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晶莹,徐乐天,钱雪森
摘要: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相对较差,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给发展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学校,除正面教育外,还必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而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发展健全,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形成校园文明风尚。
关键词:农村中;校园心理环境建设;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18-02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1]。农村学校信息相对闭塞,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落后,教育经费十分紧张,但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一方净土,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心理环境可以界定为学校内部形成的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氛围,是校园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总和。
一、农村中学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通过走访大量周边农村中学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校园心理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集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2]。但笔者对一些农村学校调查得知,大部分农村学校偏重物质文化,忽视精神文化;重视校容校貌等室外文化,忽视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文化;重视学生文化,忽视教师文化[3]。例如,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普遍缺乏核心校园文化理念,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有些学校标语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画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农村中学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意义
校园心理环境是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具有无形的环境力量和精神力量,是校园隐形课程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主要载体。它通过开设课程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发展,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在农村中学校园文化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留守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品质。
三、农村中学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策略
1.以校风建设为重点,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农村学校经费不足,各项教学基础设施没有全面到位和校舍比较简陋是一个现实问题,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从“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入手,从校容校貌、教学设施、课外活动场所等校园文化方面来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农村中学处在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中,凝聚和提升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要让每一位师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熟知本校校情,理解校训、校徽的含义,并唱好一支育人的校歌,增强爱校意识。例如通过编写校歌、设计校服、创办校刊等突出学校的形象和标志,打出农村校园文化的“名片”。此外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师中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教风,使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营造“校园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校园心理环境氛围。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应是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农村中学可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潜力,并结合本校特色将校园环境布置园林化,力争让校园的园落、角落、墙壁、橱窗、教室、黑板以及学生寝室等成为无声的心理辅导老师。例如在学校一些地方贴上学生的童趣性的语言或者漫画;不用铝合金文字的提示牌而通过举办“校园提示牌大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木质提示牌;班级文化布置要征集学生的意见,指导学生布置出符合本班特色的“家”的感觉班级文化等。农村中学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条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和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3.坚持以生为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①建立亲情联系站。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并通过给留守学生的监护人举办讲座,指导其改进与子女沟通的方法。并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促使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②开通亲情电话,并组织指导学生写亲情书信。学生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烦恼或愿望等。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学会表达感恩。
③开展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例如课堂、讲座、心理剧、心育援助行动、心育赠言、心理兴趣小组等。
4.强化校园人际心理环境建设,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人际心理环境建设是农村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指在教师间、学生间、师生间形成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氛围。教师须转变教育观念,提倡民主教育;反对歧视后进生等行为,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父母呵护的农村留守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此外,做好人际心理环境建设工作,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关注心理卫生与心理品质的提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能抓好学生心理素养,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
总之,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终身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农村未来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现代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系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代先进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教基[2006]5号).
[2]朱培干.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教育,2010,(10):40-41.
[3]吴亚松,彭丕友.浅谈农村薄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J].科学咨询,2010,(7):10-1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12250。
作者简介:许晶莹(1985-),女,皖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中学一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