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4-09-12 10:03张国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分型颈动脉颅脑

张国华

河南鹤煤总医院神经内科 鹤壁 458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张国华

河南鹤煤总医院神经内科 鹤壁 458000

无症状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颅脑MRI;颈动脉超声检查

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由于临床表现隐匿,往往致患者延误最佳的预防时机,反复发作中,导致病死率和致残率大幅升高。我们通过高血压患者健康体检,经颅脑MRI检查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确定临床早期干预与治疗的价值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05—2012-03在我科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排除脑卒中、颅脑外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者伴发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08例纳入本研究,男249例,女例59;年龄45~76(58.2±9.15)岁。其中观察组138例,男93例,女45例;年龄46~78岁,平均(56.3±9.46)岁。对照组170例,男113例,女57例;年龄49~74,平均(58.6±7.48)岁。2组在性别、年龄以及主要的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SCI影像学诊断标准 应用西门子0.35T磁共振成像系统。脑梗死病灶表现为T1低信号伴T2或FLAIR高信号且直径≥3 mm,同时排除肿瘤、血管间隙、多发性硬化等因素所致的类似病灶[1]。

1.3 颈动脉超声检查 应用西门子麦迪逊SA5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 MHz。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起始处(ICA),颈外动脉(ECA),测量及记录各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管腔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回声强度。CIMT>1.2 mm定义为颈动脉粥样斑块。据其回声特点分型: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4型[2]。

2 结果

2.1 2组颈动脉超声检测值比较 CCA及ICA内径增宽、SPV、EDV,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MN、PI和RI增高。见表1。

表1 2组颈动脉超声检测值比较±s)

表2 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分型

注:2组比较:*P<0.05,#P<0.01

2.2 2组CIMT比较 观察组平均为(1.27±0.20)mm;对照组为(0.96±0.21)mm (P<0.001)。

2.3 2组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及分型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3 讨论

无症状脑梗死又称静止性脑梗死是指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检查或尸检发现的脑梗死[3]。国外研究表明,SBI并非绝对“静止或无症状”,其不但是症状性卒中的危险因素[4],而且还可使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步态异常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5]。因而应早期干预。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为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在血管内膜呈灶状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形成脂纹,导致内-中膜增厚和血流变缓以及血管阻力增高。颈动脉软斑和溃疡斑脱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软斑及溃疡斑含脂质较多,易破裂、出血、脱落,随血液到颅内,导致血管远端堵塞;硬斑较稳定,不易脱落”[6]。从本研究来看,观察组CCA及ICA内径明显增宽,SPV、EDV及MN减低;PI及RI增高,显示颅内血管床阻力增大,血流变缓,血供变少。观察组患者CIMT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SBI多伴有较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最易形成斑块处为颈动脉分叉,一方面,此处血流平缓。管径最易伸展,血流易变漩涡,脂质更易沉积;另一方面。血流速度及压力作用易损害血小板,增加血管内膜上附壁血栓或斑块的形成几率[7]。因此,SBI的发生和颅内血管床阻力增大,血流变缓,血供变少,CIMT增加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分型密切相关。通过多谱勒彩色超声可以无创、动态地监测颈动脉管径及内壁情况,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意义重大。临床上经济、实惠、便宜操作、准确性高,因而值得大力推广。

[1] Zhu YC,Dufouil C,Tzourio C,etal.Silent brain infarcts:a review 0f MRI diagnostic Criteria[J].Stroke,2011,42(1):1 140-1 145.

[2] 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 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2:168-172.

[3] vermeer SE,Longstreth WT Jr,Koudstaal PJ.Silent brain infarcts:a systematic review[J] .Lancet Neuro1,2007,6(7):611-619.

[4] Lim JS,Kworn HM .Risk of silent stroke in patients older than 60 years:risk assessment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J].Clin lnterv Aging,2010,5:239-251.

[5] Vermeer SE.Prins ND.den Heijer T,et al Silent brain infarcts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J].N Engl J Med,2003,348(12):1 215-1 222.

[6] 朱宇, 卓忠雄.超声无创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9):616-618.

[7] 周明华,邵利.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8-39.

(收稿2013-07-01)

R743.33

B

1673-5110(2014)01-0069-02

猜你喜欢
分型颈动脉颅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