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程彬
女性在围绝经期与绝经前后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躯体、心理、内分泌等方面的变化[1], 正确评价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症状, 对其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手术绝经妇女中选取了154例进行研究, 并按照月经状态将其分成了围绝经期组(48例), 绝经早期组(65例)以及绝经晚期组(41例)。入选对象均符合诊断标准, 且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者、妇科器质性病变者以及合并有内分泌疾病者等。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三组妇女绝经症状的评分主要是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 其评分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尿路感染、失眠、头痛、骨关节痛、感觉异常、皮肤蚁走感、抑郁多疑、眩晕、情绪波动、心悸、疲乏、潮热出汗。每项内容都包含基本分与分为4级的程度分, 积分<6分即正常;积分>6分即异常, 且7~15分为轻度, 16~30分为中度, >30分为重度。
对三组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主要是空腹抽血与分离血清, 选用的是微粒子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血清性激素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已绝经妇女作随机检测, 未绝经妇女需于月经第3~5天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该院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的Kupperman评分均明显高于围绝经期组, 且绝经晚期组的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绝经早期组, 三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三组妇女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对比( ±s)
表1 三组妇女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对比( ±s)
注:三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 数 正常(<6分) 异常(>6分) Kupperman评分(分)围绝经期组 48 26 22 15.3±4.4绝经早期组 65 27 38 18.9±5.2绝经晚期组 41 14 27 21.4±5.5
表2 三组妇女血清性激素的对比( ±s)
表2 三组妇女血清性激素的对比( ±s)
注:三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 数 血清雌二醇(ng/L) 促卵泡激素(IU/L) 促黄体生成素(IU/L)围绝经期组 48 33.6±8.1 28.9±6.5 23.4±5.9绝经早期组 65 29.9±7.5 65.4±12.3 26.2±6.3绝经晚期组 41 17.7±4.8 89.7±14.4 49.2±8.6
2.2 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低于围绝经期组, 且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高于围绝经期组;另外, 绝经晚期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绝经早期组, 且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高于绝经早期组。三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女性的卵巢功能一般在40岁左右出现衰退, 且持逐渐加重的趋势[2]。围绝经期指的是40岁左右任何时期出现与绝经有关的临床特征、生物学、内分泌学至绝经12个月以内的时期;绝经早期指的是绝经时间持续在1~5年;绝经晚期指的是绝经时间超过5年。围绝经期作为女性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过程, 提示着卵巢功能的衰退与生殖能力的终止[3]。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的早期表现包括情绪烦躁、焦虑、出汗、潮热等;晚期表现包括认知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4]。Kupperman评分主要是用来评估症状严重程度, 具有量化的特点,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就文中的相关数据来说, 围绝经期组的Kupperman评分为(15.3±4.4)分, 绝经早期组的Kupperman评分为(18.9±5.2)分, 绝经晚期组的Kupperman评分为(21.4±5.5)分。三组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明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 且绝经后期最重, 绝经早期次之, 围绝经期较轻。另外, 围绝经期组的血清雌二醇为(33.6±8.1)ng/L, 促卵泡激素为(28.9±6.5)IU/L, 促黄体生成素为(23.4±5.9)IU/L;绝经早期组的血清雌二醇为(29.9±7.5)ng/L, 促卵泡激素为(65.4±12.3)IU/L, 促黄体生成素为(26.2±6.3)IU/L;绝经晚期组的的血清雌二醇为(17.7±4.8)ng/L, 促卵泡激素为(89.7±14.4)IU/L, 促黄体生成素为(49.2±8.6)IU/L。三组血清雌二醇下降, 促卵泡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升高, 且绝经早期组、晚期组与围绝经期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说明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女性存在雌激素绝对不足或者相对不足的情况。另外, 围绝经期、绝经女性的症状还与社会环境、精神因素、健康状态、个体体质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临床上需注重综合治疗。
[1]罗洁梅, 陈兰.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绝经症状和性激素水平的对比研究.西部医学, 2013, 25(5):708-710.
[2]李艺, 夏勇, 刘世敏, 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4):199-201.
[3]龚明霞, 吴俊妍.402例围绝经妇女性激素和血脂变化分析.安徽医药, 2013, 17(4):590-591.
[4]秦家云, 刘晓燕, 王丽平, 等.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9):1483-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