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与大自然的战争

2014-09-12 21:43陶诗秀
绿色中国·B 2014年4期
关键词:捕鲸船白鲸星巴克

陶诗秀

星巴克咖啡连锁店的名字,源于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的《白鲸记》,星巴克是捕鲸船“贝克德号”大副的名字,他们的商标,是个双尾美人鱼。咖啡店创始人之一是位作家,大概深受该小说情节所震撼,并且西雅图滨临蓝色太平洋,也可媲美小说场景南塔基岛。此外,登上捕鲸船之前,在海港边、海风中,饮上一杯香浓咖啡,暂时忘却乡愁,和海上风险,也是件令人惬意的事。

《白鲸记》第一主角是船长艾哈,他毕生志命是征服怒海狂涛,去捕杀一头巨大无比、名叫“莫比迪克”的大白鲸。其中除了鲸鱼油有商业价值外,更能藉此挑战人类极限,展现出他的荣誉心、成就感和超强毅力。另外,他也痛恨这头大白鲸,因为它曾经害他废了一条腿。

第一次读到这部小说时,我一直期待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会排除万难,完成使命。却没想到最后他和整船水手,包括星巴克在内,都为了这宗要命的死亡任务,而船毁人亡,丧了命。

现代人,特别是美国人,经常像船长艾哈一样,不知不觉中,走上了挑战大自然极限的不归路。捕鲸业的冒险犯难奋斗史,也是早期美国历史的一部分。因此这部钜作,就被视为刻画美国人个性最为生动的典型代表作。其后海明威的普立兹奖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老人与海》或许都深受其影响。

其实,捕鲸船大副星巴克当时曾经苦劝船长艾哈,要适可而止,别不自量力,去追杀大白鲸。但艾哈已经被倔强、恩怨冲昏了头。他的处事态度,像极了当代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各领域上,面对种种危机时,所采用的强悍思维模式。

在地球村、全球化趋势呼声下,美国式精神、思维、饮食、娱乐,飘洋过海,已经到了台北街头,和北京故宫门口。其中一例,当然就是星巴克咖啡店,全世界不分族群地域,人人能享受到一杯甘苦交织的美洲风味。

另一例,则是目睹当年的艾哈船长,如今依然精神不死,全世界也不分族群地域,处处可以见到像他一样无情、强悍的人,用尽各种手段,在挑战大自然极限。

当然,捕鲸业已经式微,今天人们要的不再是鲸油,而是石油、能源、资源。追杀目标,不再是大白鲸,而是油田、热带雨林、飞禽走兽、奇花异卉、鱼塭农地。使用武器不再是鱼叉,而是电锯、怪手,和现代机械、装备。

美国小说家白尔曾写过一篇有关生态保护的小说《五百八十公升》,你可能会说:这个数字对我太陌生了,我完全不知道它究竟代表什么。其实你应该知道它的涵义,它就是每个人每一天所使用的氧气数量。

草木鸟兽的名字,原本就是诗篇,不需要刻意雕塑、描写、经营。美国诗人乔伊斯·基尔默的诗作《咏树》中说:“我永远见不到一首诗,美得像一棵树。”

生态保护除了出于需要,也带着几分浪漫色彩。像蓝鲸、黑面琵鹭、熊猫、无尾熊、帝王企鹅,本身就拥有许多可爱特质,人们何忍见到它们濒临绝种呢?

维护生态的呼吁,是件叫好叫座、名利双收的事。美国前副总统高尔就曾拍摄过一部纪录影片《不愿面对的真相》,为他赢得一座奥斯卡金像奖,其后又赢得诺贝尔和平奖。

影片名字如果直译,也可译为不太便利、拐弯抹角、难以启齿、令人羞愧、不好意思的真相。人类管理这个地球这么多年岁月,如今竟然将它变成这副模样,这确是件令人羞愧、不好意思的事。

人类处理生态问题时,也像处理爱情问题一样,情绪用事,毫无理性。在进步与保育之间,难以抉择取舍。爱好大自然,却不能爱到如胶似漆、无怨无悔。不愿为她而舍弃一切奢侈享受、荣华富贵。更不愿为她而忍受煎熬痛苦、蜚短流长。

战场一端,是保育团体、环保尖兵,他们的善心,转化成为义愤,如今也已超越了冷静边缘。态度日益严峻,立场日益强硬,语气日益尖锐,行动日益剧烈。

在晚间新闻里,他们会三五成群,乘坐小橡皮筏,冒着风浪,去阻拦巨大核废料船舰。会到时装展示会,向名模的貂皮大衣喷油漆。会前仆后继,到处示威游行。据说还有“环保炸弹客”声称要在某处放置炸药,但也有人指称那只是生态破坏者的无中生有、恶意中伤。

战场另一端,是进步主义者,他们也未必是黑心厂商,并非那么一无是处。近代生化机电工商业,改变了城市面貌、生活习惯,如今谁能舍弃汽车、电视、电话、冰箱、抗生素,像《湖滨散记》的梭罗一样,亲手筑栋小木屋,去拥抱大自然呢?

有一段科幻影片,描写美国西部开拓时期,一家人乘坐篷车横渡沙漠。男主角为了寻找水源,偶然穿越时光隧道,看见柏油马路和加油站。他获得一瓶阿斯匹灵,和水源资讯,又穿越回去,救了他一家人。

伍迪艾伦近年也拍了一部科幻影片《午夜巴黎》,男主角穿越时光,回到上世纪初期,去参加作家、艺术家雅集,剧中有一次,一位女艺术家患忧郁症要跳河,他送她一瓶治忧郁症药,神奇地救了她。

科幻作品固然有时会给现代科技一些鼓励,但却更常点出未来世界的种种危机。例如科幻电影《后天》,就描写全球急冻,美国陷入冰天雪地中。一群幸存者在冰雪里找到一座庞大图书馆,大喜过望,因为那些心血结晶的智慧宝典,现在至少可以燃烧来供大家取暖。另有一部科幻电影《水世界》,则描写全球暖化,冰雪融尽,整个世界布满海水,望不见陆地。人类都成了船民。最后幸存者终于找到了一小块陆地,原来那是喜马拉雅山的圣母峰。

生态浩劫,并非危言耸听。去年寒冬大冰雪,令人不禁感叹:“昔日戏言科幻事,今朝都到眼前来。”人类在地球上能存活到今天,其实是件很侥幸的奇迹。你知道为什么各种太空探索计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座有生命的行星吗?因为生物在星球上存活的机率,实在太低了。

只要地球温度再上升一些、下降一些、氧气少一些、地层薄一些、雨量少一些,人类可能像恐龙一样,早就灭绝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然界有所谓“蝴蝶效应”,大意是说:“一只蝴蝶在北美洲轻拍一下翅膀,就可能导致几个月后,在亚洲南部刮起一场大台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及数学家罗伦兹,在上世纪六○年代提出的理论。在此之前,已经有“骨牌效应”、 “连锁反应”之说,“蝴蝶效应”显得更为神奇,也更能解释生态的离奇变化。目前地球环境,是否已在崩溃边缘,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地步呢?endprint

上世纪一百年间,全世界人类都在为了两宗理想而奋斗,一是爱情,一是自由。多少人为这两件事而流血流泪、牺牲奋斗。如今理想应该有所改变。试想:如果地球遭到毁灭命运,人类都无法生存,还能期望和自己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吗?还能享有自由平等的人权吗?

因此我们可以说:“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地球故,两者皆可抛。”

大自然环境和人的心境,关系密切。人类的喜怒哀乐,取决于天气变化。天气如果晴朗,人人信心满满,洋洋得意。如果风雨交加,则人人多愁善感,到处是迁客骚人。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说的。

事实上,人的心境,也影响到大自然生态。“全球暖化”,追根究柢,乃是起源于“人心暖化”。生态失衡,乃是出于人心失衡。由于人类失去爱心,不知爱惜资源、维护生态,世界才会出现危机。如今地球就像大海中的”铁达尼号”,风雪寒冬,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白鲸记》里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船长艾哈。大自然危机,我们多数人也并非元凶,我们只是捕鲸船上的众多水手,充其量只扮演大副星巴克的角色。但是到了和大白鲸的最后一搏,船毁人亡的那一刻,大家和船长一样,都是劫数难逃。

捕鲸船“贝克德号”的唯一幸存者,是个名叫“以实玛利”的水手,也就是该书以第一人称“我”出现的故事叙述者。在《圣经》和《可兰经》中,“以实玛利”是先知亚伯拉罕的儿子,具有敬畏上帝、崇尚自然的人格特质。

挑战人类极限,浪费地球资源,就像酗酒、菸瘾、毒瘾、情欲一样,是人类劣根性,如果提升到宗教层次,就成为上天惩罚的目标。古代天神曾经用硫磺烈火,摧毁掉索多玛、蛾摩拉两座城,理由当然是由于居民享乐过度、无心向善。另外,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殷鉴不远,大家应该记忆犹新。

人类历史,经历了人与天争、人与兽争、人与人争的阶段,如今终于走出了战争危机,人与人之间正在进行大和解。如今岂能再走回头路,不自量力,再去与大自然争锋呢?

世代交替,已经从注重自我的“我世代”,经过注重群体的“我们世代”,现在或许应该进入一个新的世代,一个注重大自然的“它世代”。

今日人类,需要与上天和大自然达成和解,彼此建立起一种互敬互谅、共存共荣的共同基础。总之,就是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为天国近了,世人必须悔改。或者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对于种种滥用资源、破坏生态的不当行为,世人必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要心存善念、胸怀仁厚,要拥抱天地、恩泽四方,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草木鸟兽,人人都是同胞,物物都是同类,这才是星球毁灭之前最后的拯救。

(责编:高雨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捕鲸船白鲸星巴克
我的白鲸朋友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白鲸
作品五
全球最大星巴克里面到底怎样?
星巴克的成功与其独特企业文化分不开
空中“大白鲸”
日“捕鲸船事件”惹怒新西兰朝野
日本捕鲸船   撞沉反捕鲸小船
鲸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