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茹, 王细芳
(上海电机学院 商学院, 上海 201306)
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胡君茹, 王细芳
(上海电机学院 商学院, 上海 201306)
中美两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机电产品贸易在中美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和测度了1992—2011年间中美金属加工机械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构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产业内贸易; 金属加工机械; 影响因素
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推进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本文以金属加工机械为对象,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 的4位数层次上,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为考察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本文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公式30(简称G-L指标)计算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对生产多品种产品的产业来说,其计算公式为
Bi=1-∑|Xi-Mi|/∑(Xi+Mi)
(1)
式中,i为某一特定产品组合或产业;Xi、Mi为该产品组合或产业之产品的出口额、进口额;Bi为产业内贸易指数,0≤Bi≤1。当0.5 由于G-L指标在测算贸易收支严重失衡的国家时,产业内贸易指数值会发生向下的偏倚,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了调整的G-L指标,即 (2) G-L 指标本身是一个比值,无法反映一个国家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产业内贸易绝对量指标Ai,Ai为i产业产业内贸易的绝对量, Ai=(Xi+Mi)-|Xi-Mi| (3) 从表1可以看出: 中美金属加工机械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2007—2011年都在0.6左右;调整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2003—2011年都保持在0.7以上,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绝对量2003—2011年基本处于增加趋势,这表明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表1 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和绝对量Tab.1 Index and the absolute volume of the Sino-USAintra-industry trade of metal working machinery 注: 数列①的数值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 (unstats. un.org/unsd/comtrade)原始数据通过式(1)计算得出;数列②的数值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unstats.un.org/unsd/comtrade)原始数据通过式(2)计算出;数列③的数值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unstats.un.org/unsd/comtrade)原始数据通过式(3)计算出。 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以3位数划分产业部门。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分为4个产业部门: 731(以切削金属或其他材料方式进行加工的机床)、733(以不切削材料的方式对金属、烧结金属碳化物或金属陶瓷进行加工的机床)、735(专门适用于或主要适用于第731、第733组所列机器的未另列明的零件及附件;手加工用任何种类刀具的夹具)、737((除机床外的)金属加工机械及其未另列明的零件)。 从表2可以看出: 735部门2003—2011年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保持在0.8以上(除2008年为0.7334),中美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731部门2007—2011年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0.5以上,中美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一般;737部门2007—2011年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0.5以上,中美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一般;733部门2003—2011年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0.5以下,中美之间的贸易都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表2 中美金属加工机械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指数Tab.2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of metal workingmachinery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ectors ofChina and USA 注: 表内各数值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unstats.un.org/unsd/comtrade)原始数据通过式(1)计算出。 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两类。前者是指同一产品组中,特征、品牌等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后者是指同一产品组中,质量存在差异的产品之间的贸易。 Greenaway和Milner借助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细化。 水平产业内贸易(HIIT) (4) 垂直产业内贸易(VIIT) (5) 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以4位数划分产品,对1992—201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出结论: 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并且中国处于垂直产业分工的低端,也就是说中国处于贸易的劣势地位。部分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如表3所示。 表3 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Tab.3 Types of the Sino-USA intra-industry trade of metal working machinery 注: 表内7311为利用激光进行加工的机床;7312为多工序自动数控机床;7313为金属加工车床;7314为钻床;7315为铣床;7136为磨床;7317为刨床;7331为锻床、冲床;7339为拉床;7351为工件夹具;7359为其他机床零部件;7371为冶金及金属铸造机械及零件;7372为金属滚轧机及零件;7373为电焊机及零件;7374为气体操动的机器和器械;各数值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unstats.un.org/unsd/comtrade)原始数据通过式(4)、(5)计算得出(由于7371、7372、7373、7374在SITC 4位数层次上没有进出口数量,采用SITC 5位数层次上数据计算)。 4.1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很多,一般分为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两大类。国家特征主要有人均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规模、一体化程度等。产业特征主要有规模经济、国际直接投资、产品多样化程度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5个影响。① 国家经济规模;② 国家经济规模的差异;③ 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④ 加工贸易;⑤ 人均收入水平差异41,[4-5]。 4.2模型的构建 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本文选择了5个变量: ① 国家经济规模,用GDPCU表示,取中国GDP和美国GDP的平均值;② 中美国家经济规模差异,用GDPD表示,取美国GDP与中国GDP的差额;③ 中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用FDI表示;④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用JG表示,取加工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百分比;⑤ 中美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用AGDPD表示,取中美两国人均GDP的差额。构建模型 GL=f(GDPCU,GDPD,FDI,JG,AGDPD) 其中,GL表示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unstats.un.org/unsd/comtrade)原始数据通过式(1)计算得出。 两边取对数 lnGL=C1+C2ln GDPCU+C3ln GDPD+ C4ln FDI+C5ln JG+C6ln AGDPD 4.3检验结果 采取1992—2011年共20年的数据,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方法,利用Eviews软件进行估算,并进行t检验和F检验,结果见表4。 回归结果显示: ln GDPD、ln FDI、ln JG、ln AGDPD 通过t检验和F检验,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以上回归结果表明: ① 中美两国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效应难以判断。② 中美国家经济规模的差异,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具有正效应。中美国家经济规模的差异,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正效应大于中美金属加工机械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负效应。③ 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具有负效应。由此可见,目前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还是在于追求低成本、获取廉价资源、占领中国市场,其性质是替代贸易,这种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必然是负相关。④ 加工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比重的提升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具有正效应,符合预期。⑤ 中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对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具有负效应。随着中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的缩小,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会逐步提升,符合预期。 表4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的检验 自变量系数P常数项3 8329210 5833lnGDPCU-0 0993700 6879lnGDPD8 1420270 0047lnFDI-0 3957230 0060lnJG1 0716610 0338lnAGDPD-34 649340 0025决定系数R20 917909调整的决定系数R20 888591F统计量31 30848 注: 中美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中美两国人均GDP数据,通过世界银行网站数据计算得出。中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数据,通过《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整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说明该产业的贸易优势已经开始由资源禀赋优势转向竞争优势。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各有不同。但是,中美金属加工机械产业内贸易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且中国处于垂直产业分工的低端,这种贸易格局不利于中国金属加工机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不能满足以低价格出口低技术、低品质、低附加值产品来扩大金属加工机械出口贸易的现状,否则最终只能是阻碍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应该从多方面努力,改变在中美金属加工机械垂直产业分工中的低端地位,进一步促进该产业内贸易的良性发展。 (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7-8]。 (2)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产业集群,形成集加工制造、产品开发、技术研发、运营服务、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为一体、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9]。 (3) 调整外资政策。根据中国产业结构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的政策,积极引导外商投资进入高新技术行业,限制对低技术、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更好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10]。 (4) 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企业不能局限在生产这一环节上,应积极研发和生产自己的产品,创立自主知识品牌,从而占领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企业应实施规模经营战略,规模经济除能带来规模效益外,大型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提升中国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1]。企业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促进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高竞争力[12]。 (5) 继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建立和健全居民保障体系,有利于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6) 合理发展加工贸易。提高中间产品国内采购率,延长国内价值链,加大加工贸易波及效应,使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政府要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促进加工贸易升级[13]。 (7) 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入产业园区,促进园区内的企业发展,发挥园区的周边带动效应,向周边区域以及技术相对落后区域进行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等[14]。 (8) 解决好双边贸易中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在WTO规则下,中美双方加强交流合作,特别要进一步发挥民间机构的作用,加强两国行业协会与进出口商会之间的合作,及时交换信息,规范企业的行为,解决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和纠纷[15]。 [1] 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0,41. [2] 李俊.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优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3): 32-36. [3] Greenaway D,Hine R,Mibner C.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a cross industry analysis for the United Kingdom[J].The Economic Journal,1995,433(105): 1505-1518. [4] Fontagné L,Freudenberg M,Péridy N.Trade patterns inside the single market[OE/OL].(1997-04-07)[2013-08-03].http://www.cepii.tr/%5Clang-laisgraph/workpap/pdf/wp97-07.pdf. [5] 陈迅,李维,王珍.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6): 48-54. [6] 孟祺,朱晶.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静态面板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36-42. [7] 闫逢柱,孟祺.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变动与决定因素——基于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8(2): 24-29. [8] 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0(2): 32-37. [9] 胡君茹,卫旭东.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0(2): 21-25. [10] 赵放,李季.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10): 35-40,50. [11] 赵放,李季.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3): 17-23. [12] 易雪玲,邓志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与产业竞争力:以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为例[J].商业研究,2009(11): 39-42. [13] 弋甸园.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7): 222-223. [14] 沈爱华.推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3(2): 29-30. [15] 郑宁,唐丁祥,黄文学.中国与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J].特区经济,2010(5): 97-98. Empirical Analysis of Sino-USA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tal Working Machinery HUJunru,WANGXifang (School of Business,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China and USA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partners to each othe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take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Sino-USA trade. The G-L index, absolute trade volume of IIT and Greenaway & Milner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ral level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metal working machiner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period of 1992—2011. A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of machinery and transport equipment.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tra-industry trade; metal working machinery; influencing factor 2013 - 11 - 27 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资助(13XKJ02) 胡君茹(1977-),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管理,E-mail: hjrlucy@126.com 2095 - 0020(2014)01 -0058 - 05 F 752.7; F 224 A2 各部门产业内贸易分析
3 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分析
4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Tab.4 Test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ino-USA intra-industry trade of metal working machinery5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