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新闻是对于时事最为直接和快捷的反映,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最新的信息,探究事实的真相,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成为保障新闻传播速度和新闻传播质量的关键。本文就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做好与受众心理的结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视传媒 新闻采编 受众心理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以及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也是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部分。电视新闻节目在履行本身传递信息的社会功能的同时,还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与支持,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离不开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了保证电视新闻良好的收视率以及信息实时的传播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受众的心理需求及偏好,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受众收看新闻节目最重要的一点是希望从中获取不曾知晓的信息以及对事物和环境的新认识。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新知识、新信息的了解,猎奇心理的满足,对国家以及世界大事的关注等几个方面。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赢得收视率,迅速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受众对新闻及时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日常生活中,先睹为快的心理成为众多受众对新闻资讯的共同要求,同时这一心理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电视新闻采编出现的问题
1、采编手段单一,缺乏多元性
新闻采编,从理论上来讲是一件对灵活性要求十分高的工作,在面临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不同人物时,应对的方法是不同的,采编方法的不断创新和运用,才是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可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使得其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在采编方式上千篇一律,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采编策略和技巧,使得采编工作效率低下,内容单调。
2、在采编过程中没有进行更深的挖掘
新闻采编,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只是将新闻信息和素材进行简单的收集,它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过程,在很多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眼中,新闻素材总是越多越好,其真实性和质量有没有保障是很少被关注的,而且在表象的背后,有没有隐藏更加深入更加有内涵的信息,也往往被忽略,这样就使得采编的新闻缺乏深层次的东西,缺乏能够激发社会共鸣的灵魂新闻。
3、采编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所谓素质,不仅是指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对于这一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我国目前并不缺少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采编人员,缺少的是拥有强大综合素质的全面性人才。我国新闻采编队伍,在应对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问题上,普遍缺乏创新意识,限制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4、新闻缺乏真实性和时效性
在新闻的采编过程中,由于对于时间概念的模糊,使得对于内容的新鲜感和实时感把握不到位,从而减低了新闻的时效性,也使得新闻吸引受众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有些新闻工作者,喜欢对新闻素材进行夸张化和扭曲化的处理,从而迎合受众对于新闻新奇性的要求,但是这样却破坏了新闻的原汁原味,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这种新闻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受众反响,但是却经不起逻辑推敲和事实验证,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损害电视媒体的信誉和形象。
二、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结合的策略
1、培养创新意识,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采编方式单一的现象,媒体单位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鼓励和加强竞争的方式给采编工作人员提供创新的动力,使其自觉的运用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获得新闻素材,提高节目质量。如广西电视台资讯频道的生活新闻类节目《新闻在线》,由于建立了一套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节目考核体系,激励工作人员在采编节目时不断创新求变,精益求精,该节目新闻语言亲切自然、贴近民生,十分有亲和力,容易被受众接受,在广西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2、对新闻质量要有既定要求,加大审核力度
要事先制定新闻要求的标准,对于哪些素材能够作为新闻进行传播要有清晰的认识,避免信息材料的良莠不齐,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新闻的审核力度,要使得新闻具有对社会和谐有利的元素存在,并且也要保证新闻质量。如中央电视台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节目审核制度,规定了新闻节目的真、深、情,从而催生了《东方时空》、《法治在线》等一批既尊重新闻事实又引人入胜,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品牌电视新闻节目。
3、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
要定期对采编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提高其理性和逻辑思考能力;要加大思想品质的教育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遵守行业规则和国家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建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要加强其对时代发展的适应能力。
4、提高服务意识
建立服务理念,是电视媒体占据市场的重要手段。服务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新闻的提供,另一方面是价值导向。必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受众的生活,提高受众的生活质量,才能让受众认可媒体,取得忠诚度,服务意识也是现代媒体发展中新闻采编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思想概念。如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平安365》、《道德观察》等法制新闻栏目,以民生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疑点精心策划选题,解答观众疑问,从而催生了一大批服务民生的优秀电视节目。
5、树立市场理念
电视新闻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要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必须要转变以往“我们生产什么,你就看什么”的理念,尊重受众的需求。随着目前消费者文化品位的提升,以及不断分化的消费形态,电视新闻必须要为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在当前的市场状态下,电视媒体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采编人员也需要有市场意识,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发展现状。endprint
6、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要求
要保证新闻时效性,就必须要做到最快到达现场,最快进行采访,最快制作和最快播出。在对新闻素材进行收集时,要对多方信息进行迅速而准确地对比、分析、判断、选择。在对素材进行处理时,要尽量保证素材中心内容没有偏差,在此基础上运用其他的处理方法,比如在对某一刑事案件进行报道时,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对事件各个流程的表述顺序进行调整,增加悬念,但是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没有被影响。对基本事实的加工,既不能失实,又力求生动,对分寸的把握是节目成败的关键。这一方面,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普法栏目剧》,以剧演案,以案说法,跌宕起伏,悬疑不断,把客观性、可视性、服务性有机结合,堪称成功典范。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受众心理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意义,电视新闻采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有难以想象的阻碍和影响因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和不同类型的人物,而且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大众对于新闻的认知度和理解度都在发生变化,所以说,采编工作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受众思维的转换能力。在新闻采编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十分正常的,关键在于要如何运用技巧解决和处理问题,顺利的完成新闻采编工作。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想要做好与受众心理的结合工作,就必须在新闻的采编过程中,站在群众的角度,充分的挖掘新闻的内涵,使新闻能够获得读者的青睐。同时,要体现新闻价值,综合地利用新闻所表达的思想,呈现出具有社会导向的新闻,提高社会对新闻的感知度。总之,加强与受众心理的结合,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也是被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是构建人民精神桥梁的长远工程。□
参考文献
①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46
②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分会、国际中华传播学会·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分会、国际中华传播学会,2004:16
③程文,《省级电视新闻创新论坛暨江苏城市频道《绝对现场》开播五周年——中国传媒经济理论30年(南京)研讨会会议纪要》[A].《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三十年(南京)峰会论文集》[C].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2008:18
④刘京林,《试析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A].《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C].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2004:11
⑤万丽萍,《中国电视媒体国际传播模式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传媒大学,2012:6
⑥苏凡博,《全媒体时代演播室的新闻节目主持》[A].《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传媒大学,2012:10.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总编室)
责编:周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