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卓
《阿甘正传》主要采用倒叙的形式来展示剧情。在福雷斯特·甘的回忆中有许多重要的空间场所,这些记忆空间对剧中的人物性格有着很好的凸显作用,如它们强化了阿甘的宽广胸襟、忠厚勤勉和意志坚强,凸显了阿甘母亲的宽广胸怀、珍妮的抗争性格、丹中尉徘徊于坚强与萎靡之间的人生状态、巴布的执着、小学校长的虚伪等。通过研究记忆空间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元素在文学叙事中的地位,为文学研究与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阿甘正传》是一部根据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美国电影,电影荣获1994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1]。该电影编剧洛思删掉了小说中的嘲讽内容,运用那种温情的语调讲述故事,满足了美国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进而在商业运作上获得巨大成功[2]。该影片讲述了一位智商只有75的历经美国30多年历史文化变迁的智障者福雷斯特·甘(以下简称阿甘)的故事[3]。阿甘荒诞不经的一生正是美国社会历史的缩影,通过阿甘的眼睛,读者看到了世态的险恶庸俗和人性的善良真诚[4]。经由阿甘的一生串联起来的美国20世纪50至80年代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堪称一幅世象万千的“美国风情画”[5]。其中影片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包括: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3K党、猫王、小石城事件、肯尼迪、越南战争、约翰逊、黑豹党、嬉皮士运动、乒乓外交、约翰·列侬、水门事件、尼克松、福特、里根、名言“Shit Happens”的由来、花花公子校服事件等[6]。
《阿甘正传》由电影到现象的转变,促使一些学者试图探究该片中丰富的象征寓意[7]。其中有学者着重研究影片中羽毛漂浮不定的象征意义、阿甘漫长奔跑的寓意以及那句至理名言“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隐含的意味。也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片中阿甘的用语特征及幽默产生的原因。更有甚者从艺术审美的视角探究电影中音乐及场景的运用特点。但迄今为止,鲜有人从记忆空间的角度探究影片中空间布局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将首创性地以记忆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影片中空间对人物性格的映射寓意,并以此强化空间元素在叙事文学中的地位,为文学研究与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无论是在历史叙事还是虚构叙事中,空间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要素,而是构成整个叙事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8]。绝对的物理空间对人几乎没有意义,空间实质上是人的创造,是文化性的[9]。任何作家在进行叙事作品的创作时,都离不开记忆和想象这两种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而两者均具有非常明显的空间特性,这种空间特性必然会给作家们的创作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8]。既然记忆具有某种空间性的特征,那么创作时以这种记忆方式来选择并组织事件而写成的叙事虚构作品,也就必然会具有某种空间性的特征[8]。由于记忆的空间特性,人们可以通过“复活”具体的空间而把往事激活并唤醒[10]。
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记忆总是和一些具体的空间(地方)联系在一起,或者说,那些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地方很容易成为我们记忆的承载物[10]。其中,“存在空间”就是重要的记忆承载物,它是沉淀在意识深处的“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它具有认知的功能;而且,“存在空间”是我们非常熟悉,并投注了情感的空间。“故乡”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空间”,它往往承载着我们最初的重要记忆,以后不管到了哪里,人们总是以这一“存在空间”作为参照系去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8]。作家们对空间、往事和记忆的关系尤其敏感,他们为了“复活”往事,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踏上返回“故乡”之路[10]。作家们在叙事作品中书写一个特定的空间并使之成为人物性格的形象的、具体的表征,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新方法——“空间表征法”[10]。在各式各样的空间中,住宅由于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常常成为叙事者用来表征人物形象的“空间意象”[10]。那么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住宅与人物性格之间究竟存在什么联系呢?下面文章将展开详细的探讨。
《阿甘正传》主要通过阿甘自述回忆的形式来展现剧情,电影大部分的情节都属于阿甘回忆的内容,因此影片中所展现的场所便是阿甘记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片中出现的重要场所主要有10处:公交站、阿甘的祖屋、小学校长的办公室、珍妮父亲的房子、珍妮外婆的房子、美国本土军营、越南野外军营、丹中尉居住的旅馆房间、风雨交加中的渔船、珍妮居住的小公寓。这些场所与阿甘、阿甘的母亲、珍妮、丹中尉、巴布以及小学校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1.记忆空间与阿甘性格的关联
阿甘从小就在自己的祖屋生活,电影开篇就对该祖屋作了简单的介绍,阿甘祖宗好几代人自漂洋过海后就在该房子定居下来,房子历经几代人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阿甘家族的兴衰荣辱。此时只有阿甘与母亲占有了这座大宅,母亲精明地打点着家庭事务,将空房间租给各方来客,赚取租金以此过活。至此观众可能骤然发觉,该房子正是美国的缩影。自打欧洲人移居新大陆以来,他们历经几世纪的探索与建设终于造就了当今号称“大熔炉”文化的强盛国度。这种“大熔炉”文化与阿甘祖屋接纳各方来客、兼容各种生活习性如出一辙。在这种“大熔炉”文化中成长的阿甘势必具备宽广的胸襟和乐于接触外物的人生态度,这主要体现在对珍妮颓废生活和丹中尉嫉妒之心的宽容上,且在人流驳杂的公交站讲述自己的人生之旅正是这种开放性人生态度的充分体现。此外,在母亲精明能干以及母亲谆谆教诲“Don’t ever let anybody tell you they’re better than you”等“母体”文化的熏陶下,阿甘最终成长为忠厚勤勉、意志坚强之人。这体现在阿甘遵守约定开创捕虾事业以及漫长的奔跑等情节之中。阿甘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事迹,如越战、嬉皮士运动、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但阿甘最终还是回到祖屋生活并抚养自己的儿子。尽管阿甘曾远离自己的故乡,离开自己的祖屋,偏离“大熔炉”文化,但他最终的回归说明“大熔炉”文化仍是美国的主流文化,也象征着主流文化胜于其他的亚文化。
2.记忆空间与阿甘母亲性格的关联
阿甘的母亲在电影中共出现了11次,这11个场景分别是:医生办公室、街上、小学校长办公室、家中、街上、等待校车、阿甘大学毕业典礼、家中、阿甘被授予勋章的现场、家中、家中。由这11个场景可知,阿甘母亲在阿甘大学毕业前的时间阶段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可见阿甘母亲在阿甘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对阿甘影响最深的两句话均来自阿甘孩童时代母亲的教诲:“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和“Don’t ever let anybody tell you they’re better than you”。阿甘的母亲一生都没离开过她的祖屋,她是“大熔炉”文化最忠贞的拥护者,这主要体现在她宽广的胸怀上,几乎能包容一切。如:她能包容阿甘的智障,将阿甘当作正常小孩来抚养;她对外人歧视的宽容,鼓励阿甘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她能容忍小学校长以“性”为代价换取阿甘学位的做法。由此可见,祖屋的“大熔炉”文化形象与阿甘母亲的宽容性格有着密切的映照关系。
3.记忆空间与珍妮性格的关联
在孩提时代,珍妮先是住在父亲的房子里。尽管影片未对该房子的内部进行描绘,但就外观而言,该房子狭小而破旧,与周围一望无垠的玉米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充分地体会到房子压抑的氛围。由于父亲的虐待,珍妮被接到外婆家居住,这个所谓的家实则是由废弃的公共汽车改造而成的临时住处,其狭隘的空间形象比先前的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活环境必然对珍妮的性格发展产生莫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压抑的空间早早地就在珍妮的身上注入了抗争的性格元素。与阿甘祖屋的“大熔炉”文化相比,珍妮所处的文化绝不是主流文化。这一切的空间元素是编剧有意为之,用以预示珍妮将成为与主流文化相抗争的亚文化代表人:成为裸体歌手、加入黑豹党和嬉皮士运动。当珍妮得了一种莫名的疾病后,她终于安定下来,找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正式工作,带着小阿甘住进了一间小公寓。该公寓虽小但整洁,空调、电视一应俱全,这是个正常的家,这个家象征着珍妮回归正常的主流文化生活。最后珍妮在阿甘的祖屋与阿甘完婚并度过了余生,祖屋的“大熔炉”文化包容了她的一切,象征着珍妮完全回归主流,回到了社会大众之中。
4.记忆空间与丹中尉性格的关联
影片中,丹中尉首先出现在越南野外营地,军营的环境简陋、艰苦。丹中尉侃侃而谈,战事经验老道,似乎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4个月的雨季天气,让人切实感到环境的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必然造就军人坚强的性格。接着丛林战争充分印证了丹中尉的骁勇、坚强,但这场战争却让丹中尉失去了双腿,完全粉碎了他为国捐躯立功勋的梦想,从此他一蹶不振。在1972年的新年,丹中尉与阿甘再次相遇,此时丹中尉住在一个旅馆房间里。这个住所十分肮脏、混乱、暗无天日,充分反映了丹中尉对生活失去希望,萎靡不振的人生态度。之后丹中尉虽然成为“珍妮号”的大副,但他对命运的安排仍心有不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珍妮号”独自在暴风中航行,此时此景与丹中尉的痛苦命运旅程极为相似,至此他对上帝的抱怨达到了极点。此夜过后,丹中尉出奇地与上帝和好,在渔业中取得巨大成功,并寻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最后丹中尉出席了阿甘的婚礼,亲临阿甘的祖屋,这暗示着丹中尉回归“大熔炉”文化,彻底回到主流生活轨道。
5.记忆空间与巴布性格的关联
巴布在美国本土军营遇见阿甘,影片中的军营布景纪律严明、令人肃然起敬。巴布对捕虾、煮虾的技巧介绍全部在军营场景中完成,在如此严肃的环境中一直讲述与军事无关的事情虽使观众萌生笑意,但巴布全无幽默之心,这样的氛围更能烘托出巴布郑重其事、坚持执着的做事风格。甚至到了越南战地,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巴布也时刻不忘与阿甘共谋捕虾事业,这充分体现了巴布的执着品性。
6.记忆空间与小学校长性格的关联
电影开篇讲述了阿甘求学的情景,阿甘母亲与小学校长在校长办公室中争论阿甘入学资格的问题。校长办公室给人以庄严、权威、敬重的感觉,起先校长的做法的确符合这种氛围,他坚持按照政府规定拒绝录取阿甘,给人以正直的印象。但当提及阿甘父亲时,校长的态度就有所转变了。他要求阿甘的母亲以“性”为代价换取阿甘的学位,并且这种“交换”发生在阿甘的祖屋,可见正是“祖屋文化”包容了校长虚伪的人格弱点。
阿甘所回忆的空间环境与剧中的人物性格有着莫大的关联,透过这些记忆空间影片能凸显阿甘的宽广胸襟、忠厚勤勉和意志坚强等优良品性,并能强化电影中其他角色的性格特征,如阿甘母亲的宽广胸怀、珍妮的抗争性格、丹中尉徘徊于坚强与萎靡之间的人生状态、巴布的执着、小学校长的虚伪等。在所有的记忆空间中,代表“大熔炉”文化的祖屋空间至关重要,它几乎与以上人物都有莫大的关联。无论这些人有多么曲折的生活轨迹,他们的最后一站必定是阿甘的祖屋,这象征着他们都能被阿甘祖屋这一空间文化所包容,最终所有人都回归主流文化,回归大众生活轨迹之中。本文通过研究记忆空间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旨在增强空间元素在叙事文学中的地位,希望能为文学研究与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1]郑弘.论单簧管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以影片《走出非洲》与《阿甘正传》为例[J].电影文学,2010,(22):130-131.
[2]毛艳.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嘲讽音乐赏析[J].电影文学,2012,(8):137-138.
[3]梁旭红.《阿甘正传》中美国精神和社会问题解读[J].电影文学,2011,(23):98-99.
[4]李欣.心理风格与语言研究——小说《阿甘正传》主人公的心理风格解读[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222-223.
[5]刘捷.简单与复杂的完美统一 ——影片《阿甘正传》音乐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1):20-27.
[6]黄苑琳.有限旅程 无限风景——从电影叙事理论看《阿甘正传》[J].四川戏剧,2011,(5):58-61.
[7]J.海兰·旺,吕奇莹.《阿甘正传》中关于种族、性别,以及政治的回忆[J].世界电影,2001,(6):4-24.
[8]龙迪勇.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9,(9):49-62.
[9]王炳钧,王炎,汪民安,等.空间、现代性与文化记忆[J].外国文学,2006,(4):76-87.
[10]龙迪勇.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1,(8):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