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丽
解放军第82医院神经内科 淮安 223100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郭 丽
解放军第82医院神经内科 淮安 223100
目的 寻求一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理想护理模式,探讨实行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作用及意义。 方法 抽取2012-05—2013-05本院治疗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联合全程优质护理,即心理辅导、健康指导、手术前及手术后优质护理等内容。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6例,无效4例,恶化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3例,无效13例,恶化5例,对照组显著进步比实验组少8例,无效比实验组高出9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是现今医学中较好的方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应用此护理模式,能对患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康复指数、治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理损伤,降低经济负担。故此模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理想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全程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是现今临床中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此病的病因主要为颅外段动脉狭窄阻塞了血流,减少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1]。急性脑梗死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社会等造成较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2]。现对2012-05—2013-05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专项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05—2013-05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23例;年龄32~73岁,平均(69.3±5.2)岁。均为发病6 h以内、年龄<75岁、意识无障碍、神经功能无缺陷等,均经CT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 对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全程优质护理包括:心理辅导、健康指导、手术前及手术后的优质护理。2组患者就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实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基础常规护理前提下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健康指导:医护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手术的知识,包括图片、录像等,给患者减压。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用温和的语气告知患者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如24 h内需卧床不要过早下床活动、不能食用过热、过冷、粗糙食物,以免损伤消化道黏膜[3]。
1.2.2 心理护理: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年纪较大的患者还会发生肢体活动、感觉器官等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焦虑、不安、悲观等情绪。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情绪变化等。应当多与病患及患者家属交流,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营造一种优秀的工作环境。
1.2.3 术前护理:使患者术前均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耐心仔细给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术后疗效、安全性等,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术前,准备好各种仪器、器材,并对各个器械进行检查,将其调试好。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测试、检查,包括碘过敏试验,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4]。
1.2.4 术后护理:术后要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密切观察。皮肤及黏膜是否有出血点,发现出血点时应当停止给药。患者排便是否正常,若发现患者由清醒转昏迷即说明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3 评定标准 详细记录护理过程,治疗效果判定指标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及恶化。
2组疗效比较,见表1;2组恢复指标比较,见表2。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表2 2组患者恢复指标比较±s)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升高,大家都在追求美好、健康的生活,对健康医疗的要求也跟着大幅度提高[5]。优质的护理模式可大幅度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全程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主体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好的、优质的服务,能提高患者对医院治疗、服务的满意度,在构建和谐、良好医患关系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6-8]。
在全程优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减少患者紧张、恐惧情绪,还能使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通过医护人员优质的心理辅导、精细的术前、术后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大脑缺血时间,最大程度的修复其功能,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个正常的功能状态[9]。护理中医护人员应以患者为服务主体,而优质的护理也可促使医护人员丰富自身的医学知识。使用此项治疗方案,医院不需要重新购买仪器、设备,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患者对此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较高,具有可行性,可以在各级医院中进行推广[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6例,无效4例,恶化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3例,无效13例,恶化5例,对照组显著进步比实验组少8例,无效比实验组多9例。实验组治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可见该方法有效率、安全性较高。此护理模式不仅可使患者神经功能较快恢复,还能缩短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全程优质护理是现今医学中较好的方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应用此护理模式,能对患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康复指数、治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理损伤,降低经济负担。故此模式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理想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程蕊琼.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7(8):1737.
[2] 梁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8):2 119.
[3] 于素贞,徐琳,张荣,等.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1( 9) : 153-154.
[4] 苏慧.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9,8( 2):106-108.
[5] 徐穆娣.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0,9(7):151-152.
[6]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优质护理的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9):641-643.
[7] 高海芬.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 777-4 778.
[8] 陈莉.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2:633-634.
[9] 沈锡珊,邵小平.直肠癌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 .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31(8):1 357-1 359.
[10] Ahmed-Ramadan S J, Watersrt , Sparrowoc .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 a case following 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 masquerading as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Acta Neurochirurgica, 2012,154(3):86-89.
(收稿2013-07-12)
R473.74
B
1673-5110(2014)01-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