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经济建设路径探讨

2014-09-12 11:07丁利娟任亚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情感交流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

丁利娟+任亚梅

内容摘要: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探析经济建设路径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而微观经济—企业的文化构建依然存在不和谐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宏观和微观两种方式探析经济建设路径是题中之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论 和谐发展 情感交流

节约型经济发展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以较低的经济投入和较少的资源消耗,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同时,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2013年11月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强调,全面深化推进经济改革依然要以节约资源为前提,并指出“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内涵解读

资本张力理论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样在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意义,尤其关乎非公有制经济的命运与前途。从宏观抽象层面和微观具体两个层面看,资本张力具有双重内涵:

(一)资本张力的本质内涵

资本张力的本质内涵是基于马克思的资本张力理论的界定,它是一种宏观和抽象层面的阐释。资本张力又称资本潜能理论,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隐性的伸缩力或者弹力。它是在企业运行中资本所发挥的影响力的内在规律的理论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二章中指出:“资本一旦合并了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劳动力和土地,它便获得了一种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资本能把它的积累的要素扩展到超出似乎是由它本身的大小所确定的范围,即超出由体现资本存在的、已经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数量所确定的范围”。换言之,马克思提出资本一旦合并了劳动力和土地,它便获得一种扩张的能力,可以不受资本量的限制而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增加资本积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推动物质材料和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本张力理论的关键点在于最少的使用资本而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正如马克思所言:“即使执行职能的资本的量已定,资本所合并的劳动力、科学和土地(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也会成为资本的有伸缩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的限度内使资本具有一个不依赖于它本身的量的作用范围”。

(二)资本张力的具体内涵

资本张力的具体内涵是特别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不同,所以二者运用资本张力理论也有差别。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必须处理好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否则会带来一系列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来看,如果资本张力理论发挥的力度和强度越大,直接导致的是私有经济的迅速膨胀,其地位也越来越强大,如此下去很有可能侵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所以必须合理运用资本张力理论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边界问题,避免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引发冲突形成混乱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一)积极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考核它的量化国内生产总值。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稳定趋势。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2008年GDP为314045亿元,2009年为3409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2%;2010年GDP为401513亿元,2011年为47310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3%。从这两年的变化幅度来看只有0.1%的差距,因此可以分析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稳定发展态势。从近五年的量化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定发展趋势。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公共财政收入和全部工业增加值其总值都是逐年上升的,而且没有“倒流”的现象。2008-2012年的公共财产收入总值分别是61330亿元、68518亿元、83102亿元、103874亿元、117210亿元,从数值变化上可以明显看到公共财产的直线上升趋势。

(二)消极方面:大众企业文化的不和谐

资本张力理论简言之,就是用最小的资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导致部分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进而形成大众企业文化的不和谐状态。我国大众企业文化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

第一是普通工人的贫困化。为了赢得企业的繁荣发展,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在所难免。竞争本是促进彼此共同成长的正当方式之一,但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追逐让企业主将普通职工作为剥削的对象,尤其是没有太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基层工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维持生计,然而换来的则是贫困。企业主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想方设法的压榨工人的劳动力和工资,最终导致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低,购买力越来越微弱,成了名符其实的“穷人”。这里的“贫困”和“穷人”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相对概念,但是的确反映了企业文化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物价的上涨与个人的真实感受与工资上涨往往是背离的,可见我们的工资增长速度被“名义化”,实则体现的还是一种相对的贫困。大家众所周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是高新科技企业,2008年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到556亿美元。但是富士康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揭示了其企业文化的不和谐。如果职工是富裕并且快乐工作,悲剧不可能重复上演。富士康的工人只有不断地加班和没有尊严地工作,才能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这是变相压榨工人的手段,工人没有精神上的满足,成为实际的贫困者。endprint

第二是人的异化发展。资本的扩张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带来企业的进步和更好发展。但是同时却忽略了人的发展,造成现代人的异化,人成了纯粹的工具性存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尽量压榨工人,工人为了生存,宁愿放弃一切加班工作,金钱至上是二者的一致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工人都被卷入资本运行的逻辑体系中,人成为异化的人、变形的人,甚至单向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同样没有时间和能力去想象更好的生活。而马克思阐释的全面发展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双向思维或是发散思维,以及健康积极的生活姿态。富士康事件首先就是从心理的异化开始,进而做出非理性行为。可见,资本张力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企业员工的异化发展,造成企业文化的不和谐。

第三是精神严重空虚。如果富士康集团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那就是“加班文化”、“制度文化”和“狼文化”。速度是他们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元素,变形的军事化管理,让员工仿佛上演真实版的《摩登时代》—艺术化的电影反映的是资本家真实的样貌。富士康员工流动性很大,彼此几乎没有太熟悉的朋友,所以在效率背后是对员工精神的严重摧残。孤独、烦闷、焦躁、痛苦、困惑、迷茫、厌倦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感受,他们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严重空虚的。富士康如此大的集团造成的恶劣影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其他小型企业问题也同样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样的工作状态和企业文化是不允许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存在的,这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完全背离的。

合理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探析经济建设路径

资本张力理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在不同性质的国度和体制下其显现的影响则是有利弊之分。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一味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侵害他者的权益,而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我们合理利用资本张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建设节约型经济是为了在环境友好型前提下,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一)宏观层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前提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若要快速稳健的发展,适时根据国情、世情、党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要的途径。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攻坚区”和“深水区”正是需要我们克服的地方。改革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包括全面的体制改革、创新的发展战略、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等。针对资本的张力理论,笔者特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马克思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人类,为我们人类的和谐发展做出不朽的理论贡献。他指出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一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导,引领着我们走向幸福的生活,我们一直为实现人类伟大的“终极梦”而努力奋斗,所以人本身才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的不断发展都是服务于人本身,为的是人的自由和幸福。所以,我们在坚持“一个中心”的时候必须关注民生问题。

针对企业文化的不和谐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人本身的发展,我们的启示是不能无限的滥用资本张力理论实现经济利益激增,否则就是“唯GDP主义”、“唯利益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要在发展经济中进一步改善民生”。住房、医疗、食品安全、环境都是关系民生的重点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民生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人本身的问题。具体到企业中,企业主应当多考虑职工的工资满意度、物质生存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等,在全面关照职工的前提下再进行生产活动,让员工在身心快乐的氛围中工作,从而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微观层面:进行企业柔性管理

柔性的管理方式与硬性的管理方式相对,它是采取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在必要的制度下和谐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种难以量化的内在品质、气质、能力、才学、相貌、性情等等的综合表现。这些综合素质最终换化为一种外在的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人格魅力可以是先天拥有也可以是后天培养,具有相对稳定性。优秀领导者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工作以外,在对待属下的态度上都能够表现为善良、热情、真诚、豁达、开朗、宽容、大度、淡定、果敢。对于员工的不足他既能够宽容谅解又能够客观地加以纠正。而员工也能够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认真改错甚至努力做得更好,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丰富的文化活动。经济与文化二者彼此促进、密不可分,在企业发展中亦为如此。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增加对该企业的热爱,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可以为企业文化投入更多的活动经费,做出更好的效果。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加强员工彼此的感情、拉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距离、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于细微处关爱员工。我们人是社会人,彼此交流沟通都是有感情的。如同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样,管理者若能在细微处关爱员工,必能感动员工,员工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必能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工作,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管理者工作忙碌或许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员工深入交流感情,但是特别的日子领导者若能关爱员工,员工则会倍加感动和珍惜。比如,企业可以组织生日派对,每当员工生日那一天,全体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都能够真诚为其祝福。这不仅是员工放松的机会,同时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流机会。再如,某个员工生病住院的时候,若能放下自己的私事看望、体恤员工,也定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03/15/t20130315_24201326.s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交流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