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临床医生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2014-09-12 10:03:12王世芳肖卫民陈仰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内科医生东莞知晓率

王世芳 肖卫民 李 伟 陈仰昆 张 婧

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东莞 523000



·脑梗死专题研究·

东莞地区临床医生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王世芳 肖卫民 李 伟 陈仰昆 张 婧

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东莞 523000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旨在从医务人员层面探索提高本地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的途径。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术会议期间现场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主要项目包括我国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结果 264位医生完成了有效问卷调查,对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知晓情况比较,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59.6%)显著高于社区(26.3%)及2级医院(38.6%)(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9.3%)显著高于急诊科(13.9%)和普通内科医生(33.3%)(P<0.05)。对于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的知晓情况,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78.8%)显著高于社区(21.3%)及2级医院(15.2%)(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5.6%)显著高于急诊科(19.4%)和普通内科医生(9.4%)(P<0.05)。对于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的知晓情况,不同等级医院和不同专科医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必要在东莞地区3级以下医院以及急诊科和普通内科等非神经专科医生中大力普及脑梗死静脉溶栓相关知识,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率。

脑梗死;治疗;溶栓;调查

脑梗死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迄今为止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脑梗死患者总体溶栓比例低。本调查的目的旨在了解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医务人员层面探索提高本地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的途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04—2012-05对东莞地区2所三甲医院、10所2甲医院、6所社区医院的临床医生共275名进行问卷调查。264位医生完成了问卷调查,其中男129名,女135名,工作年限2~25 a。三级医院52名,二级医院132名,社区医院80名;神经内科医生108名,急诊科医生36名,普通内科医生96名,康复科医生16名,外科医生8名;初级职称136名,中级职称75名,高级职称53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术会议期间现场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回答完全问题视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94%。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项目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知晓情况 总体知晓率为39.0 %,社区及2级医院之间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26.3%VS38.6%,P=0.065),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59.6%)显著高于社区及2级医院(P均<0.05)。急诊科医生知晓率低于普通内科(13.9%VS 33.3%,P=0.027),普通内科医生知晓率低于神经内科(33.3% VS 59.3%,P<0.01)。见表2。

表1 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 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项目

表2 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知晓情况 (n)

2.2 对溶栓前允许最高血压水平的知晓情况 总体知晓率为29.5 %,社区及2级医院之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VS15.2%,P=0.257),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78.8%)显著高于社区及2级医院(P均<0.05)。急诊科医生知晓率与普通内科医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VS 9.4%,P=0.114)。神经内科医生(55.6%)知晓率显著高于急诊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P均<0.05)。见表3。

表3 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医生对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的知晓情况 (n)

2.3 对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的知晓情况 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内科与急诊科和普通内科医生之间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医生对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的知晓情况

3 讨论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其中约70%为脑梗死[1]。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是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产生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目前认为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脑缺血发生后的8~10 min局部缺血组织中心区就开始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周边逐渐形成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存在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改善脑代谢,损伤就可逆,神经细胞就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因此保护这些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面积,挽救缺血半暗带。国内外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脉溶栓时间窗主张越早越好,《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将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确定为6 h内[2]。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社区医院及2级医院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知晓率分别为26.3%和38.6%,急诊科和普通内科医生知晓率分别为13.9%和33.3%,知晓率都低。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是首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医生,为了争取宝贵的溶栓时间窗,需要急诊科医生有溶栓的意识以及溶栓相关专业知识,以便与神经科医生协调一致,完成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出血,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的是症状性脑出血,其发生率为2.1%~9.4%[3],其原因与缺血后血管壁损伤、继发性纤溶和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流再通后灌注压增高等有关。其次是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及颅外出血、过敏等。我们的调查表明各级医院、各科医生对静脉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的知晓程度都较高,对静脉溶栓后并发脑出血的担忧可能是影响医生做出是否溶栓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过高的血压与静脉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明显相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指出[2],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是静脉溶栓的禁忌证。本文结果提示,临床医师对静脉溶栓前适宜血压的知晓程度不尽人意,社区医院及2级医院医生知晓率分别为21.3%和15.2%,急诊科和普通内科医生知晓率分别为19.4%和9.4%。这一结果提示在本地区的社区医院及2级医院中,急诊科和普通内科医生需大力普及静脉溶栓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快、更好地筛选适宜静脉溶栓的患者。

虽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但西方发达国家能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仅占急性脑梗死的2%~8%[4],我国城市患者脑梗死静脉溶栓率只有6.7%[5]。静脉溶栓比例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就医意识、救护系统是否及时、医务人员是否掌握静脉溶栓相关知识、医院有无绿色通道等。本调查从结果看,有必要在东莞地区3级以下医院以及急诊科和普通内科等非神经专科医生中大力普及脑梗死静脉溶栓相关知识,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率。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3] Strbian D, Sairanen T, Meretoja A,et al. Patient outcomes from 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stroke thrombolysis[J].Neurology, 2011, 77(4):341-348.

[4] Choi JC, Kang SY, Kang JH,et al.Are in-hospital delays important obstacles i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llow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Clin Neurol,2007,3(2):71-78.

[5] 毕齐,张茁,张微微,等.北京等15个城市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996-999.

(收稿2013-07-08)

R743.33

B

1673-5110(2014)01-0064-03

猜你喜欢
内科医生东莞知晓率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总装车间里的“内科医生”
——记北京市劳动模范、长安汽车北京公司高级技师王少华
工会博览(2020年27期)2020-10-23 06:13:22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0年12期)2020-02-06 08:04:34
东莞可园琴事
文化遗产(2017年2期)2017-04-22 03:41:06
东莞长联
网印工业(2017年1期)2017-02-08 07:50:38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浅谈如何加强结核内科医生的诊断技能
“至多”或“至少”型计数题解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