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化实践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高等教育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贯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效性;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76-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理论性和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突出对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大力倡导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性研究。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在文件中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而活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意义、方式、途径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积极活跃,认同将实践教学作为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区别的概念提出,并对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进行研究。教育部2012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将实践教学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强化实践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高等教育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入手,探讨实践教学实效性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定位
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课堂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设置的以实践形式为手段的教学环节。由此,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定义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下,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直观鲜活的图象、案例、情境等,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感知社会、体验人生,实现“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定位作出如下描述: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律观等内容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时效性和实践性。思想性特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效性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要与时俱进,要随时反映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来展开教学。实践性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亲自完成教学过程,身临其境、身体力行,从而感同身受,实现知行合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位
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日益成为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及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改革体系中的定位,有必要厘清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关系。
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环节,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参与度因而得名;课堂理论教学突出教师的富有逻辑性的理论讲授。实践教学按实施的方式和场所的不同区分,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是密切联系,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和教材。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与理论教学有着逻辑相关性,与教学整体所要把握的要点、重点密切相关。
其次,实践教学与校园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
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具有规范的课程性特点,列入教学计划,有教学大纲、有考评机制,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校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具有教育意义,但不属于教学活动,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属于课外活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评三个方面要素。在确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时应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性。
(一)实践教学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实践性与时代性,这也是确立实践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制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因此,思想性是它的首要特征。这一特征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决定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首先要突出思想性,因此,每一章节的实践教学部分也要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构思与设置。
其次,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即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要符合实践教学的大纲要求,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的资源有多种,在制定教学大纲、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时都要突出实践性,具有可操作性,这需要围绕课程整合教学资源,使得实践教学一方面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呼应,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浑然一体,衔接自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endprint
第三,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时代性特色非常鲜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突出围绕社会热点、焦点和学生关注的新闻时事及思想实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把握与本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不断拓展、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资源,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实践教学的形式是由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教学资源的类型决定的,因此,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资源类型要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手段。具体来说,实践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包括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及自主式学习方法,而且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参观爱国主义教学基地类型的实践教学,事先采用自主学习、启发式方法,让学生搜集整理实践教学基地的背景资料,并带着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实地参观访问,在参观访问过程与教师进行启发与探究式教学互动,最后经过充分的研讨写出调研报告。
实践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环节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实施实践教学,实现内容与方式的结合,实现教与学的结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三)实践教学的考评
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确立取决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既是对学生的“学”的情况的考评,又是对教师“教”的情况的考评。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第一在于反馈学生对教师“教”的实际效果的掌握程度,第二在于真实反馈学生“学”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与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相应,实践教学在于真实评价师生的“教”与“学”以及相应的过程与结果。
三、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实施教学环节中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需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实效性。
(一)实践教学的资源和经费的局限性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实践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理想的实践教学特别是社会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与实践教学的资源的丰富性密切相关。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教学资源和经费有限性的制约,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和课程的教学需求,成为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借助高等院校建立的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可以在不同时空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大降低教学时间和成本;同时可以将很多需要师生同时参与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转化成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资料,师生可以在不同时空共同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弥补教学资源和经费的有限性,大大减低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缺乏长效机制和灵活性
实践教学的内容具有丰富多样性和时代性特点,但是由于学校和教师掌握的经费和资源等因素限制,实际上举教师一人之力、学校一校之力是难以满足所有课程和师生实践教学的需求的。这一方面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协调,制定支持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计划制定、经费支持、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求高等院校向内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利用校园第二课堂资源,组织开发一批具有时代性和时效性的实践教学资源,如校园人文景观、辩论赛、时事讲座、专题报告、校史展览等校园文化建设等灵活多样的校园课外活动,并加强校园文化资源的管理,形成校内外、课内外三重实践教学层次。
(三)实践教学的运行过程的主体不明确
与课堂理论授课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主导教学,而是体现为主持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知识、锻炼技能与养成素质,而是积极参与整个教学环节、甚至可以参与实践教学的成绩考评,为自己或小组打分。在师生参与度上,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为,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所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些什么,而是学生应该从中学些什么、能够从中学些什么以及怎样学。以学生为中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总之,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广泛开展时间不长,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贯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31).
基金项目:此课题是天津市教委“天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的一般项目。项目代码:C05-0305。
作者简介:韦珂(1969-),女,江苏镇江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副教授,法学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