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凤 占鹏飞 李 昕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刘艳良
渤海大学高职学院
辽宁沿海临港智慧物流推进策略与政策支持研究
张丽凤 占鹏飞 李 昕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刘艳良
渤海大学高职学院
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既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辽宁省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港口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其发展智慧物流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提升港口竞争力。论文在分析临港智慧物流的内涵和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广泛应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整合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资源和因地制宜发展临港产业,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等推进辽宁省临港智慧物流的发展策略。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本文提出了政府营造促进临港智慧物流发展的有利环境、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和加强港口的法制化建设,深化港口的管理体制改革等观点。
辽宁省沿海港口;智慧物流;推进策略;政策支持
“智慧物流”的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最先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物流日益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智慧物流的概念及发展提出了很多观点。但从研究现状看仍处于探索阶段,学术界对其概念、体系、实施框架等方面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周立新、刘琨(2002)分析了当前物流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向智能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李书芳(2010)、汪鸣(2011)从信息化技术角度,对智慧物流概念进行了分析。章合杰(2011)从智慧物流的内涵、概念、功能、体系结构、价值及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等方面对智慧物流进行了分析。江瑜、龚卫恒(2012)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对智慧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邵广利(2012)在对国内外智慧物流及宁波市智慧物流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杨健(2012)在智慧城市概念基础上对智慧物流进行了界定,分别从价值链理论、技术采纳理论、当代组织理论三个角度对智慧物流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智慧物流的研究,本文认为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全面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以促进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
辽宁沿海港口主要由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等六个港口组成,在地理位置上六个港口环渤海湾紧密相连,形成天然的港口群。无论是从辽宁沿海六个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还是从近年来六个港口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港口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辽宁沿海主要港口码头长度和泊位数。
码头长度和泊位数量是衡量港口规模与港口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2012年年末,辽宁省沿海港口共拥有港口码头73 168米,泊位399个。表1是2012年辽宁沿海主要港口的码头长度和泊位数。其中,大连港拥有港口码头40 749米,泊位231个,在辽宁沿海港口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营口港拥有港口码头16 898米,泊位82个,在辽宁沿海港口中居第二位;丹东港拥有港口码头6407米,泊位38个,在辽宁沿海港口中居第三位;锦州港拥有港口码头5530米,泊位21个。各个港口拥有的码头长度和泊位数量反映了各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潜力。
(二)辽宁沿海主要港口实际吞吐量。
2012年,辽宁省沿海港口包括大连港、丹东港、锦州港、营口港、盘锦港、葫芦岛港等六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8.85亿吨,同比增长12.9%。图1直观体现了辽宁沿海主要港口2011年和2012年实际吞吐能力情况。其中大连港2012年实际吞吐量3.74亿吨,同比增长11.1%;营口港2012年实际吞吐量3亿吨,同比增长15.4%;丹东港2012年实际吞吐量0.96亿吨,同比增长25.8%;锦州港2012年实际吞吐量0.735亿吨,同比下降4.67%。各港口的实际吞吐能力反映了港口现阶段的实际业务运作能力及实际运作业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沿海港口发展智慧物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既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现代物流业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也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发展智慧物流不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能控制风险,节能环保,改善服务。目前,辽宁省沿海港口都已经意识到了发展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发展智慧物流。
表1 2012年辽宁主要港口的码头长度和泊位数
资料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13》。
图1 2011年、2012年辽宁省主要港口实际吞吐能力
(一)以点带面,示范推进临港智慧物流发展。
智慧物流的发展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努力和支持,还需要智慧城市、智慧技术的发展与带动,所以辽宁省发展临港智慧物流,不应急于求成,应结合不同港口的实际情况,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发展。
鉴于辽宁省沿海港口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可以示范推进临港智慧物流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以大连港为突破口,率先推进港口智慧物流建设。大连港是辽宁省沿海港口的领头羊,目前,其正在建设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国际深水中转港和现代信息港,通过打造专业化、无缝隙的物流体系,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并以信息化助推“数字口岸”建设,已初步形成IT产业体系,构筑了大连港集装箱产业信息交换的网络平台。辽宁沿海港口通过利用点(大连港口)到线(陆路、水路、航空运输)到面(辽宁沿海港口腹地及周边区域)的物流活动的辐射优势,以完善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系统、推进港口各物流环节和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二)广泛应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不断推进临港智慧物流发展。
目前,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辽宁省沿海港口智慧物流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做支撑、没有物联网技术来推动,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辽宁省沿海各港口应积极推广使用信息网络技术。无论是新码头,还是老码头,都应该利用RFID、GPS、视频采集、数据交换等信息化技术,形成现代化的生产调度系统、国际货运代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通过广泛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和装卸工艺,提高港口企业的生产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传统的港口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形成高水平、信息化、个性化的现代港口物流体系。
(三)以整合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资源为基础,加快智慧港口建设。
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港口发展智慧物流的基础,从国内外著名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如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中国香港港等都非常重视港口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由于港口物流业务种类繁多,需要对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客户的、不同流向的货物进行仓储、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等,所以港口物流需要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图2是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结构模式,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政府、港口、物流企业三方的在线电子数据交换,为从事港口物流业务的各种用户提供一个综合的服务平台,从而加快智慧港口的建设。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辽宁省沿海港口应以完善现有EDI平台功能,整合生产业务系统、车队业务系统等信息系统或数据为重点,建设港口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利用RFID、GPS、视频采集、数据交换等物联网技术,搭建辽宁口岸物联网智能平台,形成高水平、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体系。辽宁省沿海港口通过整合港口、船公司、船代理、检验检疫局、海关、海事局等用户的信息资源,建立“一站式”对外服务窗口和多功能、现代化、面向国际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这样既为货主、船公司、船代理和贸易伙伴等客户提供高质量、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又提高了港口的物流效率,提升了港口的形象,改善了港口的经营环境。
(四)因地制宜发展临港产业,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
港口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而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所需要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强大的腹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临港产业。目前,辽宁省沿海港口的主要货物种类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辽宁省各港口主要货物大都是粮食、煤炭、石油等,主要货物相同,造成共同争抢腹地资源、恶性竞争的局面。所以,辽宁省港口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的发展各具特色的临港产业,形成辽宁沿海港口群错位发展、协调发展。例如,大连港依托国际枢纽港口的重要地位,发挥区域优势,重点发展集装箱、原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散杂货等港口物流业务。营口港依托沈阳经济圈,直接服务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大力发展营口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重工、散杂货和汽车产业等专业物流。锦州港可以依托西海工业园区,利用集群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重点发展石油及制品、煤炭、粮食、汽车零配件、机电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物流。
图2 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结构模式
表2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港口主要货物种类
现代化的港口管理服务水平可以扩大港口的国际影响,增强港口的竞争力。辽宁省港口应紧跟国内外先进港口的发展,学习其先进的经验,不断开展管理、服务、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港口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港口企业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船舶拖带、引航和理货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港口配套服务。另外,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匮乏也制约辽宁省港口物流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所以,辽宁省港口应加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及物流职业经理人的培育和引进,促进港口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营造促进临港智慧物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政府在促进临港智慧物流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如何运用宏观协调能力和政策手段促使港口资源合理分配,促进港口快速发展是政府的职能和目标。为推进辽宁省临港智慧物流的发展,政府首先要应加强对港口的统一布局规划,形成有效的港口规划体制和机制,对各港口进行合理定位,差异化发展,防止恶性竞争。其次,运用宏观协调能力和政策手段促进港口企业寻找更多市场机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营造促进临港智慧物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
只有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能力强大才能发展港口智慧物流。由于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所以,为推进辽宁省港口智慧物流发展,政府应从重视辽宁沿海港口长远投资的社会收益角度考虑,继续对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扶持,以不断完善港口的集疏运能力。港口集疏运系统是与港口相互衔接,为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由连接港区与经济腹地的铁路、公路、水路、城市道路、空路、桥梁以及相应的交接站场组成。通过政府有效的政策扶持可以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加快与航空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信息网的协调发展,实现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的“无缝对接”,向多通路、多方向与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以尽快形成水、陆、空立体交叉、功能齐全、协调配套、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环境。
(三)加强港口的法制化建设,深化港口的管理体制改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港口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如我国的《港口法》2003年才公布实施,比日本晚了50多年,而且在具体的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为适应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差距,我国应尽快完善港口方面的法制化建设。
从深化港口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看,政府应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避免直接涉足港口的具体经营业务,尽量减少政府官僚主义对港口发展的负面影响。加大港口投资和经营多元化的改革力度,促进民营资本更积极地参与港口建设和营运;积极帮助物流企业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促进港口资源整合。
(四)政府出台相关支持发展临港智慧物流的政策。
发展临港智慧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其中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是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说,政府应加强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鼓励物流企业推广使用智慧物流管理软件、推进与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鼓励物流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建设自动分拣系统、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智能化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提高物流的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发展临港智慧物流,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虽然任重道远,但为促进辽宁省临港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形成高效运转、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和成本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沿海港口的共同努力目标。
[1]周立新、刘琨:《智能物流运输系统》,载于《同济大学学报》2002年第7期,第829页。
[2]张丽凤、吕赞、聂铁柱:《辽宁省中小港口发展问题研究》,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27期,第46页。
[3]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载于《商场现代化》2011年8月第656期,第44页。
[4]江瑜、龚卫恒:《基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运作模式》,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年第5期,第56页。
[5]邵广利:《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对策研究》,载于《物流科技》2012年第11期,第80页。
[6]汪长江:《港口物流——理论、实务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2012年、2013年《辽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2013年版。
[8]真虹、刘桂云、张婕姝等:《第四代港口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3BJY01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02004)、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CGL021、L12BJL013)的阶段性成果。
F127
A
2095-3151(2014)28-00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