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特性视域下《聊斋志异》文化特色词英译探析

2014-09-11 06:21白树臣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

白树臣

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短篇小说集,它所包含的故事短篇中,以丰富的汉语文化词汇、诗句、典故等谈狐说鬼,从而揭露当时社会的落后与腐朽面。本文就以《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为例,从翻译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的视域出发,探析小说中汉语文化特色词的使用,以及译文对其的翻译,以实现翻译活动的学习与进步。

关键词:《聊斋志异》;翻译特性;文化特色词

(若三个版面排不下,英文摘要可删除)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Culture-characteristic Word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rom the View of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and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Abstract: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is an outstanding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ies, in which the author used abundant Chinese culture words, poems and allusions. Through the stories or descriptions of the foxes or ghosts, the work reveals the under-developed and decayed respect in that society.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use and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words in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and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from five features in Chinese cultural words translation, which are sociality, culture, the shift of symbols, creativity,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erefore we can learn to translate better, and improve more and more.

Keywords: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 words

引 言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的意义愈加丰富,其内容也愈加充盈。在翻译过程中,要与译语文化、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最大程度的为读者所接受。中国文明发展以来,语言底蕴深厚,文化特色词便是其产物之一。《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片小说集,通过对狐鬼等故事的描写,侧面展现了我国的封建社会景象,其综合文化之多样性在翻译中不可小觑。

本文就从翻译的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对《聊斋志异》的英译本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中体现的文化特色词进行探析,更为深入的分析其翻译之特色,为日后更好的翻译该类词汇做以铺垫,同时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剖析当代社会。

1 翻译的文化特性

1.1 翻译文化特性的内涵

翻译存在于各社会、历史等不同的条件下,体现出的特点、意义也具有差异性。它与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等关联密切。

文化特性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此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内涵十分丰富。因此“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1989:18)。正如巴斯奈特所言的,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阅读对象和原语在原语文化上的功能,在译语文化里进行功能的等值(2001:371)。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文化特性是其活跃的一部分,要将其充分表达与利用,展现原著之特色与魅力,同时为读者理解,实现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人们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实现翻译文化特性的意义最大化。

1.2 翻译文化特性的表现

在对“翻译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回答之后,在研究时我们要进行翻译基本理论的系统

探讨及建设,对翻译的文化特性不断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对翻译之特性进行的归纳,他们分别是翻译的社会性,翻译的文化性,翻译的符号转换性,翻译的创造性和翻译的历史性。德里达说过:“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新的文化中打开了文本的崭新历史”(2001:25)。翻译对社会、人类的发展起着不同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

2.1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片小说集,该书是作者蒲松龄于清朝创作。在创作中,蒲松龄将其最高思想融入其中,使作品达到了非凡的境地。同时,该书虽然谈狐说鬼,实际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寄托了作者满腔的“孤愤”。

本文所主要依据的是《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亦是现存的较为重要的版本。其中选取故事,短而精悍,主要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富于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语句,涉猎地理环境、语言使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对于论文深入探析翻译特性角度下文化特色词的意义与使用价值匪浅。endprint

2.2 英译本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聊斋志异》原著著于清朝,其中包涵大量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及语句,在翻译中这无疑是重难点。其中涉及中国特有物品、诗歌、典故、习俗等,需要不同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将其充分表述,以使译语读者更加理解故事中所表述的内容与思想。比如,在题目的翻译中,译者就多处使用了增译的方法,“娇娜”译为 “Fox-Fairy Jiaonuo”, “青凤”译为 “Fox-Girl Qingfeng”将主人公的狐女身份说明; “于去恶”译为 “Ghost-Scholar Yu Qu-E”,体现出于去恶的阴间学者的身份等等。这样一来,使得译语读者在开始正文之前对文章主人公有了初步的定位与印象,更加便于之后的阅读,促进阅读的流畅性,加深其理解。

3 翻译特性在《聊斋志异》文化特色词英译中的体现

3.1 翻译特性之社会性

翻译的社会性是翻译作为社会范畴,以其动态性的和社会性的内涵,满足不同的时代需求及社会文化需求。正如Maria Tymoczko 强调的:“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 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 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1999:25)。

在《聊斋志异》及其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英译本中,这样的例子亦有很多,例如:

1. 生大悦,请公子作伐(1982:40)。

The delighted scholar asked the young gentleman to help tie the knot(1989:32).

2. 后,生举进士,授延安司李(1982:40)。

Afterwards the scholar took the doctorate of letters and was assigned the judgeship at Yenan(1989:34).

3.2 翻译特性之文化性

在各民族的文化之间,是联系与区别共存,个性与共性共存的。而对于此文化之差异,翻译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翻译工作者更要加以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在所产生的多种途径之中,多数强调翻译在文化层面的作用与影响。比如,“( 赵辛楣) 一肚皮的酒, 几乎全化成酸醋( 2003:192)。”就译为 “The wine in Hsin - 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2003:193).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只吃食用的醋,并无其他用法,因此这里用“in his jealousy”来表达原语意思,使得读者更好的明白理解文意。

文化上的差异在本论文所依例的《聊斋志异》及其译本中也有很多表述,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东方人多信奉佛教、道教,而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等,因此产生较多翻译的差异,例如,

1.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1982:6)。

“Report if any of you are concealing a man from the lower world. Dont bring trouble on yourselves”(1989:8).

《聊斋志异》原著中有三十多篇包含优美诗词,尽显汉语文化之韵律与美感,同时在其中,汉语文化特色词汇与语句更是展现的酣畅淋漓。对比分析,英译本多将其白话化,意于正确、适当描述文意,以以下例子体会其具体差异所在。

2.何事求浆者,蓝桥叩晓关,有心寻玉杵,端只在人间(1982:660)。

What brings the seeker of rare elixirs

To knock on the Indigo Bridge at dawn?

If he hopes to find the pestle of jade

He should stard with the ground he stands upon(1989:360).

这首诗出自故事《端云》,意思鲜明的表达出瑞云希望贺生能够用心谋求与之结合的条件,并且以不庸俗之语句既表达出少女之心意也符合其妓女之身份。

3.3 翻译特性之符号转换性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各门学科中第一次为语言学指定一个地位,那是因为我们已把它归属于符号学”(1982:38)。在符号转换的过程中,有关语言符号或其他符号的理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理解符号的实际转换中所遇到的困难、障碍,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符号转换性广泛体现于翻译活动之中,是翻译的本质特性之一,在《聊斋志异》的译本之中也不乏其应用的例子,同时包涵方面多且广——地理环境、现实物品、四字成语等,本文举例如下,

1. 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1982:5)。

Among the figures was a young girl with flowing hair with a flower

in her hand and a faint smile on her face. Her cherry-red lips were on the verge of moving, and the liquid pools of her eyes seemed to stir with wave-like glances(1989:5).endprint

2. 春雪初积,人间何处可觅?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谢,或有之(1982:13)。

Where on this earth can a peach be found in early spring when snow is still piled on the ground? The only place where one could conceivably be found is in the garden of the Mother Queen of the West, where plants never wither or shed leaves, no matter what the season(1989:12).

文中大量的四字成语引用,很好的从形式上体现出汉语文化的特色之处,例如文中:狂放不羁(a wild, uninhibited youth)、鱼贯而出(walk out in single file)、怅惘若失(miserable and spiritless)等等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充分表明以符号转换为方法与特点的翻译,在译者对原著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使用最为恰当、贴切的词语进行翻译活动,使得译文读者理解更为全面、深刻。

3.4 翻译特性之创造性

贝洛克曾经指出:“翻译一直是一种从属的、第二性的艺术。由于这种原因,人们从不把翻译看成是创造性的工作,对翻译的衡量也就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人们低估翻译的价值,降低翻译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毁灭翻译艺术。这还使人们不了解翻译的性质、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2001:333)。翻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事情,而是具有思想性、创新性的活动。

在《聊斋志异》著作中,有大量极短句,体现汉语简短精炼而寓意丰富之优美,但将其译入英语时,便要进行适当的创造,采用一定翻译技巧与方法进行翻译活动。在此例举几句:

1. 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1982:80)。

His worried mother set up an alter and said prayers to drive out evil influences, but his condition only worsened. He soon grew emaciated.

2. 因问:“贵姊胡以不字?”答云:“时未至。”问:“何时?”曰:“四十三月”(1982:691)。

“Why isnt your sister engaged?”

“The time has not come yet.”

“What time?”asked Ma.

“The forty-third month”(1989:382).

以上所举两个例句,第一个“母忧之。”为单独成句,蒲松龄先生之所以这样著作是为调节句子之间节奏,使得读起来更为有力,顺畅。而在进行英译时,如若单独译为一句还显得突兀,便将其创造性的融入其他语句之中做以表达。第二个例子,译文省去对话者,直接进行对话描述,对于这种对话型的短句极为好用,与原文风格更为靠近。

3.5 翻译特性之历史性

翻译,会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在翻译方法、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如许钧所言,翻译的历史性也是广义的翻译过程的体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译者主体性、理解的历史性、意识形态、翻译的动机和理念、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读者的接受视野和审美期待等等(2009:40)。

在《聊斋志异》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英译本中,体现其历史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

1. 姑父没,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贴壁上,狐遂携女去(1982:84)。

The werefox kept coming after uncle died. Then we procured a Heavenly Preceptor charm, which we pasted to the wall, and the werefox spirit fled with the girl(1989:84).

在小段翻译后,译者对Heavenly Preceptor进行了注释,Title given to a Taoist dignitary during the Yuan dynasty(1277-1368).在注释中译者对原著提到的天师进行了解释,同时将道士所出现的特定历史背景加以说明,充分体现翻译的历史性特征。再如:

2. 房中值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1982:85)。

If some of these were planted in a room, then herbs like Forget-Your-Sorrow and Joy of Union would not make much of an impression, while the ‘flower that understands speech would seem to be putting on air(1989:89).

本段之后,译者对“解语花”进行了注释:First used by the Tang emperor Xuanzong in reference to his beloved concubine Yang Yuhuan.译者对解语花的历史性补充促进读者对译文语句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够体会到蒲松龄先生引用解语花的意图所在,实现更好的领会文意。

结论endprint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2009:41)。它是与历史、社会文化、语言学理论以及创造性均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与提升。

翻译的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时刻融入于翻译活动之中,寓于译者的思想之中。本文通过以翻译这五大特性为依据与角度,对《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进行了文化特色词句的探究与分析。通过系统的研读与分析之后,充分领会原著作者蒲松龄对汉语文化的使用之考究,也体会到译文译者对原著的深入理解,以及翻译技巧、方法使用之得当,翻译之用心。由此使得如此中国杰出小说集著作实现更为广泛的阅读与肯定,实现民族之间于社会、历史等更多的了解,实现人们之间思想、文化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Denis C. & Victor H. Mair.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9.

[2] Tymoczko, Maria. 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M].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9: 25.

[3] Vermeer, Hans J. The CERA Chair for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s[M]. Belgium: Katholieke University Leuven, June/ July 1990.

[4] 连波. 《聊斋志异》中的诗词[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

1:29-36.

[5] 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6] 刘伟. 《聊斋志异》宗教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D]. 山东. 山东大学,2006.

[7] 刘语天. 《聊斋志异》三种特殊句式的翻译策略[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M]. 济南:齐鲁书社,1982.

[9] 钱钟书.《围城》汉英对照本[M].[美] 凯利, 茅国权译. 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 2003.

[10]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 北京: 商

务印书馆, 1982.

[11] 许钧. 翻译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2] 雅克·德里达.书写与差异[M]. 张宁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
一得山房藏板《聊斋志异合评》光绪十七年喻焜刻本
《聊斋志异·康熙抄本》影印问世
《聊斋志异》所见河南女性形象初探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聊斋志异小翠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