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根
(平湖报社,浙江 平湖 314200)
在坚守中彰显地方报纸副刊的特色
——兼以《嘉兴日报·平湖版》的副刊版面为例
□金在根
(平湖报社,浙江 平湖 314200)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那何谓副刊的耐看?不难想见,耐看自然离不开阅读时所激发的思索和回味,并因此而在潜移默化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使报纸副刊成为承载文化、传播思想的一个理想园地。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而且颇有历久弥新之势,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等,这些大报的副刊都是立足全国,面向大众,具有明显的普适性,但如一份地方性的报纸,尤其是县(市)级的报纸也试图贪大求全,势必力有不逮,其面目也将越来越模糊,个性与特色自然也无从谈起。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性报纸的副刊是在当地的人文环境中脱胎而生,并从创设之日起,以自己不断地坚守和特有的韧劲,使之成为当地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更能在当地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为一份县(市)级的地方性报纸,《嘉兴日报·平湖版》的副刊在给读者以时代精神的感召、生活的启迪及感悟外,也在为读者获取知识、开拓视野、认知历史、愉悦心情、获得美的享受等方面持之以恒地做着努力。2006年,为打造品牌版面,《嘉兴日报·平湖版》设置了《东湖·人文》、《东湖·语丝》、《东湖·故事》、《东湖·笔记》等“东湖”系列版面,在内容选择上各有侧重,也各有定位和明确的要求,运作至今,另外的一些副刊版面虽多有调整,但这些版面都因特色明显并颇受读者好评而延续了下来。2012年1月6日,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发的报纸审读通报,以《〈嘉兴日报·平湖版〉副刊有特色》为题,认为在“《嘉兴日报》的几个县(市)版中,平湖版的副刊水准是比较高的,其《东湖·人文》、《东湖·语丝》、《东湖·故事》、《东湖·笔记》等副刊版面,给人以大气、文化品位高的感觉”,并进而指出:“在当今报纸副刊日趋娱乐化的情势下,平湖版坚守副刊的文化传统和特质,注重挖掘本地文化,同时力求稿件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这就显得难能可贵。”
平湖位于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南濒东海,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土沃物丰,素有“金平湖”的美誉。据考古证实,早在六千多年前,平湖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悠悠数千载,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先人留给后人的这一份弥足珍贵的丰厚遗产,在今天自当有宣传的必要,而因此激发读者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就更是当地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东湖·人文》版面的设置,正是基于上述的考量。而在具体的编辑过程中,立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注重鉴古察今,彰往昭来,更致力于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和弘扬。《东湖·人文》在2006年至2011年是每月两期,从2012年至今是每月一期,每期大都以整版形式推出本地有人文特色的一个内容,均以内容的厚重与版式的特别而深受读者的赞许。如《庄桥坟遗址:源自远古的报告》、《当湖是本家谱》、《东湖:1880周年说》、《文经史纬织成塔——写在平湖报本塔始建444周年之际》、《旧时广陈札记》、《“胜地自多名俊彦”——明清两代平湖科第之盛浅说》、《明代一门四进士的屠氏》、《江南陆氏发祥地:凤凰基》、《李叔同与西泠印社》、《翰墨丹青代有传人——平湖古代书画家概述》、《清廉爱民的陆陇其》、《徐调孚,“一位难得的编辑专家”》等,都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年中,《东湖·人文》的编者和作者既悉心搜求,爬罗剔抉,又古为今用,立意深远,使版面及文章在省内外的评选中屡次获奖,更在读者中深得好评。2009年,在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报庆15周年之际,将《东湖·人文》上的重要文章辑成《人文平湖》一书,内分追本溯源、寻踪觅迹、回望古镇、教化育人、物色溢香、望族世家、风雅韵致、书画人生、一方英才等板块,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称道,已成为当地一本不可或缺的地方文献,一部生动的乡土教材。而《东湖·人文》这一版面的得以延续并不断出彩,是因为其凝聚了一批当地的古道热肠的撰稿者。原平湖师范高级讲师刘宗德,退休后致力于平湖乡土文化研究,他的愿望是通过披阅典籍、钻研古书,体会乡贤的美德懿行,瞻仰乡贤的高风亮节,领略乡贤的人生智慧,品味乡贤的哲思感悟,再通过他的笔,带领读者透过历史的风尘,认识乡贤的精神风貌,实现和乡贤心灵的交流。2012年5月,他将在《东湖·人文》上发表的文章汇集为《平湖乡贤文化论稿》一书出版。在该书的自序中,他以“峥嵘群彦宛然在,沐浴余荫堪自豪”表达了自己的心绪与感慨。自2013年以来,《东湖·人文》又相继刊发了《香带苦寒更醉人——林淑华与〈生死恋〉》、《蒹葭才媛,平湖一凤——记清时我邑著名女诗人张凤》、《愿我为春风,为玉露——谈李叔同的生态保护理念》、《黄金台与早期红学》、《袁克文与“平湖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谈陆陇其的廉政理念》、《姜其煌:当代资深翻译家和红学家》、《手披口诵一青灯——概说平湖前贤的读书风气》等大篇幅的文章,在读者中所起到的效应,化用平湖前贤的一句古诗,便是“小邑至今儒雅甚,凉秋共约和新诗”。显然,一个地方深厚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既需要挖掘和保护,也需要持久地弘扬和倡导。在这一点上,作为有着独特宣传作用的党报更是责无旁贷,而《东湖·人文》在这些年中的孜孜以求,确属成绩斐然。
副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种类,它形象地反映时代的声音,传递民众对社会的呼唤与需求,更承接读者对报纸阅读的一种审美需求,因此,副刊的灵魂还是更多地体现在文学性这一点上。虽然,近来的副刊在内容上有日渐驳杂的趋势,于格调上也渐趋迎合,但作为一份县(市)级的报纸,平湖版的《东湖·语丝》这一副刊却既不跟风,也不随俗,而是一直坚守着一种清纯而又文雅的风格。《东湖·语丝》半个月一期,设有“诗路花语”、“散文天地”、“杂花生树”、“下午茶”等栏目,不唯名家,不傍达人,坚持家乡人叙家乡事、抒家乡情,刊发的文章大都质朴、温情而又深切感人。2013年以来,《东湖·语丝》刊发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邹竞撰写的《故乡在别处,在平湖》、著名作家王旭峰的《生命是美丽的》、《生死恋》作者林淑华的《遥远的平湖,心中的家》以及《一轮明月耀天心》、《满架秋风扁豆花》、《背后的目光》、《乍浦的唐家湾》等篇什,都使当地读者深感亲切又倍受感染。值得一提的是,“下午茶”这一文化时评专栏,从2006年开设至今已有近9年时间,都由该版面的编辑金星独力撰写,从刚开始时的《阅读与悦读》、《直言有如王元化》、《让诵读经典成为“众人之事”》、《作家排什么“富豪榜”》、《畅销与隐忧》、《名著改编已失却敬畏之心》等,到2013年以来的《高票房之外》、《也说董桥》、《创作的执著与自信》、《图书“贵族化”不可取》、《门罗的术业有专攻》等,在《东湖·语丝》发表后,这些风格锐利、明快又不乏深刻的文章又大都被《新华每日电讯》、《文艺报》、《文学报》、《浙江日报》、《杂文报》、《联谊报》、《羊城晚报》、《杂文月刊》等所刊载,并在每年的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副刊类作品评比中都获得了不俗的等次。谢觉哉曾说“副刊有个好的专栏就成功了一半”,“下午茶”这一专栏对于《东湖·语丝》显然就是这样。
在《最佳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它对人有影响时,即使最无生气的题目也会显得尤其重要。”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更是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平湖版的《东湖·故事》半月一期,自2006年这一版面设置以来,始终目光向下,而在编写上则立意崇高,注重当地那些平凡普通的百姓中不平凡的人与事,每每以整版的篇幅体现他们的执着、坚守、大爱、正义等感人的行为或业绩。那一篇篇使人深受感染的故事,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辈子,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一个普通党员与他的四个“绰号”》、《一场大雪见证一次瞩目的婚礼》、《致富的路,我们一起走》、《渔乡划出了一位金牌姑娘》等,那一个个就在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无不使读者在精神上受到一种感召与激励。而平湖人民的勤劳坚韧和勇于争先,以及由此所展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精神风貌,也都得到了鲜明而生动的呈现。2009年6月,在《嘉兴日报·平湖版》报庆15周年时,《东湖·故事》上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汇编成《采撷人生》一书出版。全书分为“人间真情”、“卓然不凡”、“不屈人生”三个篇章,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各有侧重,也各显精彩。2012年以来,《东湖·故事》又相继刊出了《夏华婆婆和瓶子帮的故事》、《宝贝,我带你回家》、《亲人》、《回忆去芦山救援的那几天》、《他这17年》、《“85后”的田园梦》等在读者中印象深刻而又催人奋发的人物故事。《东湖·故事》中的多篇故事及相关版面,也多次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浙江省县市区域报新闻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以身边的榜样给读者传递最美正能量,这正是一份地方党报的生命力之所在。生活在继续,故事在呈现,那些让人信之、爱之、敬之的人物及其故事,共同以一种朴实而又绵长的风格演绎着该有的精彩。
一个副刊版面的设立,只有与社会、时代同步发展,与新生活紧密相连,并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才能赢得读者的喜爱。平湖版的《东湖·笔记》就很好地体现了“文新结合”这一特点。所谓“文新结合”,就是既体现新闻的特性,又在“文化”上着意显现。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当下重大新闻事件、重大宣传主题和社会热点,突出时代主题,而在另一方面,则是把群众关心的主题以文艺的形式及符合副刊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读者从相应的文艺作品中得到认同,获得感悟。半月一期的《东湖·笔记》的作者以本报的记者、编辑为主,以同题的形式写出不同的感受,使整个版面显得内容丰富、观点或感受多样,很受读者的欢迎。近年来,《东湖·笔记》适时推出了以《铭记热心人》、《友情岁月》、《小吃漫忆》、《走基层·蹲点手记》、《咏春》、《消暑记》、《收获》、《老一辈》、《老家》、《春节行走》等为主题的版面,因为对作者熟悉,对所登载的内容感同身受,当地读者对其亲切感和喜爱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当然,能做到每期出彩,需要该版的编辑具有相当的策划意识和组稿能力。
一份报纸副刊的特色不在一朝一夕,更不在偶一为之,而在于天长日久的坚守和几近“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经营,就这一点而言,《嘉兴日报·平湖版》的《东湖·人文》、《东湖·语丝》、《东湖·故事》和《东湖·笔记》这四个版面长久以来以其显著特色而赢得的读者的认可乃至赞许也就不难理解。正如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发的《报纸审读通报》在《〈嘉兴日报·平湖版〉副刊有特色》一文中所肯定的:“这样的版面,在一般县市版中是很少见的”,就既是激励,更是一种莫大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