①灭菌、冷却;②75(2分);③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均值最大
4. 考查考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归纳与综合的能力。
比如26题第(3)小题将气孔密度与平均叶面积联系起来,27题第(2)小题从阳性百分率与D值分布规律描述初次免疫组与再次免疫组的差异,第28题同时考虑两种(或三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第29题第(2)小题要求考生从三个方面分析光照组与黑暗组的差异,第29题第(3)小题第②小问需要同时考虑三个因素[组别(5个组),平行重复数(各3个),取样次数(5次)]进行计算得出答案,第29题第(3)小题第③问需要综合考虑生物碱含量和PLBs的生长量两个因素才能正确作答。
总之,2014年高考广东理综(生物)试题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对数据的处理和思维的发散与综合上。
二、考生主要失误(失分)分析
1. 知识基础不扎实,知识遗忘、记忆错误、概念混淆。
主要表现在一些低频考点上,比如第29题第(1)问第1空: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 。答案为“新生营养芽细胞全能性强,细胞分裂能力强”,很多考生没有答到“细胞全能性强”。同样第27题第(2)小题“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也有较高的错误率。
2. 信息获取能力不强,无法正确理解题意。
最直接的表现是看不懂试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个方面是读图(表)的技巧和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生物学知识基础不扎实,无法正确理解有关的知识内容。
【例6】(2014广东卷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4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解析】这道试题必需通过读图,获取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物质鉴定的有关知识才能正确作答。
【答案】C
3. 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作答能力不强。
比如第29题第(2)小题:分析“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的产生原因,多数同学虽然知道大概意思,但回答不完整、句子不通顺、逻辑不连贯,或出现错别字。
4. 利用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第26题的第(3)小题,许多考生没有根据表中的“平均叶面积”和“气孔密度”数据进行“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计算,以致失分。第28题遗传概率计算思路混乱,计算错误。29题第(3)小题的第②问因考虑因素不全,导致计算得到的数值小于正确答案,第29题第(3)小题第③问只答到了一个因素而被扣分。
三、2015届备考策略分析
1. 夯实知识基础是根本。
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在复习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是提高备考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夯实知识基础不是简单地记忆和背诵,准确理解考试大纲知识列表中的知识内容是关键。这既包括对单个知识点基本内涵的准确理解,又包括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最终能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实现所谓的“融会贯通”。在操作过程中,也不是机械地看书、听课、做题,应当将听课、练习、反思、归纳整理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2.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
重视对图表信息获取的考查是各地高考试题的共同特点。准确获取试题信息是正确答题的另一个基础和前提。获取信息既依赖于知识掌握,也依赖于图表分析的技巧,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有意识总结这些技巧,并在新的试题中加以运用和锻炼。
3. 在知识掌握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2014届高考单项选择题中的第5题、非选择题中的第26题、第27题、28题和第29题都属于这类问题。生命在于运动,学习生物学也千万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学。生命现象是各种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现象又会随着生物体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学习生物学应当善于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各种生命现象,能分析各种条件变化对生命活动过程和生物学规律造成的影响,并进而阐明如何根据二者的关系解决一部分重要的健康、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4. 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特别是数据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2014年高考试题的主要变化是提高了此类能力的要求。这类能力在以往的中学教学中训练不足,2015届高考复习无疑应当对这一能力着力加强,特别是以数据表格为载体的实验结果的分析,是训练的重点。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