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军
河南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尉氏 47550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7例疗效分析
易 军
河南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尉氏 475500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1-10—2013-01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2组均治疗2周,对2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2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该病具有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已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发挥保护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善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1],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10—2013-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94例患者发病均在48 h内,经头颅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排除脑出血、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精神疾病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41~73岁,平均54.7岁;治疗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43~71岁,平均56.3岁。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血压、降血脂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滴,2次/d,连用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评标准[3]。(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6)死亡。
2.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为8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缺血、缺氧性坏死的脑功能障碍。在脑梗死急性期应尽快采取恢复脑组织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措施,以保护缺血脑组织受其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伤。当脑组织缺血时可对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发生一部分死亡的细胞使神经钙内流、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氧自由基产生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大量自由基的产生,被认为是导致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4],因此,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分子量小,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且通透率高,静脉给药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浓度,从而有效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过氧化,减轻脑水肿,缓解患者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抗缺血作用。此外,相关报道指出,在治疗期间,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指标不受依达拉奉药物的影响,所以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和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明秀,陈红,邱小鹰,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103-105.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4.
[4] 丁宏岩,董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7):491-493.
[5] 李保平,马金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VCAM-1和Spselectin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41-42.
(收稿2013-07-04)
R743.33
B
1673-5110(2014)01-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