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凤鹏, 徐二明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 北京 100872)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匮乏等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世界气象组织2013年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2年地球大气的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纪录,而且维持增长趋势。中国的环境问题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态势。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环境污染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高达3%,说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高能耗与高污染为代价的。而且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已经由经济增长的软约束演变为硬约束[1]。《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指出造成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工业企业,污染约占总污染的70%,化工、石油等部门的一些重点企业,废料流失率高达86%[2]。可见,探索影响中国工业企业环境行为的因素,并进一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中国工业企业环境现状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21世纪初期几大金融丑闻的发生强烈呼吁企业的重要机制董事会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很多国家也已做出努力,比如,颁布规范公司治理的相关法律[3]。现有的关于董事会对企业环境责任影响研究主要关注董事会内部层面即董事特征、董事会规模等因素[4-5],[6]885,而较少关注董事会与企业外界环境形成的关联所扮演的角色对企业环境责任产生的影响。连锁董事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连锁董事是指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担任董事职务的董事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间关系[7]271。连锁董事是一种重要的企业间网络关系。连锁董事在美国企业中快速成长而且重要性不断增强[8]164。中国上市公司中连锁董事的现象也已经较为普遍,本文所收集的数据显示,具有连锁董事的企业占总样本的83%。已有研究表明,连锁董事会对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战略产生影响[9]50,[10]583,[11]58。
纵观已有关于连锁董事与环境责任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现有关于连锁董事对环境战略的影响研究还较少,Ortiz-de-Mandojana等(2012)以美国电气公司行业为对象,研究发现公司与供应商形成的连锁董事与公司采取积极环境战略之间存在一定关系[8]164。首先,该研究是以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环境为背景进行的,并以美国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制度背景下的企业还有待商榷。同时,连锁董事与环境战略间关系研究还没有以我国制度环境为背景展开,更没有采用我国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其次,该研究是在发达国家完备的制度环境下展开的,忽视了对我国这样处于转型经济时期不完备制度环境特殊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再次,该研究只是针对电气行业这一单一行业进行的,因此在其他行业的情况如何还有待分析和检验。最后,该研究只关注了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之间的连锁董事,那么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连锁董事是否也会产生影响仍有待探究。
基于此,本文以资源依赖理论为依据,以中国企业所处制度环境为背景,探究连锁董事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针对中国转型经济国家的制度特征,本文提出连锁董事是企业获取资源所依赖的重要战略,是对企业有重要价值的资源,企业为了维护这种战略途径和资源而实施环境战略。企业对与上下游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的依赖程度的差异导致企业做出不同的环境战略选择。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作用,本文提出地区制度环境(由中国制度发展不平衡性导致的地区制度差异)对连锁董事作用于企业环境战略产生调节性影响。本文通过中国A股7个行业上市公司2009-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支持所提出假设。
1.环境战略。Walls、Phan和Berrone(2011)将环境战略定义为企业管理或者不管理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战略活动[12]。根据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Roome(1992)、Hart(1995)等对企业环境战略进行了不同类别的划分[13],[14]987。Hart(1995)将环境战略界定为三类:污染防治、产品管理、可持续发展[14]987。Henriques和Sadorsky(1999)将企业对待环境事项的不同路径界定为反应战略、抵抗战略、妥协战略、积极战略[15]。Buysse和Verbeke(2003)将战略界定为3类:反应战略、污染防治、环境领导[16]457。这些不同的环境战略划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组合,这个组合是基于环境实践方式的连续统一体,从最低层面即不参与自然环境保护,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事,再到最高层面即自愿的实施环境保护,核心目的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根据这个组合,环境回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的预期需求倾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需求),以及不同程度的自愿性[17-18]。在对以上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将企业环境战略按照积极性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抵抗型战略、消极型战略、积极型战略。
Hart(1995)将环境战略进行划分的内容依据是企业对5个资源领域的投资情况,包括:对绿色产品和制造技术相关的传统绿色能力的投资、对员工技术的投资、对组织能力的投资、对正式管理体系和流程的投资、对战略计划过程重新配置的投资[14]992。Buysse和Verbeke(2003)将企业环境战略所包含的内容界定为5个方面的投资和发展情况:传统绿色能力、员工技术、组织能力、管理体系和流程、战略计划过程[16]455。本文借鉴以上研究,将企业环境战略界定为:企业在一般绿色能力、员工教育培训、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发展能力、环境战略计划过程5个方面的投资和管理活动。
2.连锁董事的资源依赖观点。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公司战略导向与资源的可获取机会相关。依据资源依赖观点,董事是管理外部依赖和减少不确定性的主要工具[19]。通过董事会,公司可以获得有价值的资源[20],这些作用对于连锁董事尤其明显。当目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连锁董事关系时,两个董事会董事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降低企业获取资源的不确定性[21]。
连锁董事是一种促进组织间交流的组织间关联形式。这种关联提供通过吸纳(Cooptation)获取外部群体支持的机会。吸纳是指一个人或者一组人被任命为一个董事会的董事或者咨询委员会、政策制定群体或者其他一些组织的成员,这些组织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力,至少在表面上拥有这种能力[22]162。连锁董事通过吸纳作用的发挥,即连锁董事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参与组织决策,来帮助组织获取外部关联组织的支持。
吸纳和影响在任何以资源依赖为基础的连锁董事中同时发生[7]274。影响是指企业决策受到连锁董事所代表的外部群体的限制。尽管与关键上下游企业形成的连锁董事可能是企业保证关键资源的外部提供、减少不确定性的机制,但同时他们也使企业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可能导致企业损失一部分自治权利,使企业的行为受到限制。
1.连锁董事与企业环境战略。企业对连锁对象的依赖导致企业对环境压力做出战略回应。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是嵌入在资源依赖关系中的单位,因此它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束缚。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经济时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法律框架、稳定的政治结构以及功能性的战略要素市场,市场交易过程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很高[23],因此,降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成为企业战略需要考虑的内容[24]。连锁董事是管理资源依赖和降低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企业之间协调控制与交易的重要战略途径。已有研究认为,中国企业的连锁董事在企业降低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企业间的协调与交易中起到重要作用[25]。目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连锁董事关系,能够促进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有助于目标企业获取供应商提供的资源、维持与客户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意愿,降低目标企业面临的资源获取不确定性以及客户流失风险。
企业为了维护与连锁董事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连锁董事保证资源获取、降低环境不确定性,需要满足连锁董事关联企业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期望。已有研究认为上游企业对目标企业环境责任产生压力[26-27]。上游企业期望其下游企业生产节能环保产品、改进生产流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期望下游企业具有良好的环境责任声誉等。目标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的良好表现有助于提高供应商的合作意愿,相反,目标企业较差的表现或者不良的声誉可能导致供应商终止与其合作。
同样,客户也对目标企业的环境责任存在一定的期望,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客户企业期望上游企业能够为它们提供环保、节能的产品。尤其是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产品环保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和压力通常通过零售商、经销商等下游企业传递给下游生产商,再向上传递给上游生产商以及原材料供应商等,逐级传递。而且,从供应链声誉溢出的角度来讲,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环境声誉通常会产生连锁反应,下游企业的环境声誉通常会受到上游企业环境声誉的影响。顾客会将下游企业的环境声誉与供应商联系起来,供应商出现环境污染丑闻会严重影响下游企业的销售绩效[28]。基于对自身声誉和利益的考虑,企业会较为关注上游企业的环境声誉,拒绝与具有不良环境声誉的上游企业合作,或者短期内因为一些原因不撤换供应商,但是长期来看,他们会放弃与具有不良环境声誉的企业合作,而选择与具有良好环境声誉的企业合作。
因此,企业为了达到通过连锁董事维护资源获取、维护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及降低不确定性目的,会对上下游企业施加的环境压力做出一定的战略反应。Ortiz-de-Mandojana等(2012)研究表明提供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与企业采纳积极型环境战略具有正相关关系[8]164。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对企业环境战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地区制度环境的影响。企业对压力来源的依赖程度影响其做出的战略选择,他们对压力来源的依赖程度越高,做出服从性战略选择的可能性越大,做出拒绝性战略的可能性越小[29]。企业在面临上下游连锁企业的环境责任压力下,采取的环境战略受到所在地区制度环境的影响。原因在于,地区制度环境影响了所在地区企业对连锁企业的依赖程度,或者说影响了连锁董事关系对于企业的价值性,进一步影响企业对连锁企业环境压力的战略回应态势。
尽管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在市场转型方面取得巨大发展,但是不同地区的制度发展进程存在着较大差异[30]。不同地区的企业面临着差异巨大的运营环境,比如当地政府制定的政策、当地的消费者市场、竞争市场、市场中介等方面构成的制度环境存在差异。
较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31],能够提供有效的中介服务和可靠的市场信息、有效的合同执行机制、政府对企业经营更少地干预。完善程度较高的制度环境能够更加有力地降低企业经营面临的交易成本:更加透明、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和中介服务能够降低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性;强有力的合同执行制度能够更有力地约束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降低企业可能遭受因交易对象毁约所蒙受的损失;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从市场上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例如,原材料。因此,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中,企业依赖连锁董事这种非正式机制来降低环境、资源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需求下降。也就是说,连锁董事关系对于企业的价值性降低,进一步导致企业遵守连锁企业施加环境压力的积极性下降,对连锁董事促进企业采纳积极性程度较高的环境战略产生削弱作用。
相反,在制度环境较为落后的地区,企业面临的交易成本和环境、资源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更加需要通过连锁董事这种非正式制度来提高资源的获取和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对与上下游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的依赖性增加,或者说连锁董事关系对于企业的价值性提高。因此,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中,企业对上下游连锁企业施加的环境压力做出积极性战略回应的可能性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较为积极的环境战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企业所处地区制度环境越好,连锁董事关系对环境战略的正向影响越弱。
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国第一个由部委出台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规范性文件《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32]。2008年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别推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文件,对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行为进行规定。在国务院、深交所和上交所等组织的推动下,2009年上半年在华企业发布社会报告达400份,开启了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全新阶段。因此,我们选取深沪两市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我们依据相关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1)删除ST类、PT类公司;(2)剔除4年中公司高管信息不详细,以及企业财务绩效等指标信息缺失的公司。根据以上标准进行筛选后,我们最终获得由183家公司连续4年数据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泰安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网站。
表1 本文样本的行业类别以及数量分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把所有样本企业归入相应的产业、门类、大类,共分为7个类别,具体的类别名称、样本量分布情况见表1所示。
1.因变量环境战略。关于环境战略测量题项的设计,本文借鉴Buysse和Verbeke(2003)[17]457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邀请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高管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环境战略实践对题项内容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意见。最终环境战略量表共包含10个题项。
在测量环境战略题项时,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题项的文本信息进行量化。具体的量化方法为:当企业的信息中未提及到该题项内容时,将该项赋值为0;当企业的信息中有提及该题项内容,但是无金额数值或其他类型数值描述时,将该项赋值为1;当企业的信息中有提及该题项内容,而且有金额数值或者其他类型数值描述时,将该项赋值为2。在此基础上,将每项内容得分加总,得到环境战略总分。将环境战略分数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代表抵抗型战略、消极型战略、积极型战略。
2.自变量。对于连锁董事,我们借鉴Haunschild和Beckman(1998)[33]的相关研究,采用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数量来测量,本文是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的连锁董事关系数量。这种方法能够最好地衡量公司可获取信息来源的数量。
3.控制变量。我们引入企业规模、企业风险、财务绩效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本文将企业所有权性质作为控制变量,是因为考虑到国有与民营企业在连锁董事的设置目标和内容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由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任职结构、董事会规模可能对企业环境战略产生一定影响[6]897,本文将它们进行控制。
4.调节变量。借鉴Li和Qian(2013)的做法[34],我们采用樊纲等(2011)[35]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来测量制度环境。表2对本文关键变量进行补充概况性描述。
表2 关键变量测量描述
为了检验连锁董事对企业环境战略影响的假设1,我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1:
企业环境战略=β0+β1连锁董事+β2企业总资产+β3资产负债率+
β4财务绩效+β5董事会规模+β6企业性质+β7两职合一+ε
(1)
为了探讨地区制度环境对连锁董事与环境战略间关系的影响,即检验假设2,我们构建了连锁董事与地区制度环境的交互项,并建立模型2:
企业环境战略=β0+β1连锁董事+β2地区制度环境+β3连锁董事地区制度环境+β4企业总资产+
β5资产负债率+β6财务绩效+β7董事会规模+β8企业性质+β9两职合一+ε
(2)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应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同时兼具对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的功能。因为企业环境战略是定序类数据,在进行企业环境战略对自变量、调节变量的回归分析时,依据陈强(2010)[36]采用定序逻辑回归模型(Ordered Logit Regression)进行分析更合适。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TATA10.0。
表3列出变量的基本描述性统计结果。A栏中,中国工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连锁董事的平均值为3.01,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工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连锁董事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连锁董事的标准差为4.23,说明中国工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连锁董事存在较大差异。C栏中,企业环境战略平均值为1.34,说明平均而言,我国上市工业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采取较为消极的战略。D栏中,从企业所有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数量占总样本的75%。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水平,采用双尾检验,括号内为z统计值。
表4给出以企业环境战略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对于模型1,可以看出,连锁董事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回归系数是0.035,在5%的水平上显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越多,企业越倾向于采取积极性程度较高的环境战略类型,假设1得到验证。
在控制变量方面,董事长与CEO(或者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两职分离相对于两职合一,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积极性程度更高的环境战略。
在模型2中,连锁董事与地区制度环境的交互项与企业环境战略的回归系数为-0.113,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制度环境对连锁董事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模型2的结果验证了假设2。
本研究就连锁董事与企业环境战略间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地区制度环境对连锁董事与企业环境战略间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从企业对连锁董事关系的依赖影响其战略选择的角度提出研究假设。并以中国183家工业企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9-2012年连续4年的面板数据的分析,对连锁董事与环境战略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和检验。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的连锁董事关系与企业环境战略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对于企业采取环境战略产生促进作用。连锁董事是企业用以提高资源获取能力和降低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战略途径。由于企业对连锁董事关系具有一定的依赖,企业为了维护与连锁企业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连锁董事的控制能力,会通过在环境责任方面良好表现、实施积极性程度更高的环境战略来满足连锁企业的期望。
第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制度环境差异对连锁董事关系与环境战略之间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水平越低,连锁董事对环境战略的促进效应越强。地区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验证连锁董事的资源依赖观点,地区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连锁董事关系依赖程度,影响企业在连锁企业压力下做出的环境战略。
本研究在4个方面对现有研究具有贡献:
首先,本研究拓展了有关企业选择环境战略动机的研究。已有研究对企业实施环境实践的动机解释主要包括企业为了获取竞争力、合法化、承担社会责任[37-39]。本研究结果表明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解释中国背景下企业实施环境战略行为较为有效。
其二,就有关影响企业选择和实施环境战略的机制而言,已有研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40-41]。本文对这一领域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连锁董事和环境战略存在正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这种关系强度的调节性因素。研究发现地区制度水平对“连锁董事-企业环境战略”间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这一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描绘连锁董事与企业环境战略间的关系。
其三,就有关连锁董事相关文献而言,已有研究较多集中在连锁董事对企业经济绩效、对经济战略的影响[9]50,[10]583,[11]58等方面,却鲜有对连锁董事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而且也没有对企业如何维护连锁董事关系进行研究。本研究指出,在中国,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是维系与上下游企业的连锁董事关系,进而维系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4方面实践建议:
第一,对于企业而言,在中国,连锁董事关系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制度还不够健全,市场机制还尚待完善,连锁董事对于企业而言更加重要。因此,采用合法合理途径来提高企业对这一关键战略途径或者资源的控制能力是企业需要掌握的策略。企业应该充分了解连锁董事关联企业对自身的环境责任期望,以便于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环境战略。
为了保证和促进连锁董事对于推动企业采纳积极性程度较高的环境战略的作用的发挥,立法部门应该尽快颁布相关法律对企业建立连锁董事的条件、方式以及连锁董事的权力、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第二,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致力于削弱企业由于制度环境因素对连锁董事依赖造成的对环境战略的影响,同时引导和转变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动机。当企业运行所在地区制度环境较好,企业对连锁董事的依赖就会降低,即连锁董事对于企业的价值会降低。正式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强化了企业采用连锁董事这类非正式机制来进行弥补的需求和动机,从而使作为社会公民本该承担的环境责任沦为企业维护利益的工具。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制度体系的建设,减少对资源配置的干预,提高法律制度环境的水平,建立有效的资本、要素市场,给企业提供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使企业在考虑承担环境责任的时候,不是出于衡量连锁董事对企业的价值性以及对正式制度的缺失进行弥补的动机。
第三,对于政府而言,培养真正意义上“社会责任”驱动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企业“公民”:使学校重视开设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塑造和培养潜在管理者和员工的企业公民意识;通过由当地政府或者商会等组织牵头举办社会责任课程学习班等方式,强化和提高股东、管理者和员工的企业公民意识;通过树立在环境行为方面的企业典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减少环境污染活动,并在产品、工艺方面加大环保科技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举行管理者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价值观。政府应该提高科研机构在环境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提高公共环保技术和设施的共享程度,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的成本。
第四,加强上下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中国上市公司目前在环境支出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缺乏有效的内部环境治理机制[42]。这就需要一方面完善企业内部环境治理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本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上下游企业对目标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产生压力,而且,研究发现这种压力在推动企业选择和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战略中起到显著作用。因此,应该进一步倡导上下游企业关注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有选择地回避或者拒绝与那些在环境责任方面表现不好的企业进行交易,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危害环境行为的惩罚效应,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环境治理水平。同时,还需要重视基于市场机制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督和激励作用,比如,发挥投资者通过注资与撤资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治理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
第一,本研究主要关注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的连锁董事,未来研究可以分析企业与其他类型利益相关者企业建立的连锁董事关系对环境战略的影响,探讨连锁董事在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中的真实作用。
第二,本文研究地区制度环境对连锁董事与环境战略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可以探讨行业、企业层面因素可能对连锁董事与环境战略间关系的影响。
[1]李兰冰.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与解构—基于“管理—环境”双重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6):57-69.
[2]邹东涛.企业公民蓝皮书:中国企业公民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4-75.
[3]AGUILERA R V,CUERVO-CAZURRA A.Codes of Good Governance[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9,17(3):376-387.
[4]KASSINIS G,VAFEAS N.Corporate Boards and Outside Stakeholders as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Litig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5):399-415.
[5]BERRONE P,GOMEZ-MEJIA L R.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An Integrated Agency-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1):103-126.
[6]WALLS J L,BERRONE P,PHAN P H.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Is There Really a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8):885-913.
[7]MIZRUCHI M.What do Interlocks Do? An Analysis,Critique,and Assessment of Research on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6,22(1):271-298.
[8]ORTIZ-DE-MANDOJANA N,ARAGóN-CORREA J A,DELGADO-CEBALLOS J,et al.The Effect of Director Interlocks on Firms’Adoption of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2,20(2):164-178.
[9]HAUNSCHILD P R.Interorganizational Imitation:The Impact of Interlocks on Corporate Acquistion Activit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3,38(4):50-61.
[10]DAVIS G.Agents without Principles? The Spread of the Poison Pills through the Intercorporate Network[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1,36(4):583-613.
[11]STILL M C,STRANG D.Who does an Elite Organization Emulat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9,54(1):58-89.
[12]WALLS J,PHAN P,BERRONE P.Measuring Environmental Strategy:Construct Developme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Business and Society,2011,50(1):71-115.
[13]ROOME N.Develop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1992,1(1):11-24.
[14]HART S L.Natural 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4):986-1014.
[15]HENRIQUES I,SADORSKY 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Commitment and Managerial Perceptions of Stakeholder Import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1):87-99.
[16]BUYSSE K,VERBEKE A.Proac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A Stakeholder Management Perspectiv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5):453-470.
[17]ARAG′ON-CORREA J A,SHARMA S.A Contingent Resource-based View of 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1):71-88.
[18]SHARMA S,VREDENBURG H.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ly Valuabl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8):729-753.
[19]SCHOORMAN F D,BAZERMAN M H,ATKIN R S.Interlocking Directories:A Strategy for Reducing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1,6(2):243-251.
[20]HILLMAN A J,DALZIEL T.Boards of Directors and Firm Performance:Integrating Agency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3):235-256.
[21]BAZERMAN M H,SCHOORMAN D.A Limited Rationality Model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3,8(2):206-217.
[22]PFEFFER J,SALANCIK G.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A Resource-dependence Perspective[M].New York:Harper & Row,1978:121-180.
[23]PENG M W,HEATH P S.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Institutions,Organizations,and Strategic Cho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2):492-528.
[24]PRAHALAD C K,BETTIS R A.The Dominant Logic:A New Linkage between Diversity and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6,7(6):485-501.
[25]任兵,区玉辉,林自强.企业连锁董事在中国[J].管理世界,2001,(6):132-141.
[26]CARTER C R.Ethic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A Dyadic Examination[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0,18(2):191-208.
[27]CARTER C R,JENNINGS M M.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2,38(1):37-52.
[28]LIPPMAN S.Trends in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Corporate Environment Strategy,1999,6(1):40-50.
[29]OLIVER C.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1):145-179.
[30]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10.
[31]CULL R,XU L C.Institutions,Ownership,and Finance:The Determinants of Profit Reinvestment among Chinese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1):117-146.
[32]陈佳贵,黄群慧,彭华岗,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5-48.
[33]HAUNSCHILD P,BECKMAN C.When do Interlocks Matter? Alternat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lock Influenc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8,43(4):815-844.
[34]LI J T,QIAN C L.Principal-principal Conflicts under Weak Institutions:A Study of Corporate Takeovers in China[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4):498-508.
[35]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5-15.
[36]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与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203.
[37]BANSAL P,ROTH K.Why Companies Go Green: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717-736.
[38]郝云宏,唐茂林,王淑贤.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理性及行为逻辑:合法性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249(7):74-81.
[39]黄亮,张建琦.企业环境不确定性对中小民营企业家战略执行能力的影响[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35-41.
[40]LOGSDON J M,WOOD D J.Business Citizenship:From Domestic to Global Level of Analysis[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2002,12(2):155-187.
[41]CAMPBELL J L.Why would Corporations Behave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Ways?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3):946-967.
[42]沈红波,谢越,陈峥嵘.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其市场效应——基于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