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学中创新式写作之提倡*

2014-09-14 05:01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德语工作坊写作者

曹 霞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上海 200083)

德语教学中创新式写作之提倡*

曹 霞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上海 200083)

德语教学中的创新式写作是指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模式和场景,教师运用多种媒介或手段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将思绪、感触用德文表达出来。在德国,教育学家对创新式德语写作已进行过深入研究,取得了基本共识。提倡创新式写作与写作工作坊,在德语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德语;写作;创新

1 引言

长期以来,写作在德语教学中普遍不受重视。但是,按照2006年修订的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写作与听力、口语、阅读、口译、笔译一样,是德语专业本科生的六大专业技能课程之一。可见写作教学在德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初入大学的德语本科生们,在德语学习中常常表现出“成人的思维,儿童的语言”。而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中国式的德语表达。对此,中国教师往往发现了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也常常对具体错句进行纠正、指导,但总感到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笔者在十多年的德语教学中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写作教学如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要融汇德语文化的背景于教学之中,还应当学会站在德国人的立场思考问题,特别要吸收德国人关于写作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其中,创新式写作与写作工作坊的提倡,在德语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国外教育学家对创新式写作的理解

何谓创新,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罗博·陂珀(Rob·Pope)教授是研究创新历史、理论和概念实践的领军人物。他在其专著《创新:理论、历史和实践》中认为创新是“一种能够创作(machen)、做(tun)和形成新鲜东西(etwas Frisches)的能力,一种对别人或我们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这里指比每个人的“自我”还要多)”[1]。罗博有意识地选用了“新鲜东西”一词,这样就将它与新东西(etwas Neues)区分开来,前者含义更为深刻。“创新式写作”在德语中并不是一个固定或者专业的词汇,但是许多德国学者的观点体现了对传统写作教学的反思。如李珂(Rico)的“自然写作”(natürliches Schreiben)观就具有代表性。根据他的观点,“自然写作”意义上的创新应该充分利用左右大脑,特别是经常被忽视的右大脑。根据李珂的方法,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空白页上写出一个核心词,并用一个圆将其圈出来,这种方法通常也叫做“词汇刺猬”(Wortigel)。具体操作如下:

老师首先让学生写出与这个核心词相关联的词语并用这些词语来构思写作。这相当于一个连环式的词语游戏。词汇搜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挥想象力和词汇创新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复习和丰富德语词汇,学生还可以从词汇中发掘出自己的写作主题,从而将这些词汇变成自己作文的主题词。当然,这种联想式的引入还可以是一张图片、一首歌,甚至一句谚语等等。这些都有可能触及到语言学习者本能的愿望、好奇、恐惧、幻想等。由此可以看出,写作不再是一支笔和一张纸那么简单的问题了。

李珂的理论建立在半球模型影响的大脑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该模型中,大脑被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右脑主管整体的、情感上的“设计思维”(形象思考和类比);左脑主管理性的“符号思维”(线性、概念和逻辑思维)。尽管最新的大脑研究已经表明,应该对这种模型加以修正,但它还是对德语写作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的教育改革的驱动下,德语作为外语的写作也逐渐由以主题为导向的写作过渡到以找寻自我和发现自我为目标的写作方式。

“交际功能性文本”(kommunikativ-funktioneller Text)写作模式也是一种写作教学的创新。布林克(Brinker)认为,写作者正是想利用语文和他们的接受者(阅读者)建立起一种交际关系[2]。写作者之所以要面向他们的潜在读者,是因为他们怀有一定的意图,他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写作。好的文本体现了传达信息的写作者与从文本获得信息的读者相互之间需求的平衡。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对话式和社会互动式的方式就是:“写作不仅伴随着行为,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行为方式。”[3]这就强调了文本的交际功能以及适应读者需求的重要性。因此,文本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给读者提供的交际的适合性也是写作的核心问题。在“交际功能性文本”型写作中,写作者是需要具备创新理念的。也就是说,需要写作者超越复制和常规来创造出Pope所说的“新鲜东西”。从另一角度看,唯有写作者自己有语言意识,才能创作出激发读者兴趣的读本。根据布勒(Bühle)的欧加农符号理论学模式(semiotisches Organonmodell),文本作为复杂的符号除了具有描述、呼吁功能,它还具有表达说话者或是文本作者情感和见解的功能。雅各布森(Jakbson)也认为,除了具有参照、诗意、意动和应酬功能以外,文本还具有情绪的功能[4]。因此,表达和情绪这两个功能就成为写作步骤教学法变体与写作工作坊的核心。它们倡导自由的和文学的创作形式,而交际功能写作模式则在实用性、以文本为主导和社会互动写作教学法的大框架下强调写作的描述和呼吁功能。

国外的教育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基本形成如下共识:在德语作为外语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解除学生写作思维上的障碍,试图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根据读者的阅读意象进行写作。此外,读者也可以在写作者的文本修改阶段成为对文本评价主体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发达的新媒体(如电邮、微博、EMS等)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写作工作坊(Schreibworkshop),以利于学生以合作或是单独的形式在不同地方同时进行一个文本的创作。

3 创新式写作在我国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我国大学德语写作课堂普遍出现教与学的互动困难、学生写作潜能难以激发的情况下,“创新式”写作教学理念应当得到提倡。所谓“创新式”写作教学,是指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模式和场景,教师运用多种媒介或手段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其将思绪、感触用德文表达出来。也即是说,在创新式写作中,应该更加强调德语学习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理念(如心智图法和聚类法),借助幻想之旅之类的方式以及一些文学创作的模式,通过这些方式使得写作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创新式写作的意义在于:1)可以训练学生完整的德语表述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语文化意识和德语思维方式;3)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语写作习惯和语感;4)也是引导学生将所学德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以及其他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种尝试;5)可以激发起德语学习者朗读、讨论、反思以及继续写作的欲望;6)能够增强德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与交际能力,如写作者之间或是写作者与未来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德语初学者而言,这种创新式写作常常让他们感到望而却步。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模式,他们常常觉得怯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感受。没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反倒觉得无所适从。他们害怕遭遇到教师和同学的低分、差评或是嘲笑。但事实上,如果他们排除了这一心理障碍,完全可以很好地将个人经验和想象力用所学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因此,面对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学习者的初级阶段就将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激发出来,给他们创造出自由的空间。

那么,如何实现创新式写作呢?创新式写作需要:

——实物

——图像、图片或是音响资料

—— 词条和句条

——我们周围的环境

具体做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第一,讲述实物:对于词汇量掌握较弱的学生,老师首先可以采用讲述实物的方式。因为我们身边每一个物品都可能有一个故事:如一条具有纪念意义的围巾、一张邮票、一本书或是一张照片等。“我们尝试着写或读一个故事,我们用我们的想象来装饰它。”[5]17

第二,我的七件东西:让每个学生选几件为旅游途中可能准备的东西:如喜马拉雅之旅、孤岛之旅、月球之旅等等。那么,学生可能会带些什么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这样的想象之旅,并让他们所带物品在旅途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老师想让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的话,还可以让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这些物品一件件地展示出来。

第三,相互赠送句子: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带一件对学生有着不寻常意义的东西到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每个人所带的东西必须是保密的。这是一个互动式的写作方式。学生A可以让学生B闭上眼睛,然后将东西放在学生B的手上并且提问: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看到它,你会想起什么?然后学生B睁开眼睛并描述他见到这个东西的第一印象、感觉和触摸东西时的想法。然后每个人写出一个或多个句子并将它交给物品所有者。物品所有者可以将句子写到黑板上。每个学生写一篇包含这些句子的作文。

第四,“十一个词”:十一个词是一种由5句话组成的小短文:第一行1个词,第二行2个词,第三行3个,第四行4个,第五行又是1个。这种小短文比较适用于描述图片。它最大的优点在于用最少的词汇最准确地描述图像。

第五,由于课堂教学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些有趣的图片或是照片。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如对单张图像的描述;或是将几张图片串联起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等等。

第六,描述音乐或是短片:随着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在课堂上的广泛运用,还有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强,音乐和短片也逐渐成为写作课上的常客。教师可以采用播放一段音乐或短片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写作。如将音乐写成故事、为短片写结局或者开头,或是补充剧中情节等等。

写作工作坊概念的提倡也很重要。笔者理解,所谓写作工作坊实际上是进行写作课程所需要的设施及空间的形象表述。但它并非传统上的教室。写作工作坊的设立可以有不同的目标:

——向具体的读者提供信息和激发其产生特定的见解、想法、意见和行为;

——表达难以表达的意见和思想;

——研究文化根源;

——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对其进行改善;

——了解文本类型的规范;

——学习、运用和掌握另外一种语言;

成功地建立一个写作工作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必须要有一种能够激发学习者相互交流想法并且能够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意见的氛围;

——学习者必须具有协同和分工写作的能力;

——教师必须具有裁判和提供咨询的能力。

写作工作坊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要赋予学习者一种创作的权利和自由。自由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最基本的条件。如果学生没有自由的权利,那么这往往会限制创新的实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文本类型的规范和对文本形式的特定要求才不会与创新发生冲突。在最简单的形式要求下,创新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比如一个德语学生的一首1234—1诗歌正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创新的这一特性。学生首先遵循了形式上的要件(第一行1个单词,第二行2个单词,其余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行一个与第一行相同的单词)。

这位学生通过行数的增加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诗的模式、诗行的跳跃性以及文学性的暗示。通过这首貌似简单的诗歌,不仅体现出了作者诗意的想象和文学的修养,还表达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思考。诗歌的外在形式与诗歌的主题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树的外形契合了诗歌的春意盎然的主题,生命的美好和深远的意义也由此彰显。这首诗歌不仅体现出了诗歌形式之美,也体现出作者所具有的思想广度和深度。写作创新的意义由此得以实现。

4 结语

写作实际上是一个创新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意味着对语言文本创新能力的培养。德语教学中的写作课程再也不能按照老一套的方式如完形填空、句型转换等方式来进行了。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写作的目的在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地填词造句,它是一个协作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意识、能力和知识,并在写作过程中培养与别人沟通与交际的能力,增强对文本规范的认识和掌控能力。充分利用各种真实的、虚拟的“写作工作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Rob·Pope.Creativity:Theory,History,Practice[M].Abingdon:Routledge,2005.

[2]Brinker,Klaus.Bedingungen der Textualität[M].Der Deutschunterricht 3,1988.

[3]Pogner,Karl-Heinz.Text-und Wissensproduktion am Arbeitsplatz[M].Zeitschrift Schreiben ,2007.

[4]Jakobsen,Roman.Closing statement:Linguistics and poetics[M].Thomas A.Seboek(Hg.),Style in Language.Cambridge,MA:MIT Press,1960.

[5]Zopfi Christa,Zopfi Emil.Wörter mit Flügeln.Kreatives Schreiben[M].Bern:Zytglogge Verlag,1997.

G642.0

A

1674-5884(2014)02-0117-03

2013-10-29

2011年湘潭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湘大教发[2011]30号)

曹 霞(1975-),女,重庆大足人,湘潭大学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德语文学、德语教学与研究。

(责任校对 罗 渊)

猜你喜欢
德语工作坊写作者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写作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