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14-09-16 09:06刘旭东
关键词:符号语言语言能力

刘旭东

摘要: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也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现在高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现状出发,提出了培养高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策略,改变当前传统的数学语言能力教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高中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41-2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能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规律。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从广义的角度上,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些语言能刻画和反映数学对象的性质、关系、结构、演变、发展和运动的思维过程。高中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对策有以下几种:

一、注重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1.要善于推敲文字语言的关键词句。文字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

2.要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要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训练,从小学开始,就要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和提高。数学语言教学应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注重语言入门的教学。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可以逐步简约、符号化、抽象化,乃至完全形式化,直至全部采用符号的数理逻辑语言。

二、提高教师的数学语言素质,发挥楷模示范作用

1.重视揭示数学语言的内涵和本质。高中数学教材中概念、公式、定理的呈现抽象化、形式化的特点尤为凸显,但是如果在刚接触这些概念、公式、定理时忽视揭示其内涵本质,势必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记忆、识别、转译、操作、组织表达能力,更别谈构造这样的较高级能力了。因此要想学生对其深刻理解,就离不开教师要讲透概念、定理、公式的内涵和实质,只有当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符号的内涵都十分清楚后,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才能准确。同时对邻近的概念、定理、公式要进行区分、类比,这将有助于揭示数学语言的内涵和本质,不同的数学概念所包含的属性中,有时既有不同的因素,又有共同的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又必须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

2.尽量用多种数学语言形式来表示同一数学问题。数学语言有三种形式即数学符号语言、图式语言、数学化的自然语言,在语义等价的基础上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译的,有时对于解决问题是大有帮助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很有现实意义的,而这又是与教师的示范是离不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同一数学问题尽量用多种数学语言形式来表示,向学生充分展现这种转译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就会逐渐提高这一能力。

3.关注阅读训练,提升数学语言素养。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语言的学习也不能离开数学阅读。通过阅读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阅读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是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在阅读训练中,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思考过程、解题程序,把知识的获得过程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新教材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训练提供了“试验田”,为了便于学生的阅读,教材用“注”和“分析”的形式进行归纳和说明,在内容的旁边有“思考”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例题的解答上、问题的设计上与语言的组织上都注意让学生自学阅读,考虑了学生阅读的特点。另外教材在许多章节都设置了“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大量采用数学符号、图式语言、数学化的自然语言,这些都是为学生阅读而设计的。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使学生们在知识上开拓视野的同时,与数学语言“零距离”接触,做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这样不断扩充自己的数学语言,逐渐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转译能力,逐渐地在用数学语言的谈论中“有话可说”,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4.用好板书等辅助工具进行示范。教师的示范不仅可以用口头语言来让学生“听”到数学语言,还可以利用板书、肢体语言这些辅助形式让学生“看”到数学语言。教学中的板书可谓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板书不是讲授内容的重复,而是画龙点睛的启示,同时也是学生“写”数学语言的范本,无论是文字书写,还是图形布局,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力求做到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作图的直观性。

三、设计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学习方式

1.教学方式要注重数学化。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当前所能接受的数学语言层次,并根据学生实际的数学语言能力准备充足的材料,然而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数学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语言认知的需要,主动学习,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让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老师、同学互动交流。由于高中生个性发展特点,他们“自我意识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刻”,自我意识增强,很关注自我给他人留有的印象,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因此高中的课堂就鲜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的场面,尤其是数学课上。

最后,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数学语言的分析,防止产生歧义,并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分类整理能力。通过数学语言的互化训练,由浅入深,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另外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语言中符号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语言的实质,防止形式与内容的脱节。

2.注重学生学习的指导,加强数学语言的交流和表达。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和表面,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习指导,可以通过小组的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老师给予适时指导;或者通过角色扮演,加强互动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兴趣;或者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视数学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构造能力;或者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操作能力等。数学语言的能力是日积月累的,不能急于求成,要多指导,注意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3.提供给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我们所处的时代逐渐变成了一个网络时代,学生可以在家里上网,用手机上网,学校也会适当地提供网络平台,借助这些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很好地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知识和其他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网站信息或相关的一些书籍,让学生自己阅读,适当地指导学生数学阅读,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看资料,进行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知识的时候,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戴平波.数学语言能力成份分析.数学通讯,1999(06).

[2]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6).

[3]吴有昌.数学语言障碍初探.数学教学学报,200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语言能力
符号语言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平面设计中符号语言的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