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2014-09-16 02:10许谚娜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交响曲小节师生

许谚娜

音乐充满灵性和韵律,音乐给生命增添了快乐和安宁,它让世界变得奇妙多姿,音乐能洗濯心灵,可以培养完善的品行,能够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学以来,一心营职,倾注身心,天长日久,略有所得,今列举如下。

一、师生须互动,教学要科学

音乐心灵的驿动,音乐和其他的学科比较起来,更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感染学生,师生之间如桴鼓相应,教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投入,音乐教学本身就共同演奏了一曲动人的音乐之歌。比如钢琴,科学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愉快、迅速地掌握弹奏的技巧,要让学生注意小节之间的呼应,旋律和清晰、有力的跳音进行穿插。轻盈地触键,体会感觉;指尖肌肉必须绷紧,养成习惯;歌唱性的小节要反复地倾听,认真地体会与“跟读”,一定要体悟音乐中的每一个小节的高潮和音乐整体的热烈的气氛,演奏低声部的旋律要有重感,高声部要流畅,中声部要连贯,踏板的应用要恰到好处。

二、注重学习音乐的方法

1.感受。对音乐作品认真感受,对音乐形态做细致的把握,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倾听、演奏,要充分想象,要融进音乐之中,与之成为一个整体,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

2.分析。由于体裁不同,风格各异,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其表现手法的优劣,了解其人文背景。

3.推理。学习要融会贯通,探究是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根本。每一种音乐表现的内容、创造的目的,都要一一体悟,从而进行创造活动。

三、要读懂作品

只有读懂了作品,才会开始学习音乐之旅,比如第九交响曲,要让学生理解它的高潮迭起。

第九交响曲共有4个乐章,主旋律不断攀升,韵律不断高扬,节拍变化交替,炉火纯青,扣人心弦,激荡情怀,终于在《欢乐颂》中引爆,使得浪漫主义音乐臻于经典,名标青史。

它的特点:开合唱之先河,为了与众不同地表达自己非凡的思想,为了走进欣赏者的内心,为了和整个世界进行更好的沟通,贝多芬独辟蹊径,破臼除窠,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在乐曲当中融入了人声的合唱,卓然标新,独立奇特,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它的宏大壮观:第九交响曲思想深邃,形象丰富,富于变化,大胆地突破了旧有的体裁和规范,杂糅了交响乐队、合唱队、独唱与重唱,宏伟壮丽,它表现了人类不屈的意志、追求自由的精神,昭示了胜利的最终之必然实现,彰显了团结的力量,和平的人类必然会欢乐与友爱常在。

四、师生情感交融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知心朋友,要和他们打成一片,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根据他们的意愿因势利导。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每当音乐响起,很多学生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有的学生大声歌唱,这完全是正常的表现,正是挖掘学生音乐潜质的好机会,如果说,因为学生的活泼好动,让课堂一片纷乱,而加以制止,让音乐课堂保持宁静,看起来有条不紊,感觉上井然有序,实际完全是独裁制度,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毁灭了他们的音乐细胞,甚至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厌烦,师生关系紧张或者淡漠,课堂上秋风萧索,死气沉沉,这样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呢?这样又怎么能够发现音乐方面的好苗子呢?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每一分波动,倾听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惟其如此,音乐课堂才可能春风和煦。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要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方法、技巧,耐心读懂作品的内涵,师生打成一片,情感交汇,其乐融融,学生的音乐素质一定会有所提高,他们的人生一定会得到音乐的滋润。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交响曲小节师生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周末交响曲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