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钢琴教学,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2014-09-16 22:56陈美兴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文内涵创作背景钢琴教学

陈美兴

摘要:本文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开始分析,阐述了在音乐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理解学习钢琴的意义两个问题,之后解读了《合唱交响曲》的学习与鉴赏步骤,管窥蠡测,都是教学实践中的体悟,敬请同仁匡误扶正。

关键词:钢琴教学 因材施教 创作背景 人文内涵 《合唱交响曲》

一、对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及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从小时候就开始接触钢琴,演奏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对他们只要略加点拨,就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样的学生寥寥无几,很多学生对钢琴接触较少,缺乏基本功,甚至一无所知。但就整体而言,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对音乐的认知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弹奏能力,具有较强的音乐审美水平。更为可喜的是,极个别的学生有超强的音乐天赋,颇有发展前途。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能触发学生的灵魂。比如,柴可夫斯基的资助人梅克夫人破产,柴可夫斯基精神几近崩溃,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伟大的作曲家感到自己日薄西山,来日无多,首演第六交响曲《悲怆》九天之后,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的家中逝世,享年53岁,对一位名震寰宇的音乐家来说,可以说是英年早逝,第六交响曲《悲怆》等于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一般而言,学生闻之对此都若有所思,增加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解学习钢琴的意义

1.改变人生态度。音乐是心之弦歌,是智慧之所在,可以清洗灵魂,陶冶性情;能跨越国界,感染精神。通过对音乐的学习,通过对钢琴的弹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能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能够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2.培养高尚情操。音乐能激发情感,让生命多姿多彩;通过感受音乐,音乐作品的音响浸入心怀,音乐的情绪层层传递,学生感受到人文内涵,增添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审美、评价的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真善美,对高尚的情操有一定的培养。

3.增强能力。音乐是开放的艺术,在演奏和欣赏的过程当中,通过交际,增强了对艺术的热爱,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情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第九交响曲的教学与欣赏

第九交响曲,又名《合唱交响曲》,构思广阔,壮丽神奇,是天才巨匠贝多芬在1823年完成。自问世以来,即盛誉乐坛,震撼人心,常演不衰,风靡至今。第九交响曲代表着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其艺术魅力超越了时空,它是全世界的财富,堪称不朽和永恒。教学中,引领学生层层递进,深入其中,感受其伟大。

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1.第一乐章。速度均匀,庄重严谨,气势宏大;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始而低沉,随之有力,最后排山倒海,它向听众表达了斗争的艰辛,过程的曲折。

2.第二乐章。活泼快板起调,一反传统,d小调,3/4拍,诙谐曲式庞大新奇,主题鲜明,节奏明朗,动力十足,昭示光明在前、阴云难在、阳光欲照,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3.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变奏曲式,旋律和缓,静谧合和,安详柔美,思想奥博,哲理深邃,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4.第四乐章。这是第九交响曲的核心所在,急板,D大调,4/4拍,为序奏加人声两部分组成,人声之前,乐曲备感折磨,饱受痛之蹂躏、苦之摧残,既有追忆,又复感慨,骇浪惊涛,动魂夺魄。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要让学生明了其价值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便学习具有持久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钢琴的喜爱,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给他们增加表演和比赛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对音乐爱不释手,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其音乐素养。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内涵创作背景钢琴教学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析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