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标签化: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的形象建构

2014-09-16 08:10郭蓓
今传媒 2014年9期
关键词:讹诈老外大妈

郭蓓

摘 要:通过对老人摔倒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文章论述了新闻媒体对摔倒老人的标签化建构,发现新闻媒体在对摔倒老人的报道中戴着有色眼镜,给摔倒老人贴上了“碰瓷”、“讹诈”等标签,从而使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带有偏见。这种潜意识成为了“老外撞倒大妈”事件引起逆转性报道的内在依据。文章解析了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标签化建构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去标签化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标签化;建构;摔倒老人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54-02

近年来,由于多地出现了“摔倒老人讹诈”的新闻,因此,“老人摔倒了扶不扶”引发热议。以此为话题的小品《扶不扶》被搬上了2014年春晚,其结尾中的评论“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引国人深思。本来,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只是一个道德问题,但现实中老年人摔倒但讹诈帮助者的事件屡屡发生,不时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一些新闻报道将摔倒老人描述成“无良”、“碰瓷”,但好心扶人反被讹毕竟只是个别的案例,新闻媒体通过长期以往的负面报道,为被扶老人贴上了“扶不起”的标签。“老外撞倒大妈”事件中的大妈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就体现了媒体对“摔倒老人”群体不公正报道的标签效应。

一、“老外撞倒大妈”事件传播过程回顾

一组“老外扶摔倒大妈被讹”的图片被媒体广为传播。一名中年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外国小伙下车搀扶,女子却称需要老外负责。伴随着情节之“有图有真相”,一时间,网络上对这名女子口诛笔伐,纷纷指责该女子是国际级“碰瓷”,“讹人讹到国际友人身上去了”。这条新闻后来被多家媒体转载,一时间成为了舆论热点。然而,事态很快发生重大逆转。经证实,这名外籍男子将中年女子撞倒后下车去搀扶,中年女子拒绝起来,随后这名外国男子用流利的中文爆粗口,两人发生了肢体冲突。如此戏剧性的新闻让人们有理由追问,在对事件相关经过未核实前,为什么人们选择去相信大妈 “碰瓷”。大众传播理论认为,新闻并非对于现实状况的镜面反映,媒体通过既定的方式来对社会现实进行建构,从而影响着受众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接受[1]。那么媒体对摔倒老人“讹诈”的标签化形象是如何建构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受众的认知? 标签理论是犯罪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一种社会对行为、个人或群体赋予肯定或通常为否定特征的过程的分析,也称之为贴标签[2]。标签化过程是将事件或者人物归为一个类型,随后对这类事件或者人物用简单的词进行描述。标签不一定从客观上能反映事物的真实,但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被贴标签者的认识,进而影响被贴标签者的自我认识。媒体对人物建构意义和塑造形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公众如何“定义或者扭曲社会事实”[3]。新闻生产中的“标签化策略”指,“在新闻报道中,给所报道的事件、人物贴上人们所熟悉的,并形成了思维定势或刻板成见的事件、人物类别的标签。[4]”为了厘清媒体对“老人摔倒”的报道与“讹诈”标签之间的关系,笔者搜集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新闻报道并对其进行分析,揭示了“摔倒老人”群体的标签化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去标签化的方式。

二、研究方法

笔者以“老人摔倒事件”为关键词在百度新闻的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共得到相关新闻1180篇。由于报道中有相当多的评论,比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对回答“老人摔倒”与“讹诈”之间的关系作用不大,因此以“新闻标题”为对象抽取了最近的139篇报道,除去无关的以及重复的,得到54篇分析样本并做了内容分析。虽然样本选择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对新闻如何报道老人讹诈的问题仍可窥见一斑。

三、从新闻报道来看对“摔倒老人”的标签化形成

1.媒体对老人摔倒的报道是以成见化为基础的。所谓成见化,是对一个群体或者一件事件的片面描述,然后再将其特点固化。新闻中的成见通常由三种形式,歪曲成见、内容成见以及决定成见,这些成见通常会使人或者事感到中伤[5]。笔者对老人摔倒的报道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标准进行正面新闻、负面新闻以及中性归类。其中,中性指政府对摔倒老人的措施或者媒体评论。经统计发现,正面新闻仅有4篇,负面新闻最多,有38篇,中性报道有11篇。随着媒体不断对摔倒老人的形象进行负面报道,公众对于这一群体的认知也更加刻板,顺理成章地给老人贴上了 “讹诈”、“碰瓷”的标签。

2.媒体在贴标签的过程中,在标题上制造噱头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即使在帮助摔倒老人的报道中,标题中都带有“讹诈”两字,似乎讹诈是正常的,不讹诈反倒成了新闻。比如《老人摔倒街边陌生路人合力救助 没有讹诈只有感谢》(人民网,2014)、《老人街头摔倒众人扶,没有冲突,没有讹诈》(山西晚报网,2013)等,這些报道的标题中无一例外提到了“讹诈”两字,给人心理预设,这样的词频繁出现也会造成舆论导向的偏激。

3.碎片化是媒体对摔倒老人报道的另一个特点。作为一般的社会新闻,关于老人摔倒的报道大多都是常规记叙报道,不见深度报道。但讹诈事件的背后不仅仅是由于老人的“无良”,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医疗成本高或者老年人没有安全感等。但几乎所有报道都只是对事件进行简单描述,纠结于究竟是老人自己摔倒还是被撞倒,而不去就老人为什么要讹诈进行深入采访和分析,不给摔倒老人足够的话语权。

4.矮化也是新闻报道给摔倒老人贴标签的一个策略。在报道老人摔倒的事件中,媒体刻意矮化老人的形象,比如强调老人“独居”、“没钱治病”、“子女不管”等,把老年人塑造成有讹诈动机的人。

四、标签效应在“老外撞倒大妈”事件中的体现

李普曼认为,刻板成见是一种思维定势,指“常以高度简单化和概括化的符号对特殊群体与人群所做的社会分类,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一系列关乎其行为、个性及历史的价值、判断与假定[6]。因此,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立场,很多时候会由头脑中的成见所影响。当“老外撞倒大妈”的最初报道见诸网络时,几乎所有网民都把矛头指向这位“没有素质”的东北大妈身上。这条新闻的作者后来坦陈,撞人的那一刻他并不在场,而是从目击者中了解到事件的大致情况。之所以做出“大妈讹诈”的判断,他是下意识以为大妈想多要点钱。作者在没有确凿事实的情况下就主观臆断大妈是要讹诈,直接将“老人摔倒”与“讹诈”相勾连,这是刻板成见的直接体现。

五、“老人摔倒讹诈”标签化的影响

1.新闻标签的误用和滥用会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容易造成传播中的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误导社会认知,影响社会舆论。媒体通过标签化的报道将偏见传达给受众会误导受众,而且媒体的这种贴标签的行为也深深扭曲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2.新闻标签的不当使用会滋生虚假新闻。如果报道者在传播过程中对事件了解不清或对信息侧重点存在巨大偏差时,可能造成受众误读,容易对事件断章取义。

3.新聞标签过度使用会强化社会对摔倒老人的不佳印象,削减社会信任。人们因为畏惧讹诈而瞻前顾后,不及时给予帮助,会导致诸多悲剧,让人扼腕。

4.新闻标签误用会促使媒介审判现象发生。随着网络的发展,在匿名和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网民可以不受限制地表达观点,会不去辨别事实就直接参与到对贴标签者的审判中。

六、去标签化的途径

1.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的日益增强,公民新闻蓬勃发展并产生重大影响力。然而,公民记者的专业性值得商榷。“老外撞到大妈”图片的拍摄者在道歉中也说到,由于使用了不严谨、有倾向性且夸张的描述,才导致了这场风波。因此,公民新闻记者在报道时不能仅仅追求轰动效应,应该加强新闻素养。传统媒体在采用网络新闻时,应该慎之又慎。

2.传统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闻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媒体竞争残酷,为求生存,媒体不得不努力创造亮点来吸引公众眼球,但媒体更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不能激励和放大“标签化”现象。媒体从业者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尊重事实客观报道,增强新闻公信力。此外,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新闻记者需要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充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3.随着社会的转型,新的社会平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等使得人们情绪浮躁,“标签化”可能成为人们宣泄情绪的一个窗口。网民在看待碰瓷等不公正行为的时候,往往容易激起公愤。央视《新闻1+1》在2013年12月4日播出的《撞倒的有 “大妈”,有真相,还有…?》中白岩松说到,在“老外撞倒大妈”整个事件链条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着急。发布者似乎提前去设定某种感受,然后着急地发布,着急地愤怒和骂,真相的消失似乎都与这种着急有关。因此,网友在就新闻事件评论时不能让自己的情绪被别人牵着走,要时刻保持一份理性的头脑来全面把握客观事实真相。

4.政府要增加医疗和养老的公共投入,要想办法保护老年人权益,真正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对老年人权益进行的政策性保障。

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群体的形象建构中,频繁使用新闻标签来刻意迎合受众心理,追求轰动效应,使得受众对摔倒老人群体形成刻板成见,从而促成“老外撞倒大妈”的乌龙剧发生。新闻记者对特殊群体进行报道时,要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素养,真实、客观、平衡、全面地报道新闻,同时进行深入报道,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此外,在采用网络新闻来源的时候,一定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核实,不能拿来即用。当然,之所以能将摔倒老人与讹诈挂钩,除了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的群体形象建构有偏见外,老年人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素质差等都是可能存在的原因。社会要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为老年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McQuail, Deni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M].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4.

[2] Becker, Howard S. Outsiders: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Deviance [M].New York: Free Press, 1973.

[3] McRobbie, Angela, and Thornton, Sarah L. Rethinking ‘moral panic' for Multi-mediated Social Worlds [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95.

[4] 王勇.从标签策略看新闻生产的意识形态性[J].国际新闻界,2010(8).

[5] Entman, Robert M. Framing Bias: Media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07,57 (1).

[6] (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讹诈老外大妈
大妈
大妈为何尿失禁
从《讹诈》中的语用策略透视权势博弈
老外说汉语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吃饺子
红军中的老外
阿瑟·黑利《讹诈》的多角度叙事策略
老外自荐当“楼长”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