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显功祠碑记

2014-09-17 17:36王飞
档案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山海关重修永平

王飞

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古人的“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为了增强凝聚力,以祭祀的方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沉淀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在全国各地分布有许多祭祀古代圣贤、忠臣良将的庙堂,在燕赵大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就有一座徐达庙,又名太傅庙,显功庙(祠),里面祭祀的是明朝开国功勋徐达(1332-1335年),徐达庙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历史上虽曾多次重修,但鲜有记载。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档案文献就与显功庙祠有关,这便是《重修显功祠碑记》,该件档案现存于河北省档案馆,属清代档案系列,形成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内容记载的是永平府山海卫重新修缮显功祠的事情,标题为“重修显功祠碑记”,落款为“大清康熙三十三年岁次甲戌秋八月吉日立”,该“碑记”长约50厘米,宽48厘米,由于年代久远,已稍有破损。文中的显功祠就是现在常说的徐达庙,位于山海关城内西北角,为祭祀明开国元勋大将军太傅中山王徐达所建,历史上徐达对于山海关的建设和守卫都有巨大的贡献。又有《显功庙》诗流传至今,“太傅提兵出塞还,更因渝塞起渝关。石驱到海南城堞,垒筑连云北倚山。辽水至今来靺鞨,蓟门终古镇窴颜。岁时伏腊犹祠庙,麟阁勋名孰与班。”作者是明代嘉靖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陈绾,诗中以炽烈的激情歌颂了徐达筑山海关建山海卫的丰功伟绩。

徐达其人其事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于农家,少有大志。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从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集庆(今南京)。十七年,率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军。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信国公。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元军,先取山东,旋挥师河南,乘胜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改名北平。迫元顺帝北走大漠,元亡。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为防备退居漠北的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加强战守,兴修长城。徐达主持重修京北锁钥居庸关,以防蒙古骑兵突袭。三年,率兵出潼关,趋定西(今属甘肃),进剿元将扩廓贴木儿,经激战大败元军,擒郯王、济王以下文武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兵八万六千余人。论功升中书省右丞相参理国事,晋封魏国公。

洪武四年(1371年),徐达赴北平等地练兵,筑城,备边,总领北方军事。元残余势力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国力又渐恢复,不断出兵南犯。五年(1372年)徐达奉命兵出雁门关,进军漠北。徐达遣都督蓝玉为先锋,击败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境内),后因轻敌冒进,遭元军伏击,大败,死伤逾万,被迫退到燕山以南。六年,徐达复率诸将北伐,败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达来诺尔湖)。还军后,戍守永平一带。十一年,领兵在古北口筑关设防,使其成为拱卫北平的重要屏障。十四年(1831年),“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创建山海关,内设山海卫,领十千户所,属北平都指挥使司”。

徐达“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徐达病卒于应天(今南京),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赐谥“武宁”,于南京钟山之阴,并亲为之撰写神道碑,赞扬他“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

徐达创建山海关,后人修建显功庙

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名将,死后葬南京钟山,一生功德无数,然而为什么在他死后70多年,又在山海关为他立徐达庙(显功庙)?历史上徐达是如何创建山海关,究竟为山海关人民做了什么贡献?以至于徐中山武宁王在山海关人民心目之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追溯历史,找寻原因。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平滦府归明。四年三月,改平滦府为永平府。因频经战火洗劫,永平府境内人口稀少。四年,徐达在北平操练兵马。三月上奏皇帝制可,命都指挥使潘敬等迁徙山后(指燕山和军都山以北)六州沿边之民入北平州县屯戍。这就是明代第一次大移民,多安置在永平一带州县。移民们来到燕山以南的平原旷野,需要高山险隘或边墙做屏障,才能避免蒙古骑兵的骚扰。

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盘踞在东北的蒙古兵进犯燕山以南的抚宁县,大肆剽掠,明迁抚宁县城到洋河西(今名旧县)。蒙古兵犯瑞州(今辽宁绥中前卫镇),明撤消瑞州治,将瑞州百姓迁到滦州。这样,永平府东部的广阔地区就失去了关隘,蒙古兵可以长驱直入。因此,在辽西走廊西端驻扎重兵是形势使然。那时,角山以南至海有回族骑兵营寨,山海关清真寺建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是驻扎回族骑兵所建,那时候还没有山海关,所以才有民间“先有清真寺,后有山海关”的说法。

辽西走廊面海倚山,自古以来就是从中原到东北的交通要道。隋唐时期辽西走廊的军事要塞在渝关。“枞金伐鼓下渝关,旌旗逶迤碣石间”(唐高适《燕歌行》)描绘的就是渝关附近的战争画面。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契丹攻陷渝关,为了向中原进军方便,就把渝关毁掉了,而且还将这一带划入契丹根据地中京道管辖,设迁州(今山海关),润州(今海港区海阳镇),从东方迁来渤海国遗民,这里迁州便是山海关的雏形,但还不是军事要塞。后来,金、元两代统治者都是进军中原的民族,而辽西走廊西端也成了异族入侵的必由之路。

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蒙古兵“入桃林口(秦皇岛市西北部),寇永平,掠民资畜”,明指挥刘广战死,千户王辂分兵在迁民镇(即辽迁州和金元一带)、界岭口设下埋伏,堵截蒙古兵的归路,明军又从燕河营出兵夹击,元兵退走,到迁民镇,进入明军的埋伏圈,大败而归。明朝军队这次大捷,引起大将军徐达对迁民镇战略地位的重视。

迁民镇在隋唐渝关东八里,“其地大山北峙,巨海南浸,高岭东环,石河西绕,形势险要诚天造地设”(商辂《显功庙记》)。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春正月辛亥日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九月甲申(9月21日),置山海卫”(《卢龙塞略》卷五),卫城定名山海关。山海关城,“高四丈一尺,周千五百二十八丈,凡八里百三十七步。月城二,水关三居东西南三隅。四门楼,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楼各重键,竖橹,圜铺舍二十有六。池千六百八十余丈,广二丈,深二丈三尺。”(《卢龙塞略》卷三)

因此,可见徐达将军创建山海关,既是形势所迫,又是因势利导依势而建。形势所迫是指明朝初期局势还不稳定,尤其在边疆元朝残存势力不断入侵中原,袭扰百姓,抢夺钱财,因此建立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非常必要。依势而建是指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最合适的建这样的军事要塞,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山海关雄踞辽西走廊西端,是中原至东北的咽喉要塞,而且山海关地势险要,壁垒森严,易守难攻,有着建设军事城防体系的绝佳自然条件。于是在徐达的主导之下,山海关正式建立。在明长城上千座险关要隘中,山海、居庸、嘉峪三关名冠古今,而其中山海关又是踞于明长城东部的第一座重要关隘,因此号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辖十千户所,南到海,北到寺儿峪,接一片石关(今九门口)。“以西若喜峰,若古北,大关小隘无虑数百,葺垒筑塞,既壮且固,所以屏蔽东北,卫安军民,厥功甚伟”(商辂《显功庙记》)。筑关后,明初一百多年,蒙古兵不敢窥边墙东段,永平府百姓得以享太平。可见历史上山海关的军事战略价值之重要显现无疑,徐达创建山海关,守卫一方水土的功绩也是毋容置疑。

为此,至景泰五年(1454年),山海卫绅民萧汝得等共同要求为徐达建祠庙。云:“中山武宁王镇此城池,关隘皆其创建,边陲宁谧,殆将百余年矣。愿立庙祀以报王。”经上奏,景泰帝批准敕建中山王祠(即显功庙)于山海关北街山海卫治以西。钦降祝词:“惟王开国辅运,为时元勋,缮治边疆,万世允赖。军民怀仰,祠祀以陈。神其鉴兹,荫祐无斁。”庙前建中山武宁王坊。明朝大学士商辂为此作《显功庙记》,其文如下:

“中山武宁王,早以雄才大略,首从太祖高皇帝举义,平定天下,混一海宇。已而率师漠北,收其余民。比还,留镇于燕,慎固封守。为长治久安计,以平滦、渝关土地旷衍,无险可据,去东八十里得古迁安(民)镇。其地大山北峙,巨海南浸,高岭东环,石河西绕,形势险要,诚天造地设,遂筑城移关,置卫守之,更名曰“山海关”,内外截然,隐然一重镇也。自山海以西,若喜峰、若古北,大关小隘无虑数百,葺垒筑塞,既壮且固,所以屏蔽东北,卫安军民,厥功甚伟。景泰甲戌(景泰五年,1454),今左都御史李宾奉命巡抚,卫人萧汝得等合词告言:昔中山武宁王镇此,城池关隘皆其创建,边陲宁谧,殆将百余年矣,愿立庙祀以报王功。为请诸朝,许之。属岁屡歉,事未克就。成化辛卯(景泰七年,1471),李进握院章,追维前诏,因谋诸总戎,募义敛材,卜日蒇事。乃即山海卫治之西,建王正殿三间,翼以两庑,树以重门,缭以周垣。兴造伊始,适巡抚左佥都御史张纲下车,锐意倡率。时镇守太监龚荣、总兵右都督冯宗及参将刘辅、李铭,悉以俸赀来助,用底完美,实癸巳(景泰九年,1473)春三月也。纲告成于上,赐额“显功”,仍降祝词,命有司春秋致祭,岁以为常。山海军民,闻命欢呼,踊跃称快,有以见王之功德及于人者深且远矣。李以事之始末属守关兵部主事尚綗述状,征予以记。谨按祭法有云:能捍大患则祀之。若王之设险守国,使百年之间,敌国莫能窥其隙,室家得以奠其居,其功不亦大乎?祠而祀之,岂不宜哉!虽然王为开国元勋,当时,南取吴越,北定中原,东平齐鲁、西入关陕,王之功居多,独山海之人思慕之深者,盖王镇抚燕蓟十有余年,丰功盛烈,非他处比,庙祀聿严有以也。夫王姓徐氏,讳达,凤阳人,累官太傅、中书右丞相,进爵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其履历备载国史,兹不重著。惟述立庙之意,俾刻之坚珉,庶来者有考焉,谨记。”(《山海关志》)

《显功庙记》一文生动描述了徐达将军创建山海关,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安宁的伟大功绩。同时也解答了我们的疑问,那就是徐达既不是山海关人,又不曾葬在山海关,作为明代开国元勋,转战全国,名流千古,为什么唯独山海关人民为它建祀立庙,对他的敬仰怀念之心最为深刻?商辂在文中说得好:“若王之设险守国,使百年之间敌国莫能窥其隙,室家得奠其居,其功不亦大乎?盖王镇抚燕蓟十有余年,丰功威烈非他处比,庙祀聿严有以也。”可见徐达虽然不是山海关人,但是是他创建的山海关,而且在这里守关卫民十几年,以至于在险关与他的威名护佑之下,百年之内关内百姓都可以安详太平,对于山海关人民这是何等的恩德?因此,山海关士绅百姓才感恩戴德,愿意为他建祀立庙,岁时祭祀。

重修显功祠碑记

显功庙自景泰甲戌年(景泰5年,1454年)创建,历经风风雨雨,岁岁年年,始终屹立不倒,人们祭拜徐达的功德年年不曾间断,至明朝结束,存在了近2百多年。到了清代,由于朝代的更替,是否会对前朝功臣徐达有所异议,显功庙是否会遭到破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汉族人民之心,非但不对前朝君臣加以批判,反而大张旗鼓地给明代帝王以及大批明代臣民以足够尊重,认可他们的地位,对他们的贡献都加以认可,保留沿用以前君臣的谥号。历史上,新兴的王朝对前朝皇帝给予尊谥,对前代名臣给予追谥、加谥的事例并不鲜见,如明太祖朱元璋尊谥元代末帝为顺帝,明代追谥宋代名臣文天祥等。因此徐达“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虽然是明代所赐,但是清代依然沿用至今。

因此清朝政府对明代徐中山武宁王是尊重的,对徐达的功绩是认可,更所谓“庙祀所以报功也,古圣王之制是典也。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 (《永平府志》),朝代的更替不能抹煞徐达的功德,徐达庙依然会被留存,供人拜祭。

到了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山海关参领李国炳曾重修显功庙,清政府和山海关人民对于显功庙的重视可见一斑。

而历史上最近一次有记载的重修显功庙,发生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由直隶永平府和直隶山海卫主导修建,此事记载于今天要给读者介绍的珍档《重修显功祠碑记》,这一发现补充了显功庙的发展历史,对于研究显功庙和徐达本人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此件珍档的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重修显功祠碑记》全文800余字,文中生动叙述了显功祠的历史以及重修的经过。

下面摘自档案原文:

“重修显功祠碑记

古圣王之制,祭祀大抵为功德者也。然有功在社稷者,有德被生民者,功在社稷斯。朝廷有褒功之典,德被生民斯,闾阎有报德之祀。自朝廷势必随时世而为转移,报属闾阎,终不因异代而有举废,是以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功虽著于社稷,而未被于民焉,故也徐中山武宁王丰功伟业载在明史,至建庙于鸡笼山。以为功臣第一,褒功之典大矣,山海之祠之也,何昉乎?盖王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春正月,复佩大将军印,留镇北平十有余载,爰相形势险要,得古迁民镇,建城移关,立卫守焉,自关以西大小隘口三十二所,靡不顽固,劳来安定,凳斯民于衽席。景泰五年(1454年),从卫人萧汝得等之请许立庙祀,迄今二百二十余年矣。我朝龙兴帝王,庙之配享,既崇鸡笼山之俎豆自废,而惟山海显功祠屹然独存,三百年来林林总总,乐乐利利,享敉宁之福,无离析之患者,王之力也,至今所守者,王所建立之城池也,所抚者,王所培育之人民也,王之功在一时,王之德在万事矣。维兹一祠,王之灵兴实式凭之而顾,可任其废坠,而不为修茸也,乎矧祠在胜国,屡敝屡修不能悉。及入本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城守李公国柄重修之,历今四十年,岁久倾圯,不蔽风雨,关城士民无不过而伤之,谓失报,称之:“义无如势散,而莫之能聚也”。汇吉承乏卫篆,一纪以来,深戄陨越,瞻拜庭宇,志切维新,因质之,通府尚公,都阃俞公,合辞称善各碣,俸资共襄盛事,而绅士商民,亦莫不乐,输恐后焉,爰修正殿以及两庑重门,周垣辉煌璀璨,庶几焕然改观矣,王神赫奕,其永妥佑于此乎,尤念祠无主持将香火谁司,无养廉虑主持难久,因命僧会司杨本极晨昏,焚修复捐俸银三十六两,置买关外学粮地一十二套,每岁约得祖粮七石,庶住持糊口,有资香火,可赖以不断矣,若夫踵事,增华有举无废,后君子念王之功德入人最深。且远敬慕之诚,享祀之洁,谅有同心,因为叙其颠末,俾来者,有所观感云。

直隶永平府 管粮通判 尚标

直隶山海卫都司佥书,掌印守备兼理屯田事 加一级

杨汇吉 撰文

大清康熙三十三年 岁次甲戌 秋八月 吉日 立”

《重修显功祠碑记》中,古人看到显功祠随着岁月流失而毁坏,表现出真实的伤感,称之:“义无如势散,而莫之能聚也”,就是说人不重视祭祀礼仪就会失去共同的情感的寄托以及互相关爱的精神,会降低人们的凝聚力。因此在古人眼中,显功祠已经不仅是一座建筑,而已经升华为人们一种情感的寄托,被赋予了生命力。

猜你喜欢
山海关重修永平
山海关选址格局防御体系可视化复现探析
例谈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复习策略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小刺猬的秘密
关于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思考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小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重修教学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