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科普化必要性及途径浅析

2014-09-15 02:38
科技视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技成果科普

王 君

(上海科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 上海 200235)

1 科研成果科普化的必要性

1.1 科研的本质要求

科研与科普是两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方面。前者的宗旨是取得科技成果,并将其运用到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普是指“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1],在向公众普及科研成果的过程中提高其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改善科技发展的社会及人文环境,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参与度,让更多的人投身科学事业,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科学普及的意义在于使社会在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能力的同时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学界和公众得以良性互动,最终使得整个社会的科技事业与其他的事业及公众生活协调健康发展。科学普及是科学研究实现最终目标的必然过程和客观要求,是其本质要求,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1.2 公众的需求

公众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我国的科研力量无论是在科研院所、高校,还是企业,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我国的公众科学素质却不容乐观。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公众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7%,而2007年我国公众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2.25%,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2]。要改变这一现状,科普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只有将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科普化,才能使公众的科学素质与国家的科研实力同步提升。

2 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途径

从科普的定义来看,其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近些年,从国家出台的一些科技政策中,不难看出对科普的重视程度。除了2002年出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合计数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综合性的科技类规划,以及《关于加强全国环境保护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行业性科普政策都对科研与科普相结合提出了一些明确的部署和要求。有了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具体途径,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各方面着手。

2.1 在科研院所和高校设立科普工作部门,并将其纳入到专业技术部门的管理中,设特定的岗位对科普工作进行调研,对科普人员进行培训。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定期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一些重大的科研成果在校园和社会中进行普及。将科普工作与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参与考核与评估。在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是主要的科研基地,设立科普工作部门,随时关注科研动态,可及时对科研成果进行科普;科研人员是科普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普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科普积极性。

2.2 动员科研人员与新闻媒体、文学创作者等合作开展科普工作。科普的对象是普通公众,不具备专业知识,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吸引这类人群主动接受科学知识。其过程需要有科普人才作为中间环节,而既熟悉科技成果又可以让枯燥的科技变得通俗活泼的人才甚少,这是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瓶颈之一。现行有效的途径就是让科学家们和新闻媒体、文学创作者合作。以科普图书创作为例,如果仅由科学家独自完成创作,由于职业的影响,这类群体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其著述方式不可避免的透露学术气息,语言规范刻板,就事论事;如果有了文学创作者的加入,科普图书的内容会在保留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以公众可接受的方式展开,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其乐于阅读。

2.3 借助媒体及一些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开展科普。微博、微信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网络工具已被广为应用,并在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科研人员可利用自己的博文讲述科研成果,同时可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为公众答疑,这种自主、直接、交互的科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有效性和准确性。2013年底,在嫦娥三号飞向月球之前,“月球车玉兔”的账号登陆新浪微博,博文以小兔子的口吻向公众全程直播月球车奔月之路,共吸引了60多万的粉丝关注,微博在科普教育上的潜力不可小觑。

2.4 向公众开放科研单位或部门的实验室开展相关的科普活动,或组织一些公益展览,让公众亲身体会科技的魅力。而实验室本身也是科研成果,从这个层面上讲也是对科研成果的科普化。

另外,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等也是有效的科普途径。总之,科技成果科普化的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以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然而有效的科普方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科普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是政策。政策是一切工作的导向,只有政府的正确引导,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科普化的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才有助于整个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而目前我国科研与科普结合的相关政策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刚性约束、缺乏实施细则等[3],因此,我国的科普化工作需要在探索中开展,政策需要不断地完善,为科普人才培养及科普活动有效开展等提供制度保障;学习发达国家的有效的科普模式,将科普工作溶入科学研究,这才有利于科技成果科普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总则 第二条[Z].

[2]姜联合,袁志宁,马强.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比较[J].科普研究,2010(5):39-47.

[3]袁汝兵,王彦峰,郭昱.我国科研与科普结合的政策现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5):21-24.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技成果科普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科普达人养成记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