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4-09-16 05:43郁青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郁青梅

摘要: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就决定了语文学科必须注重德育教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不仅是人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如今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如果施以正面的强制性的德育教育,学生可能不易接受。而语文有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大课堂,可以把思想教育进行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声有色,而且有润物无声的功效。因此,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用师德去影响学生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性格品德行为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道德信念、工作态度举止风度甚至书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就需要教师榜样的力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

(一)在识字写字中渗透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字是最易于识别的字,学生在识字、写字中充满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朗读中渗透

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精华,学生通过朗读就可以感知文章内容中所蕴涵的各类信息,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三)在导语中渗透

课前导语在一节课中很重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预设氛围,德育渗透水到渠成。

(四)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深刻反映了社会情态,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佳途径。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雨果先生的正直无私、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苏轼的乐观豁达等,这些人物形象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五)在语言赏析中渗透

作者的深厚功力是通过精美的语言展现出来的,作者的是非爱憎也是通过语言传达的。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用两手臂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通过“攀”缩”“微倾”这几个词语把一位老人爬上月台时的艰难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的抑郁,爱子的心切都尽情体现出来,将慈父孝子间的相爱相怜写得真挚感人,这对于学生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再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霹雳”“震悚”写出了作者被感动之强烈,从而也写出了阿长的淳朴、仁慈、乐于助人的美德。

(六)归纳主题时渗透

归纳主题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升华,学会把课堂上所学的零散知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例如,《散步》这一课学生总结出以下主题:反映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反映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代代相传;中年人责任重大,上承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下启对孩子的抚养与教育;生命是美好的,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三、课外辅导中渗透

通过培养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

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例如培优辅差,因为对象是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例如作业批改日记、作文批改,教师可以通过评语了解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锻炼能力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做手抄报、开辩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主题班会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它区别于《思想品德》《政治》等德育课程,教材相对而言是固定的、静态的,主题班会却是发展的、动态的,它更具生动性、灵活性、实践性、计划性、连贯性,它可使班主任能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在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学生的德育内容有全盘的计划、打算,又能每周每月中随机应变,便于发现问题把握有利的教育因素。主题班会更切合学生的心理,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它又区别于个别教育,有利于大面积地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又把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使个别寓于集体之中,集体又促进了个别,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成功的主题班会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逐步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之材。

六、综合性学习中渗透

教师要充分利用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渗透德育教育。《献给母亲的歌》既让学生多侧面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又学会了感恩;《何时铸剑为犁》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培养仁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世界充满爱》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唤起学生的爱心与同情。以上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语文教师有着高度的责任心,把教育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为己任,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使学生既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能接受到思想教育。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