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宰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 据相关部门统计, 其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75%~80%之间[1]。急性脑梗死疾病会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本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62.14±1.54)岁。观察组35例患者中, 男19例, 女16例, 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1.85±1.0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 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镇静、吸氧等治疗, 然后采用依达拉奉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将依达拉奉(用量:30 mg)加到生理盐水(含量:100 ml)并从静脉滴注, 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再联合尤瑞克林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将尤瑞克林(用量:0.15 PNA)加入生理盐水中(用量:100 ml)从患者静脉滴注, 1次/d。
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并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是否存在胸闷、头痛、心悸等症状。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基本治愈:经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经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经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经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 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经治疗14 d以后, 观察组35例患者中, 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35例患者中, 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因此,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比较[n(%)]
急性脑梗死具有伤残率高、发病急、病程长等多方面的特点,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发单和心理负担[2]。对于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溶栓治疗, 但由于其具有严格的禁忌证、时间窗以及适应证, 不利与临床治疗的良好开展[3]。因此,为了阻止患者发生严重的缺血性脑损伤, 必须要寻找良好的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依达拉奉属于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 用于血脑屏障穿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高达60%)。将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抑制患者梗死周围局部的血流减少, 提高患者脑中的NAA含量。依达拉奉将氧自由基清除之后, 可以有效阻止患者神经细胞、脑细胞、血管内细胞因氧化引起的损伤。尤瑞克林是一种良好的蛋白水解酶, 将其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可以有效增加缺血脑组织的血供, 进一步降低脑梗死的面积。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对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联合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值得临床推广。
[1]朱华伟, 齐进兴, 邓建中.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8):34, 36.
[2]陆小波.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 29(1):34-35.
[3]蓝必万.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医药指南, 2013(16):53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