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虽然早在10年前,教育部就发出通知表示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冷却对“高考状元”的宣传,但事与愿违,各地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奖励以及让一些“状元”作广告代言的事例层出不穷。高考一结束,各种层级的“状元”纷纷被推出,荣誉、金钱接踵而至,可谓名利双收。
这一系列非正常现象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同时也与学校、地方政府功利教育的思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重奖“高考状元”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科举考试对状元的推崇以及传统思维的影响使得当前一部分人还有挥之不去的“状元情结”。众所周知,现在所谓的“状元”与中国古代的状元并不是一个概念,除在考试“第一名”这一点上有点联系外,其性质、内涵都大相径庭。虽然如此,但人们还是乐意推崇“状元”。因此,当学校、政府部门宣传、炒作和重奖“高考状元”时,群众并没有异议,甚至乐见其成。也就是说,对“状元”的崇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如果大多数人的这种思想观念得不到解放,即使教育部再三令五申,也无法阻止人们对“状元”的炒作。
其次,重奖“高考状元”也是功利教育的典型表现。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高中教育连同高等教育都在走向大众化,以前高中的精英教育或者说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性质逐渐在淡化,但是,不少人还抱着精英教育的思想不放。其实,培养出一两个“高考状元”并不能说明某个学校或地区教育质量高。但是,“状元”因其特殊的身份可以为学校或地区赢得更多的注意力。重奖“高考状元”在有意无意间强化了应试教育。
最后,重奖“高考状元”是错误政绩观的体现。关于为何要重奖“高考状元”,不管是学校还是基金会、政府部门,都会强调说是为了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对“高考状元”在精神上进行褒奖、在物质适当进行奖励是情有可原的,但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重奖就有“奖励过度”之嫌,营造教育氛围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为何偏偏要对“高考状元”关爱有加呢?这种说辞无论如何都无法遮掩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把打造“高考状元”作为政绩的错误观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