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

2014-09-16 14:44成俊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情感教学

成俊俊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提供给学生各种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块充满丰富情感的天地,无论哪类体裁的作品,无不附著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传道”,更要“传情”,从一定程度上讲,“传情”是“传道”的基础,只有善于“传情”,才能更好地“传道”。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一个“情”字,在“情”上大做文章,充分把自己之情、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素养。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语文教师;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23-02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里有一句“未成曲调先有情”,使我联想到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未成”之前也要“先有情”,披情入文。

“发乎情,始成文”,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提供给学生各种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块充满丰富情感的天地。“情者文之经”,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无论哪类体裁的作品,无不附著着作者的情感。诗歌,有“情感乃诗之生命”之说;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则处处流露的是作者深厚的情感烙印;至于议论文,则更是有感而发,披情入理,充满着鲜明的情感色彩。即使属于应用文体的说明文,如果无情,则无味、无形,大逊其色;至于散文,则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长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教学,更要重视情感教学,以己之情,挖教材之情,激学生之情,创设浓郁的情感教学氛围。这样,既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素养,确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收获更大的、更深远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语文教师满腹经纶,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提起语文课,学生一脸无奈,教师更是“无处话凄凉”。在语文课堂上曾出现过这样一则笑话: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其中那浓浓的父子亲情不知感动过多少人,但有一个语文教师在讲解父亲爬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一段精彩之笔时,却只在讲台上做笨拙的、低劣的动作摹仿,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学生不仅没有理解文中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相反丑化了父亲的形象。这种简单、低劣的图解式教学,消解了文章的情感魅力,简直大煞风景。出现此种情形,原因就在于教师讲课缺乏真情实感,没有把课文蕴含的深沉情感正确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传道”,更要“传情”,从一定程度上讲,“传情”是“传道”的基础,只有善于“传情”,才能更好地“传道”,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

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细腻的情感素养和深厚的情感积累。这种情感素养应包括:(1)仁爱、正义之情。这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而言。情感教学的第一步,应是教师主动确立自己对学生的一份慈爱关切之情,即仁爱之情,营造一种亲密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教师的慈爱、关切,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亲和力和向心力,它可以为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调;正义之情是阐发文章真情实感,弘扬作品积极意义的先决条件。(2)爱国之情。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介绍我国历史辉煌成就的作品以及讴歌爱国志士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加之,语文教学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文章皆为有情物,要做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统一,教师必须要有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果教师品味低俗,格调低下,就会损伤文章的美感,将学生引向歧途。此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精妙、幽默的情感语言。以上这些都是语文教师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情感修养。所谓情感积累,就是说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注重有意识地丰富、扩展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积累,注重锤炼自己细腻、敏锐的情感感受力,要善于“动情”。除此以外,还必须擅长传情达意,把丰富深厚的感情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首先,要善于“演戏”。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电视剧,常常会产生“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主要原因在于演员的倾情演绎。从表演艺术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师和演员具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观众不同而已。为了取得这种“共鸣效应”,语文教师也应该依据原文倾情演绎。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的人内向,不善言笑;有的人开朗,风趣幽默;有的人深藏不漏;有的人锋芒毕现。但无论是哪种类型性格的教师,一旦站在讲台这个特殊舞台上,就要努力改变自我,全情投入,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其次,教师的情感教学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范读传情、激情。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或传送思想感情的一种口语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声音语言的再创作。语文教师的范读是传达文章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范读必须要掌握语调、重音、停顿和速度,要读出味道,或甜润柔和,或浑厚凝重,或响如洪钟,或脆若银铃,或缓似轻烟,或急如骤雨,这样,通过形象多样的范读,充分传达出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2)创设巧妙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要根据课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能触景生情。教学中可借助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投影等视听手段设置情境。这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述,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更大、更深。(3)运用优美恰当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语言作为语文教师最主要的教学载体,应生动有趣,有感染力。时而用简洁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时而用议论纵横的雄辩性语言,时而用风趣幽默的文学性语言。语文教师应能充分发挥语言的生情作用,把课文负载的意义变为情趣洋溢的语流,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或发人深思,或催人泪下,或引人欢笑,或激人勃怒,或促人奋进……发挥语言神奇的效用。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一个“情”字,在“情”上大做文章,充分把自己之情、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炳铨,赵北柯.中学语文教育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

[2]陈菊先.语文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席云玲.情感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9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情感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情感移植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