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龙 广东省龙川县车田镇卫生院 517300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一组多病因的、病情各异的脑部疾病,WHO曾对目前各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认为尚无一种是普遍有效的[1]。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兴的指导管理体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2],但在乡镇医院尚处于摸索阶段。然而,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迅速发展和单病种付费制度的逐步实施,医疗机构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将势在必行。为此,我院自2012年1月开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4.9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3岁。所有病例均经CT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治疗组运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具体做法:(1)统一认识、系统管理:成立由专家、医师、护理骨干等组成的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对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手术室人员、医技师(化验、放射、特检)等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理论培训,讲明缺血性脑卒中实行处理,结果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来判断治疗前、后存在的差别。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日均药费、患者满意度及治愈好转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施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明确各自职责,强调团队精神。(2)制定临床路径:根据专家经验及患者具体情况,按预计住院日数从入院第1天到最后一天分别制定,分患者版和医护人员版。患者版主要介绍科室相关情况及住院诊疗计划,说明治疗过程和治疗措施,患者在相应时间的配合项目(如检验、饮食、活动)等,此版应通俗易懂、形式活泼,以吸引患者阅读、利于患者或家属执行。医护版的临床路径包括该病种预计总住院日,每日检查、监测、治疗、饮食、活动安排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项目等。(3)组织实施临床路径内容:医护人员各自按照临床路径内容开展诊疗护理工作,同时协调相关科室如心电图室、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等部门工作,按临床路径规定时间完成各项工作,若病情变化不能按临床路径执行者退出观察。
1.3 评定项目 采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日均药费、患者满意度及治愈好转率等指标来评价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也导致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卫生资源贫乏,患者医疗支付能力差,这与增长过快的医疗费用日益矛盾。临床路径是指医院内的一组成员(医生、护士、患者、管理者等)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诊疗模式,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单病种管理手段。主要优点如下:(1)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医护人员关注医疗费用的意识。(2)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4]。(3)有利于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5]。(4)有利于减少差错和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6]。(5)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
本结果显示,乡镇医院应用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管理可以规范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费用的医疗服务。
[1]田时雨,吴多斌.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7,38(2):115-117.
[2]李娅,邵小娟,李清,等.临床路径的应用评价〔J〕.重庆医学,2011,40(12):1238,1242.
[3]崔丽英.脑血管病的防治仍面临挑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4):241-242.
[4]张惠娟,陈佩贞.单病种住院费用分析〔J〕.中国病案,2004,5(11):38-39.
[5]黄素华.论医疗机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4,26(3):443-444.
[6]赖小玫,王桂榕.单病种疗效与管理〔J〕.卫生软科学,2005,19(4):239-241.