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风蚀水平观测研究

2014-09-13 10:03张瑞强高天明郭建英
水土保持通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沙量风蚀盖度

张瑞强, 高天明, 郭建英

(水利部 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阴山北麓地区位于中国北方边陲,涉及内蒙古自治区11个旗县,总面积约6×104km2,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由于干旱和人为干扰加剧,该地区草原出现了严重退化、沙化,风蚀现象愈演愈烈,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威胁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1-2]。因此,防治草原退化、沙化,降低草原风蚀水平刻不容缓。研究区位于阴山北麓的达茂旗希拉穆仁草原,其地理位置和植被类型在内蒙古草原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关该区风蚀特征的长期观测研究目前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观测该地区草原的风蚀特征,揭示草原风蚀机理,总结风蚀估算方法,为该地区草原退化、沙化防治,遏止草原风蚀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希拉穆仁草原地处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地理坐标为北纬41°12′—41°31′,东经111°00′—111°20′。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较充沛,冬季干燥寒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4 mm,集中于7,8月;多年平均蒸发量2 305 mm;年平均气温2.5 ℃,≥10 ℃年积温1 985~2 800℃;年平均日照时数3 100 h,无霜期83 d左右;年平均风速4.5 m/s,主要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年大风日数为63 d,沙尘暴日数20~25 d。该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地形低缓起伏,由于长期受风蚀作用,地貌多呈浑圆丘陵波状,平均海拔1 600 m。土壤为各种基岩上发育的幼年土壤,高处表土层较薄,且多为石质质地,粗糙,腐殖质含量很低。地带性植被群落建群种为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其他主要或优势种有冷蒿(Artemisiafrigida)、羊草(Leymuschinensis)、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狭叶锦鸡儿(Caraganastenophylla)等多年生旱生草本半灌木植物,呈现典型草原特征。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

研究区位于达茂旗希拉穆仁镇以北3 km的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基地面积133.3 hm2,2007年实现完全禁牧,其中100 hm2为自然修复区,无任何人为干扰。选取基地内自然修复区典型地段草地为研究样地。

2.2 研究方法

研究区布置两种集沙仪。一种为德国产UGT型固定进沙口高度的全向集沙仪,该设备进沙口为直径5 cm圆管形,安装高度为25 cm,工作时由调向叶片控制可以始终朝向来风方向,风蚀物收集于密闭腔室的容器内,自动称重电子天平精度0.1 g,测量范围0~1 200 g。该集沙仪共3台,分别布置于坡顶、坡中和坡下部。另一种为自制固定朝向垂直集沙仪,集沙盒安装在0—5,15—20,30—35,45—50,95—100,145—150 cm 6个不同的高度。集沙盒尺寸为:总高11.5 cm,其中进沙口5 cm,下部储沙盒高4 cm,连接处2.5 cm;集沙盒前端进沙口宽2 cm,尾部宽8 cm,总长28 cm,集沙盒通风网为400目的筛孔。自制固定朝向垂直集沙仪沿80 m直径圆周分布,分别布置在8个方向上,每个方向上设置2个集沙仪,分别朝向圆周内和圆周外。该集沙仪总共布置16个。

采用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制的移动式风洞,在草地不同植被盖度下垫面条件下进行了野外模拟试验。该风洞由过渡段、整流段(包括开孔板、蜂窝器、阻尼网和非均匀网格)、收缩段和试验段组成,具有可拆装、可移动特点,能够根据试验需要安置在现场进行试验。其试验段为矩形无底截面,长为7.2 m,截面宽为1 m,高为1.2 m,风速为2~20 m/s连续可调,野外测试由40 kW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该风洞各截面不同高度上紊流度ε≤1%,气流稳定度η≤3%,气流速度均匀性σv<1%,试验段几乎没有静压损失,其轴向静压梯度≤0.005,风洞能量比达到0.15。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测定,性能符合开展风蚀模拟试验要求。

对研究区内草地采用1 m×1 m的样方法进行植被监测,进行植被盖度和高度的测量。

风蚀物粒径和肥力分析化验交由内蒙古林科院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对风沙活动的抑制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植被对抑制地表风沙活动,减少土壤风蚀有决定性的作用[3-7]。图1为研究区植被高度和盖度的年际变化,图2为3台UGT集沙仪总集沙量平均值的年际变化。由图1—2可以看出,2007年基地封禁初期,植被尚未恢复,风蚀比较强烈。2008年以后随着植被的恢复,近地表风沙活动骤降,风蚀被明显遏制。近几年风蚀水平基本为围封前的1/4左右。

图1 研究区植被高度和盖度年际变化

图2 UGT集沙仪集沙量年际变化

将历年植被高度和盖度分别与3台UGT集沙仪集沙量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图3)。植被高度和盖度与集沙量均呈乘幂关系,回归分析显示集沙量与植被高度:相关系数r=0.813>r0.05,4=0.811,回归效果F=7.79>F0.05(1,4)=7.71,相关较显著,回归效果较强;集沙量与植被盖度:相关系数r=0.638

图3 植被高度和盖度与UGT集沙仪集沙量回归关系

3.2 近地表风沙流廓线规律

根据自制固定朝向垂直集沙仪(6个高度,分别为0—5,15—20,30—35,45—50,95—100,145—150 cm)实地监测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12个高度,分别为0—10,10—20,…,110—120 cm),分析近地表风沙流廓线规律符合半对数线性关系,而且其活动范围基本在1 m高度范围内。研究区集沙仪和风洞模拟试验监测数据拟合整理得如下经验公式:

W=-125.53ln(h)+580.8

(1)

式中:h——集沙仪进沙口离地高度(cm);W——集沙量(代表风沙流密度)(g)。

拟合相关性指标R2=0.932 2,r=0.966>r0.05,4=0.811,r0.05,10=0.57,F=17.98>F0.05(1,4)=7.71,F0.05(1,10)=4.97,相关显著,回归效果较好。

沙粒跃移是最为重要的运动形式, 这不仅是因为跃移沙粒占全部输沙量的75%以上,而且它也是导致蠕移和悬移的重要原因,如戴全厚等[8],董治宝等[9]。20—30 cm高度内沙粒移动以跃移为主,如董治宝等[10],赵永来等[11],王嘉珺等[12]。

(2)

3.3 风蚀模数估算

根据上述观测研究成果,可推导出如下估算研究区风蚀模数的经验公式,即:

(3)

式中:FW——风蚀模数〔kg/(hm2·a)〕;W25——25 cm高度集沙仪全年集沙量(g);L——风蚀仪控制范围半径(m),L取2.5 m。

因此,风蚀模数经验公式又可以简化为:

FW=273.1W25+1 562.1

(4)

用式(4)和集沙仪监测结果估算近年风蚀模数如表1所示。

表1 风蚀模数估算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风蚀模数明显大于其他年份,2008年以后,风蚀模数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3.4 风蚀物分析

对风蚀仪收集风蚀物进行粒径分析,发现其中黏粒(<0.002 mm)、粉粒(0.002~0.02 mm)、细沙粒(0.02~0.5 mm)3种粒径所占比例分别为1.52%~3.79%,15.27%~35.9%,60.31%~83.03%。不同地势、不同年份收集的风蚀沙粒径组成基本一致。对风蚀物进行肥力分析,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风蚀物养分含量化验结果

由表2中可以看出,风蚀使土壤养分也遭受损失。根据表2可以估算出,每侵蚀1 000 kg土壤,同时就损失15 kg有机质,227 g速效氮, 262 g速效磷和120 g速效钾,肥力损失量惊人。

4 结 论

(1)草原封禁促使植被恢复良好,有效地控制了风沙活动。因此,科学利用,适时封育,是保障中国北方草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2)希拉穆仁草原地区在风力的作用下,地表土壤颗粒被吹起形成近地表风沙流,其范围基本在1 m高度内。植被高度与集沙量呈明显乘幂关系,植被盖度与集沙量的相关关系由于目前样本数量较小而无法明确,这需要今后继续开展监测工作增加样本数量。

(3)风蚀物以细沙粒为主,含量占60%以上。本地区每风蚀1 000 kg土壤,同时就损失15 kg有机质,227 g速效氮,262 g速效磷和120 g速效钾,肥力损失量惊人。

(4)本研究推导出的风蚀经验公式,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给广大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带来了方便。目前这些成果已应用于当地水土保持部门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瑞强,程荣香.内蒙古希拉穆仁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生态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1):25-28.

[2]高天明,张瑞强,刘昭.希拉穆仁草原草地退化机理及各种修复技术的适用性[J].草业科学,2010,27(1):42-46.

[3]何京丽.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99-301.

[4]海春兴,刘宝元,赵烨.土壤湿度和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8):1057-1058.

[5]李琳,杜玲,王俊英,等.京郊农田不同植被的土壤风蚀模数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457-461.

[6]王翔宇,赵名彦,丁国栋,等.天然灌草植被防治土壤风蚀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55-59.

[7]廖允成,付增光,贾志宽,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成因与防治技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2):95-98.

[8]戴全厚,喻理飞,刘明义,等.吉林省西部沙地土壤风蚀机理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81-84.

[9]董治宝,高尚玉,董光荣.土壤风蚀预报研究述评[J].中国沙漠,1999,19(4):312-317.

[10]董治宝.建立小流域风蚀量统计模型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5):55-62.

[11]赵永来,麻硕士,陈智,等.旋风分离式集沙仪的标定[J].农机化研究,2007,34(4):95-98.

[12]王嘉珺,姬亚芹,赵雪艳.等.集沙仪结构设计及其性能实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116-122.

猜你喜欢
沙量风蚀盖度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
1996-2020年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海岸线动态演变及其与水沙量的关系研究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评述
黄河宁夏段主要支流水沙量变化分析
黄河下游水沙变化特点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与披碱草对耕地风蚀的影响差异
三门峡库区近期入库水沙及渭河下游河道变化分析
基于数学模型研究三亚市区绿地生态破坏后盖度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