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摄影“三贴近”途径

2014-09-17 06:03宋英人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贴近芦荟摄影记者

□宋英人

(张家口日报社,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浅析新闻摄影“三贴近”途径

□宋英人

(张家口日报社,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新闻媒体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基层去采访拍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展示给读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更好地传达、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走转改”。

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真实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读图时代的到来,如何才能使新闻摄影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呢?

要充分认识到“三贴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新闻摄影的题材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群众,更来源于生活。没有第一手的题材,没有到达第一现场,没有体验真实的生活,就无法拍到真实感人的新闻图片。浮光掠影般的采访,拍出的新闻图片就会缺乏说服力,甚至使新闻报道内容脱离实际,脱离本来面目,脱离群众。只有我们真正深入生活,做到“三贴近”,才能准确把握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向,拍到的图片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客观事件的本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才能体现出来。

只有坚持“三贴近”,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及时地拍摄出好的新闻图片。如果通过其他渠道得到了一些新闻线索或者消息,往往是事件已经发生,或者已经过去。过后的补拍,已经没有了事件现场,最精彩的瞬间已经消失,新闻图片的一切要素都会大打折扣。

作为摄影记者,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接近群众的基础上进行报道,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报道的片面性,避免出现虚假新闻,做到准确、全面、客观的反映所发生的事件。摄影记者贴近实际深入生活,充分与群众深入沟通、交流,有利于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联系,避免了高高在上,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得不到最及时信息的弊端。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记者的思想水平,增强记者的政治责任感,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代责任融为一体,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用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去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新闻摄影的根基,是新闻摄影报道的源泉。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批评性报道,在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中都能够有针对性地抓住顺应时代要求的题材,拍摄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例如,记者深入到河北省蔚县进行采访,在一个乡村遇到了“出殡”的场面,发现消失多年的“大出殡”已有日趋盛行的苗头,笔者也有这方面的摄影报道设想,就立即跟踪拍摄,最后以《陋俗殡葬劳神伤财》一组图片见报,对过分铺张浪费、带有迷信色彩、大操大办丧事的做法给予批评报道,令人警醒,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善于捕捉新闻亮点,提高新闻摄影报道的敏感性。坚持“三贴近”,有利于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例如,笔者来到下花园区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得知第二天北京新型建材集团将在此正式投产粒状棉厂,这是本市迎来的第一家北京外迁企业。笔者感到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立即决定留下来进行采访,随后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在《张家口日报》和《张家口晚报》一版刊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第四,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把握事件的本质,避免和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更容易倾听群众的心声。例如,笔者到涿鹿县采访,在工作之余,来到城郊观赏农林场景,路中遇到一农妇,向记者倾述她们种植芦荟的遭遇,她们一家辛辛苦苦种植的大棚芦荟,在收割季节,回收经销商一夜之间不知去向,农民们眼看着芦荟已经成熟,却无处销售,一年的辛苦和投资就要付之东流,心急如焚,欲哭无泪。笔者抓住这一线索,看到了农民想致富,但致富路又充满风险和艰难,心想作为记者就要为群众说话,坚决抨击奸商的不法行为。随后与另外一名记者以《成熟的芦荟难出棚》编发了摄影专版,在河北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第五,要有十分的敬业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与群众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新闻摄影的性质决定了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必须要有敬业精神,不到第一现场不动快门。一些新闻,特别是一些突发新闻,在采访中具有一定危险性,记者应在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完成好采访拍摄任务。一次商场突发特大火灾,已是晚上9点多,当时笔者正在附近,便立即跑步赶回单位,拿起照相机奔向火场。这时消防人员已经到达现场,商场楼上的玻璃被火烧得直往下掉。在消防人员的配合下,我冒险拍摄了一组灭火救灾镜头,受到领导好评。在采访蔚县大南山《乡村医生》中,我跟随医生雪中送医,在零下20多度的深山中,坚持跟拍,拍摄出一组较好的图片。在中国晚报新闻奖评选中,《乡村医生》荣获摄影类三等奖,我与这位乡村医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三贴近”,镜头才能深刻地体现出时代性、生动性、现场性,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心声。

猜你喜欢
三贴近芦荟摄影记者
我爱芦荟
感悟生命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爆破瞬间
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