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燕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应该从社会本位价值观中走出来,实现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平衡,并将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协调和稳定教学秩序,而“以人为本”就是高校教学中根本的指导思想,学生和教师是学校发展与生存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阐述“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在现代高教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高校教学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为了给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一个相对融洽、宽松的学术氛围。而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就是把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制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显得十分必要,建立正确的管理机制与理念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教学保障,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成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17-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以人为本”是顺应这个时期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是一所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为本”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在目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渗透到高校教育管理之中。通过高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对传统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高校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在现代高教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高校教学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为了给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一个相对融洽、宽松的学术氛围。并且,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就是把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所以,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显得十分必要,建立正确的管理机制与理念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教学保障。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的阐述。
第一,在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之前,首先必须对人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理解。在哲学上,“人”主要跟两个东西相对应,一个是物,一个就是神。人就是对于物跟神而独立存在的。所以,通常所说的以人为本主要是对应于以物为本和以神为本而提出的。其实,在西方古代,有神本思想,后来演变成人本思想,人本思想主要是主张反对神性,强调人性,强调人权,而反对神权,将人的价值置于最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所强调的人本思想主要是指相对于物本思想而言的,强调人要重于物,人要贵于物,即:世界万物,人为贵。在我国的《论语》等古代思想中,有这样的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的是伤人了吗,而不问马受伤了吗。这就表明在我国古代,人要比马重要得多。而在现在,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都强调人本思想,其具体是相对于物本思想所提出的。
第二,我们再来谈谈“本”的内涵。在哲学上,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个是事务的根本,一个是世界的本源。现在所提的以人为本的本主要是根本的本,其主要是跟“末”相对应的。因此,从哲学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哲学中所常讲的本体论。但是这并不是回答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神、物,到底是谁产生谁,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哪一个是第二性的。其主要回答了哪一个最重要,哪一个是根本的问题。以人为本所表明的就是人相对于神和物来说,人是根本,是最为重要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所以,在我国教育中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和“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等,都表明了人之教育之根本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在高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一切以人为先,一切为人”为教育目标,强调对人的尊重、依靠和解放,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体现了社会的真正进步。以人为本也代表了先进文化思想的前进方向。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面对的是全体教师和学生更应该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首先要做到“目中有人”,正因为关键在于学会尊重人,把评价的价值尺度从“物”转向“人”,做到“先人后物”。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尊重教师的劳动付出,要以身作则,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真心真诚地关心每位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更有前景的学习空间。在日常事务中,要处理好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发扬教师在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改革;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现管、教、学的有机统一,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情感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起更大的作用。
三、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优点在于在实行教学管理做到统一、规范,强调必须按照现行的行政法规、程序流程开展工作,行政型的教学管理模式曾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管理体制与教学功利化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影响,人们习惯将功利主义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因此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用功利性的眼光来评价高等教育的作用,因此人们开始忽略高等教育应该是孕育人才的地方,而不应成为功利机制的场所,也因此现代高等教育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培养人才的作用,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伤痛之处。把学生的成绩和所获得的奖项作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一种非人性的教育管理体现,而看中老师的科研成果,却忽略了其本身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贡献也是一种管理缺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草草了事,完成任务,不追求自己本来追求的东西,那么教育这个机制就会越来越失去它的本身的机能,而沦为一种机械化的发展。
2.管理人员能力的欠缺与观念的落后。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是非常注重效率与理性度的,但是正因为这种公式化的理念往往忽视被管理者的个性发展,而时代在进步,如果被管理者自身没有一种发展,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理论,缺乏专业性导致能力不足,那么就只会被陈旧的管理理念束缚,与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协调,那么所面临的只能是被淘汰,因此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全面发展性在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改变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可以积极调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积极性与互动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应时代的人才。endprint
3.传统的规章制度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大多是解放后学习的前苏联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专才模式,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强调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且在现实生活中,部分行政人员还将许多不适宜的制度与教条的管理工作硬性制度化,因此使整个流程过于固定,缺乏弹性,学生完全处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根本谈不上个性化发展。所以这种苏联式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消极的、缺乏弹性工作的模式,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设计出来的,根本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看待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也将会使管理者出现管理职业倦怠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发展。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路径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必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然而,在保障以学生为本之前,首先得实现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校教学中,教学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而学生是高校教学的主体,在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育人为目的。在知识传授中不能局限于灌输,不能局限于传道、解惑,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必须认识和实施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情感、意识以及现实生活,认识到他们的独立性。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教师们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创造型学生。总之,以教师为本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途径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再者,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中,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当然,制度管理有着其自身的不足,可是它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基础,是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前提和优势。因此,我们并不应该在强调人的管理性的同时,而去彻底的抨击制度的管理,我们注重的人本管理,并不代表要忽略制度管理,更不是通过人本管理思想去替代那些科学的规范的制度管理思想,而是将人本管理跟制度管理进行结合,实现它们之间的互补。因此,人本管理是制度管理的一种升华,是制度管理的发展,是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
最后,在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并不是一味地采取极端的制度管理,而是采取一种比较刚性的管理制度来促进学校师生的发展,在制度管理中,必须遵循人的行为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必须对人进行精神分析,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就是要顺应人的行为规律,将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制度管理跟人为管理的有效结合。并且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应视一些具体的情况而进行相应的侧重,从而极大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必须从社会本位价值观中走出来,实现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平衡,并将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协调和稳定教学秩序,而“以人为本”就是高校教学中根本的指导思想,学生和教师是学校发展与生存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阐述“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在现代高教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高校教学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为了给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一个相对融洽、宽松的学术氛围。而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就是把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制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显得十分必要,建立正确的管理机制与理念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教学保障,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成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雪华,傅红艳.试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
[2]于素芳.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2,(3).
[3]刘爱存,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1,(13).
[4]刘广泉.在高校的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J].教育观察,2011,(8).
[5]谢曼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高校的行政工作[J].中山大学学报,20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