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
《1965:耀邦早春行》一书,我认真读完。
当年,耀邦同志视察陕南安康地区距今已有四十九年了,可以说几乎是两代人的岁月过去了。他的陕南早春行只是他生命之河中,一瞬时光的流水,它不再掀起什么波浪,但它还在静静流动,仍有生命。历史会告诉后人,它曾淹没了什么,又把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化为航标或路灯,或许还可以告诉后人,耀邦同志面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也曾有过什么思考;他在党内的命运有起有落,他又是怎样迈步行路的。
一、 对社教运动的解读
耀邦同志1965年的陕西安康早春行,是他在我国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做的一次农村调研,并为运动进入下一阶段时,做的一次政策宣讲和群众发动工作。遗憾的是,鉴于这次社教运动严重地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加之时过境迁,离我们已渐行渐远,当时的社教运动在陕南安康地区的群众头脑中,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更没有留下什么可兹纪念的东西传世。但在社教运动之外的一些故事,至今仍为当地人民时常提起。
如陕南汉江是一条美丽的、水量充沛的大江,它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现在屹立在汉江上的安康汉江大桥和石泉汉江大桥,大桥修建的来由是什么?
旬阳县原在汉江和旬水两江之间的山梁上,山水形成太极图形状,景色宜人,但生活饮水困难,人们挑水上山十分吃力,县政府每天至少要有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担水供水。县上的小男孩几天都不洗脸。因此人们格外珍视该县修建的第一座水塔。县城已早迁到地域更为广阔的菜湾区,为何有这些变化?
宁陕县的广货街有一排空房无人居住,为何某天一批住岩洞的老乡免费进住这一排整齐的瓦房?县上的杏子坪和关口后山成片郁郁葱葱有别于天然森林的人工林到底种于何时?
汉阴县有柑桔种植的条件,有桔园,但不太懂生产技术和管理。为何省里的果树研究专家、浙江黄岩县种植柑桔的技术员黄兆富、四川金堂县技术员曾能凡会齐聚这里,帮助农民解决病虫防治、修枝、施肥、品种老化、落果等疑难问题?
白河县大双分社新庄大队动员社员修出石坎水平梯田550多亩。现在白河全县修的平水梯田所用石坎,长度累计竟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当年《陕西日报》为何报道他们的壮举?
当时平利县有个副食公司经理,当时是个能人。他把苞谷、蔬菜、板栗粉碎做成野生糕点;办起了奶坊,人们可以喝到鲜奶,生产了粗糙的“五峰牌”香烟;夏天县有冰棍销售;依靠本地甘蔗、胡萝卜做出了糖,只为未经查实的传言,又时常犯上,公安到底应该不应该逮捕他?
以上诸事都和耀邦同志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安康群众现在还记得这些趣事佳话。
耀邦同志这次陕南行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当上面严肃批评耀邦同志时,安康地区的多数干部也跟着批判,有人竟把他和所谓的“彭高习反党集团”联系起来。这不奇怪,当时绝大多数干部已被“阶级斗争”“左”的思想所震慑,都知道“左”比右好,跟着大势走最好别动脑筋。就是在耀邦同志宣讲中央文件,对干部各种情况进行低调分析时,县市多数干部却持一种保留或反对态度。而群众则不同,认为耀邦同志讲的话,对文件的解释合乎自己的利益也就自觉行动起来,少数干部嘴上虽是批判,但在实际问题上仍然支持耀邦同志的意见,并据此精神开展了工作。
耀邦同志1965年早春的陕南行和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有密切关系。1965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的工作会议通过了会议讨论纪要。纪要是以毛泽东主要意见为依据而制定的文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1月14日,中共中央以中央文件发出,俗称“二十三条”,运动统称“四清”。“二十三条”虽然只是重申了“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的提法,但文件又有警人的新意,那就是纲中又有一个纲,“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阵地。”耀邦同志给安康干部们这样解释走资派:“这一句话有四点。一叫重点,一叫党内,一叫走资本主义道路,一叫当权派。”(《1965:耀邦同志早春行》,P160)但他更多的解释却集中在如何发展生产上,社教运动“就是要落实到生产上去,要把生产搞好”。(P164)“我们革命为了什么?革命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广大人民的要求。什么叫大好形势啊?大好形势就是因为生产发展了。”(P164)在此基础上,他又大大发挥了他对广大农村干部的看法:“什么叫好干部呀?同志们,我们这个会议上要把它摆清楚,就是能把生产领导好,这是最主要的标准。”(P165)耀邦同志对社教运动的教育问题特别强调。他说:“农民离开工人阶级领导,就不能走社会主义”。(P92)农民的眼光短,容易满足。分了七百斤粮食,就有人要去赌钱。(P51)
耀邦同志对社教运动这些指导思想,在2月14日凌晨二时给陕西省委发了一份《电话通讯》,同时报送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电话通讯》中,他使用了更为规范的语言,同时把问题的重要性提得更高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不断发展,才能谈得上大好形势,只有领导群众增了产,才能称得起是为人民忠诚地服了务。”(P192)
耀邦同志这种对社教运动的指导思想不经意间和“二十三条”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二十三条”要解决的是严重的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而他却大谈对广大农民的教育问题。“二十三条”明确社教要整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他却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他没有想到他越是强调这种主张,越是和中央的决策以及西北局的社教工作产生冲突。
但是奇怪的是,当时的毛泽东并未对耀邦同志背离“二十三条”精神的工作给予批评,也未给予什么肯定。我曾想过,毛主席为何对陕西社教和西北局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未置一词呢?我想他是否对党内斗争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他一直用“左”和“右”的路线斗争观察党内生活,他对党内“左”“右”斗争的倾向、路线一直区分得十分清楚,就是在他主持下起草的“二十三条”,也明确写明运动中有什么倾向就反对什么倾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但很快在他脑海中,出现了一种对党内路线新的看法,就是“形左实右”。毛泽东批评1965年社教的“形左实右”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在他1966年8月写的一张大字报中得到充分反映。要说耀邦同志在陕西社教中执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吧,那么他是形右实也右,形式上一点也不“左”。要说耀邦同志执行了一条反对“形左实右”的路线吧,他当时也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他的内心世界是反“左”的,但他又极不适应党内开展的这场新斗争。不管耀邦同志“左”也好,“右”也好,批他的人也好,支持他的人也好,总之各方面的同志都不认为他是一个野心家。况且,他十分强调社教不整群众,发展生产,犯错误的干部可以将功补过,运动不搞繁琐哲学,又都可以在“二十三条”中找到根据。是否因为这些复杂原因,耀邦同志才躲过一劫?当时毛泽东和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同志、中央书记处对陕西省和西北局争论的问题也没有发表过明确的意见。书中写到10月6日,总书记邓小平对耀邦同志讲:“你们的争论搁下,不要谈了。你不要回陕西去了,休息一段时间,另行分配工作。”(P225)“中央没给你做结论。”(同上)实属保护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