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继续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晚年曾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认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毛泽东也曾分析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与以往社会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邓小平坚持认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须坚持;但“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与生产力发展相矛盾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具体的体制与规章制度,对此必须进行改革。从此,“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观念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实行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从那时以来,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党进行持续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功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和面貌。从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来看,党在探索中不断前行,逐步摆脱旧观念、形成新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党的十四大实现理论突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用了10年时间、经历了5次变化。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做出新的科学定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前后20年、出现了6种提法。这个历史进程体现了深化改革的艰难,也昭示了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重大先导作用,对继续深化改革具有深刻的历史启迪。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抉择和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